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291)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于晓军徐小虎董红梅许铭炎邓小玲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免疫缺陷
  • 3篇缺陷病
  • 3篇细胞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抗体
  • 3篇病毒
  • 3篇穿孔
  • 3篇穿孔素
  • 2篇人免疫缺陷病...
  • 2篇生物学
  • 2篇HIV感染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单链抗体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凋亡

机构

  • 8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疾病控制...

作者

  • 7篇于晓军
  • 7篇徐小虎
  • 5篇董红梅
  • 3篇许铭炎
  • 2篇王典
  • 2篇邓小玲
  • 1篇许锦阶
  • 1篇陈梅珍
  • 1篇洪坤学
  • 1篇吕俊耀
  • 1篇宋卉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人穿孔素协同TNF-α对HIV感染CD4^+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穿孔素协同TNF-α对HIV感染CD4+细胞的影响。方法HIV-1SF33感染MT4细胞,加入重组人穿孔素和TNF-α作用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DNA损伤情况,吖啶橙/溴乙啶双荧光染色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IV感染MT4细胞形态尚好,仅出现荧光团,可见个别凋亡细胞;单纯TNF-α作用后,胞浆内可见少量颗粒,部分细胞核出现弥散和微量的彗星拖尾现象,凋亡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穿孔素和TNF-α协同作用后,部分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内颗粒增多,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凋亡细胞数增多。结论穿孔素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强TNF-α致HIV感染CD4+细胞的凋亡。
董红梅王典于晓军徐小虎
关键词:穿孔素肿瘤坏死因子-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外膜蛋白gp120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测序鉴定
2005年
目的 构建抗HIV 1gp120单链抗体基因,为进一步用于HIV 1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 RT PCR法,从抗HIV 1gp120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扩增得到抗体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基因,经重叠延伸反应, 在体外随机合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并克隆到pGEM Easy T载体中,经测序及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 该 ScFV基因全长为666bp,为VH Linker VL结构,VH基因为396bp,编码132个氨基酸;Linker为(Gly4Ser)3短 肽;VL基因为270bp,编码90个氨基酸。VH基因与小鼠IgG2a重链可变区的同源性达95%,VL基因与小鼠免 疫球蛋白κ轻链可变区的同源性达98%。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HIV 1gp120单链抗体基因。
许铭炎洪坤学邓小玲于晓军徐小虎陈梅珍邵一鸣
关键词:单链抗体测序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吞噬凋亡细胞的机制被引量:2
2003年
被吞噬细胞吞噬是多数凋亡细胞的命运 .凋亡细胞表面膜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膜碳水化合物的改变及表面糖蛋白的重新分布和聚集导致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摄取 .吞噬细胞的多种受体参与吞噬过程 ,有些受体参与栓系凋亡细胞 ,有些激发巨吞饮的摄取机制 .吞噬的摄取过程因吞噬细胞和凋亡细胞的类型差异而不同 .至少有 7种线虫吞噬基因及其哺乳动物同源物组成两条部分重叠而又平行的摄取信息传导通路 .吞噬基因的突变可以改变凋亡细胞的进程 .
许铭炎徐小虎
关键词:吞噬细胞凋亡细胞信息传导
蛋白质组学时代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被引量:3
2004年
抗体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工具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抗体生产技术 ,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
许铭炎邓小玲于晓军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蛋白质组学
HIV感染人CD4^+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SF33感染后MT4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改变,为寻找艾滋病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HIV-1SF33实验株感染MT4细胞,72 h后用P24试剂盒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IV抗原表达情况以验证感染是否成功。设正常MT4细胞组与HIV感染MT4细胞组,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染毒成功。染毒组细胞多散在排列,可见多核巨细胞和空泡状细胞形成;胞浆内可见大量大小均一的HIV颗粒堆积,细胞器肿胀,内质网、线粒体扩张,溶酶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部分细胞融合,胞浆内形成多个空泡;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增高;HIV感染与未感染MT4细胞相比,G2-M-S期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结论HIV感染CD4+T细胞后,可直接导致CD4+T细胞病变,如细胞肿胀,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增高,细胞增殖减慢。
董红梅徐小虎于晓军许锦阶吕俊耀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T细胞细胞结构
兔抗重组穿孔素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2006年
目的:制备兔抗重组穿孔素的抗体,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并用于穿孔素的体外功能定位分析。方法:以纯化的全长穿孔素融合蛋白DsbAfulllength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用免疫双扩法检测抗血清的效价,Westernblot检测抗血清与5个穿孔素侯选活性区域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将活性重组穿孔素体外作用HIV1SF33感染的MT4细胞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穿孔素作用的部位。结果:用免疫双扩法检测表明,兔抗穿孔素融合蛋白抗血清的效价为1∶32;Westernblot显示,抗血清可与穿孔素各重组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显示,穿孔素作用的部位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和胞膜。结论:制备的兔抗重组穿孔素融合蛋白的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和特异性,为穿孔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董红梅徐小虎于晓军宋卉王典
穿孔素与艾滋病被引量:1
2006年
穿孔素是细胞毒性细胞分泌的的关键效应分子,在机体清除病原及病原感染细胞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穿孔素在病原感染主要是艾滋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董红梅徐小虎于晓军
关键词:穿孔素人免疫缺陷病毒
穿孔素和颗粒酶—生物导弹的理想材料被引量:3
2005年
穿孔素和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两类重要的效应分子,能导致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随着对疾病靶向性治疗研究的进展,生物导弹的研究也倍受瞩目。根据穿孔素和颗粒酶的生物学特点,有望在生物导弹的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综述。
董红梅徐小虎于晓军
关键词:穿孔素颗粒酶生物导弹生物导弹颗粒酶穿孔素靶向性治疗生物学特点效应分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