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53)

作品数:29 被引量:265H指数:10
相关作者:彭珂珊权松安谢永生白岗栓王继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退耕
  • 14篇生态
  • 14篇退耕还林
  • 1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1篇还草
  • 9篇生态经济
  • 7篇生态经济系统
  • 6篇经济系
  • 6篇经济系统
  • 5篇丘陵区
  • 5篇黄土丘陵
  • 5篇黄土丘陵区
  • 4篇生态环境
  • 4篇农业
  • 3篇生态建设
  • 3篇生态经济学
  • 3篇退耕还林(草...
  • 3篇退耕还林(草...
  • 3篇退耕还林还草...
  • 3篇禁牧

机构

  • 23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榆林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作者

  • 12篇彭珂珊
  • 8篇权松安
  • 6篇谢永生
  • 6篇白岗栓
  • 5篇郭满才
  • 5篇王继军
  • 4篇杜社妮
  • 4篇刘国彬
  • 3篇李志熙
  • 2篇刘普灵
  • 2篇李桂丽
  • 2篇戴全厚
  • 2篇李春越
  • 1篇廖允成
  • 1篇徐宣斌
  • 1篇王云峰
  • 1篇曹清玉
  • 1篇李世清
  • 1篇梁宗锁
  • 1篇杨继涛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四川草原
  • 1篇贵州林业科技
  • 1篇粮食经济研究
  • 1篇宁波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及驱动力初探被引量:12
2005年
退耕还林(草)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经济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初期,土地的合理调整是突破口;稳定发展时期,提高工副业收入、增加单产是其主要驱动力;加速发展时期,以合理安排从土地上解放的劳动力,增加工副业收入为主要发展途径。草地收入水平太低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制约因素。
郭满才王继军彭珂珊权松安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退耕还林(草)工程驱动力纸坊沟流域
陕北高效设施养羊业发展对策被引量:6
2004年
经调查研究,陕北老区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羊业生产方式,彻底扭转生态透支问题。为促进高效设施养羊主导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发展高效设施养羊的思路、模式和对策。为有关部门在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养羊业提供科学依据。
权松安彭珂珊田发展王继军薛瑞
关键词: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发展
陕北地区生态修复与粮食安全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工程给黄土丘陵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生态重建历史机遇。粮食供需的总量平衡是我国面临的巨大的问题,且在人口净增长达到由正变负的拐点之前,问题的艰巨性将与日俱增。基于粮食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本文以生态修复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回顾了黄土丘陵区产的发展历史,探讨了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粮食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稳住粮田面积、强化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动粮食产业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思想认识。
李世清邵明安徐宣斌彭珂珊王继军谢永生
关键词:生态修复粮食安全发展潜力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工程粮食生产潜力
退耕还林还草中建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弹性资源”初论被引量:6
2004年
退耕还林还草中,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弹性资源",对于良性生态经济系统调控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概念的界定,得出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弹性资源"的3个重要特征:(1)具有多种可供利用的途径,可满足不同阶段生态环境建设和商品生产发展的需求;(2)具有稳定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良好的自我调控机制;(3)满足生态目标、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有机统一。以县南沟示范区为例研究了其弹性资源建设标准和进展。
王继军权松安郭满才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经济系统
封山禁牧下高效设施畜牧业建设模式及其推广路径被引量:6
2003年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建设生态型特色农业 ,促进农、林、牧各业良性循环为前提 ,以扶贫攻坚 ,稳定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为目的 ,以示范推广为先导 ,以饲草建设为基础 ,以封育、禁牧为突破口 ,依托自然资源和各业优势 ,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之后 ,生态经济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演变。但是 ,以山羊为主的种群结构和以散牧为主的放牧饲养方式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矛盾日益突出 ,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情况 ,总结了陕北畜牧科技扶贫近年来典型示范培育的适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 8种生态商品性高效设施畜牧业发展模式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
权松安彭珂珊田发展王继军薛瑞曹清玉白栓岗
关键词:封山禁牧设施畜牧业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被引量:1
2005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安定。本文以我国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的陕西北部2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针对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坡耕地面积大,粮食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西部大开发提出的要求,提出了可供陕北粮食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①提高思想认识;②制订促进粮食发展的政策;③改善粮食发展条件;④改革粮食流通体制;⑤大力增加对粮食的投入。
彭珂珊郭满才权松安白岗栓王继军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粮食生产
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被引量:37
2005年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分别建立了二级层次和综合指标健康诊断模型――健康指数。采用比较生态学方法,分析研究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在不同途径生态恢复措施实施过程中,流域健康指数呈逐年波动式上升趋势(由建设前的0.2125增大的现在的0.5188),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现实生态经济最佳水平为目标,引入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对该区中尺度系统健康进行空间维上的障碍和优势诊断,并据此提出了不同模式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戴全厚刘国彬刘普灵梁银丽吴发启梁宗锁王继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中尺度指标体系障碍度
退耕还林还草 实现黄土丘陵区农田生产力的跃迁被引量:11
2003年
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 (8.2 7km2 )示范区和宝塔区燕沟流域 (4 7km2 )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实际 ,论述了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改变广种薄收落后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 ,特别是农田系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过程及成效。纸坊沟小流域通过逐步退耕 ,10年农田粮食平均单产提高了近 2倍 ;而燕沟流域在与地方紧密结合、集中投入的条件下 ,大面积退耕还林 (果 )还草 ,建设基本农田 ,仅 3年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 1.7倍 ,实现了农田生产力跃迁。事实表明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 ,大面积退耕坡耕地还林还草 ,不仅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大幅度提高农田等土地生产力 ,实现区域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梁一民刘普灵王继军
关键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
陕北黄土高原果树建设分区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果树生产现状和果树分区原则,将该区果树生产划分为北部神府海红果产区,毛乌素沙地酿酒、制汁葡萄产区,横山、白于山山区山杏、山桃产区,延河中下游商品苹果、梨产区,黄河沿岸优质红枣产区,中部、南部多种果树产区,洛川塬优质苹果产区7个区域,提出各区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规模和发展措施。
白岗栓杜社妮刘国彬马锋旺
关键词:制汁葡萄黄河沿岸优质苹果果树发展海红果山桃
浅析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研究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建设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彭珂珊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协调发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