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474)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 相关作者:田海平方兴刘娟娟李兰芬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耻感难题与荣辱的初始条件被引量:4
- 2009年
- "羞"与"耻"的关联与区分隐蔽着"耻感难题"的某种始源性的信息。"羞"的现代性命运可以概括为构成其深层根据的本体世界在存在论或本体论基础上的被瓦解,这是以现代人所经历的形而上学根基的丧失为典型表征的。世界"去羞化"是耻感丧失其"天然家园"的历史与逻辑,它必然历史地同时也是逻辑地使耻感在现代人类型和现代世界类型中成为一种现代性建构。我们今天要面对的,不是为耻感和荣辱观寻找某种绝对不变的形式原理,而是在一个"去羞"的时代、在一个"渎神"和"祛魅"的时代,真实地面对耻感重建的条件。这乃是我们所指证的荣辱的初始条件:作为现代人之质料条件的自由,即可为人所依赖的"物";作为现代人之形式条件的时空,即由人之在"此"的一种时间延迟而出的某种世界性收纳。
- 田海平
- 关键词:荣辱观
- 当前我国社会困难群体伦理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对以482名城市务工者为代表的社会困难群体进行的伦理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公民"身份是其主要的伦理角色担当,也是其首选伦理角色期待;家庭伦理关系有从以血缘情感为主向"情理兼容"、以"理"为主的现代伦理关系转变的趋势,感情和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家庭伦理关系的完整与稳定;伦理关系的重点是"社会建构",难点是"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建立;社会困难者对政府权力运作中的道德状况感到不满,民生道德是国家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民生关注"成为国家伦理建设的重点。鉴于此,应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通过社会政策的杠杆,使"自上而下"的"民生道德关怀"落实为具体有效的政府行为,改善国家道德形象,同时使"自下而上"的民生道德建设成为提高中国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 田海平刘娟娟
- 关键词:伦理关系
- 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的四个论纲
- '现代性道德分化'与'伦理对立面和解',是我们今天在面临一系列的二元冲突的世界处境时建构'和谐伦理'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现代性道德分化'是现代性社会遭遇同一性危机的产物。接受现代性之冼礼的'道德',在一种多元价值诉求...
- 田海平
- 关键词:和谐伦理现代性道德
- 文献传递
- 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的四个论纲被引量:4
- 2009年
- "现代性道德分化"与"伦理对立面和解",是我们今天在面临一系列的二元冲突的世界处境时建构"和谐伦理"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的基本要义是:(1)与"道德主观性"相关联的"主体自由"受个体化原理支配;(2)与"伦理承认方式"相关联的"社群认同"受总体化原理支配。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对"自由"与"认同"的道德哲学论辩,是我们今天思考和谐伦理作为一种承认理论最为直接的学术支援。这两种类型的伦理方式在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和谐伦理"建构中有自己的范围和各自的语境,它们构成了一种彼此开放且相互依存的辩证联系。
- 田海平
- 关键词:和谐伦理现代性道德
- 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和谐伦理关系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本调查以伦理关系的自我、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以公务员、进城务工者和青年大学生三大群体为取样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领域主要受到四种伦理规定(意识形态、市场经济、西方现代性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产生出认同危机和自由危机。这是全球化、高技术、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伦理关系经历结构转型的重要表征。变革时期伦理关系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公私分域的伦理关系之建构以及"新五伦"及其德性的培育。调查和分析建议,新时期我国和谐伦理关系建构的路径是"提升德性"和"完善规范":一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型伦理关系建构中的指导作用;二是由民生道德关注和道德建设来支持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优化社会公德生态;三是完善各种规范体系,提供道德规范所必需的制度性支援。
- 田海平
-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关系
- 社会变革时期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以江苏地区为例对当前我国道德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对江苏地区538名公务员、482名进城务工者以及苏州市450名企业家和450名传媒从业者进行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即四大群体两大主题)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和道德话语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中,表现出转型所特有的多元、多样与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新时期我国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趋势是公私分域的伦理秩序以及"新五伦"及其德性的培育;当前我国道德话语呈现出主体分层、主题散落、载体转型和影响因子此消彼涨四大特征。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和谐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道德影响力的考量指数研究;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型伦理关系建构中的指导作用;三是加强传媒伦理道德建设,搭建道德话语沟通的公共平台;四是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五是组成各级伦理委员会并赋予它实际的权力。
- 田海平李兰芬
- 关键词:伦理关系道德话语
- 公共利益的伦理判定与国家征收制度之正当性探析--以《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的法律解释为例被引量:8
- 2008年
- 公共利益是国家征收的唯一前提,公共利益概念的显著特点是其边界的不确定。有必要从伦理的视角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行了解分析。历史地看,公共利益从最初的公共团体的善恶取舍到近现代的规范国家制度和社群等组织的行为目的思想,折射出公益价值的正面价值需求和评判。我们对《物权法》中"公共利益"的判定应遵循基本的伦理标准,在法律无法亦不可能对公共利益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对国家征收制度本身的正当性价值权衡成为重中之重。权衡应在三个重要向度上进行:一为征收之必要性;二为补偿之公平性;三为程序之正义性。
- 方兴田海平
- 关键词:征收公共利益《物权法》
- 从“控制自然”到“遵循自然”——人类通往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伦理觉悟被引量:9
- 2008年
- 控制自然的观念源自培根世界观的影响,是文明发展进程中呈现的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现象,它为现代工业文明的现代性转换奠定了合理性基础和"道德神话"。对控制自然的道德神话进行纠偏或矫正,是对人、理性和世界概念的质疑,最终是对现代文明发展方向进行的一种伦理掂量。控制自然还是遵循自然的问题关涉到一种更为深刻的伦理觉悟。罗尔斯顿关于遵循自然的意义分析包含着明显的道德哲学诉求。与"控制自然"的道德神话及其解体相对应,"遵循自然"的道德哲学意义表明人、自然、世界和理性概念的重新奠基。从控制自然到遵循自然的哲学转变是文明转变进程中的一种伦理觉悟。
- 田海平
- 关键词:控制自然
- “环境进入伦理”的两种道德哲学方案——对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的实践哲学解读被引量:9
- 2008年
- "环境进入伦理"必然涉及环境伦理学史的基本论争,即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道德哲学方案,其论争是从根本上处理哲学问题和文明问题的尝试。它作为"环境进入伦理"的基本问题之争,实际上指向了文明之演进、哲学之转变、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从这一意义上看,环境伦理学不是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非此即彼,而是"思"入"环境—伦理之论题"并进而探索"环境进入伦理"在实践视阈中呈现的道德世界观之改变与伦理世界观之转变的实践的哲学或哲学的实践。
- 田海平
- 关键词:环境伦理人类中心论非人类中心论
- “环境进入伦理”与伦理世界观的改变被引量:1
- 2009年
- 深层生态学的原则表明,"环境进入伦理"展现为伦理世界观之转变。我们从黑格尔"伦理世界观"的扩展释读中看到:"伦理觉悟"是对道德主观性的扬弃;而伦理世界的"设定的和谐"展现为人类史与自然史在文明演进中的伦理觉悟;伦理世界观落实到伦理行为,就是"为承认而斗争"的现实生态。"环境进入伦理"展开了以自然为基础的承认关系,它要求一种生态觉悟,并以生态自然与伦理的"设定的和谐"为中介来构建各种形式的主体间承认关系,是在当代人类处境中,通过重新检讨各种类型的伦理承认关系,重建文明与自然之融合的伦理世界观。"遵循环境伦理",是"环境进入伦理"的文明进程或文明觉悟通过伦理行为所要完成的伦理世界观之转变的关键,是其伦理客观意志的体现。
- 田海平
- 关键词:伦理伦理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