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16)

作品数:24 被引量:189H指数:8
相关作者:李世清李生秀吉春容侯红乾冯宏昭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玉米
  • 7篇小麦
  • 7篇冠层
  • 6篇氮素
  • 6篇冬小麦
  • 6篇施氮
  • 6篇夏玉米
  • 5篇叶片
  • 5篇杂草
  • 5篇土壤
  • 4篇冠层叶
  • 3篇氮水平
  • 3篇施肥
  • 3篇物量
  • 3篇麦田
  • 3篇冠层叶片
  • 2篇氮量
  • 2篇氮效率
  • 2篇养分
  • 2篇生物量

机构

  • 2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作者

  • 23篇李世清
  • 15篇李生秀
  • 5篇吉春容
  • 4篇侯红乾
  • 4篇冯宏昭
  • 3篇南维鸽
  • 3篇党蕊娟
  • 3篇范亚宁
  • 3篇陈小莉
  • 2篇郑纪勇
  • 2篇闫登明
  • 2篇卢红玲
  • 2篇沈玉芳
  • 2篇邵明安
  • 2篇金发会
  • 2篇任小龙
  • 2篇穆晓慧
  • 1篇张国桢
  • 1篇樊军
  • 1篇张福锁

传媒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09
  • 17篇2008
  • 5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5
2007年
在半湿润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上,以冬小麦品种小偃22为指示作物,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种群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猪殃殃、麦家公、婆婆纳、播娘蒿、泽漆、荠菜等为主的17种杂草,不同生育期杂草的优势种群不同,而且杂草总密度表现为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生物量表现为拔节期>返青期>越冬期;(2)与不施肥处理(P0N0)比较,单施氮肥增加了杂草密度和生物量,在氮磷配施条件下,氮肥对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且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减小趋势,其中PN45处理的杂草生物量最大并比P0N0增加51.8%;施磷对杂草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单施磷比P0N0处理增加44.0%,PN135处理比P0N135处理增加24.0%.(3)低密度播种比正常密度播种能显著增加杂草生物量,平均增加幅度达82.9%.结果表明,通过增施氮肥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发生,促进作物良好生长.
侯红乾李世清南维鸽
关键词:施肥杂草密度冬小麦播种密度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氮素矿化势的差异被引量:27
2008年
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石灰性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对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中微生物量碳(BC)、微生物量氮(BN)和氮素矿化势(N0)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C、BN和N0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由关中平原至陕北风沙区,BC、BN和N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土垫旱耕人为土最高,简育干润均腐土最低,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居中: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等各土类平均BC分别为305.2μg.g-1,108.4μg.g-1,161.7μg.g-1和125.4μg.g-1,BN分别为43.8μg.g-1,20.3μg.g-1,26.0μg.g-1和30.6μg.g-1,N0分别为223μg.g-1,75μg.g-1,163μg.g-1和193μg.g-1。土壤氮素矿化速率(k)则以简育干润均腐土最大,干润砂质新成土最低,土垫旱耕人为土和黄土正常新成土居中: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的k分别为0.039 w-1,0.044 w-1,0.031 w-1和0.019w-1。不同类型土壤BC、BN与N0的差异,主要与土壤形成过程、输入土壤的植物同化产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差异等有关,从较大尺度进一步证明了在黄土高原,土壤有机质是影响BC、BN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分析黄土高原土壤生产力形成过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金发会李世清卢红玲李生秀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大气NH_3升高对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以小麦品种‘小偃6号’(氮高效品种)和‘长旱58’(氮低效品种)为材料,采用开顶式气室和土培实验研究了大气NH3浓度升高对生长于高、低两种供氮介质下小麦植株不同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0)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小麦品种高氨低氮处理植株的Pn、Fv/F0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高氨高氮和低氨低氮处理,并在生育后期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氮低效品种的Gs也符合上述规律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小麦各生育期高氨高氮处理下植株的Pn均显著低于低氨高氮处理,且两处理间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灌浆期以前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而两处理灌浆期以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各处理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及品种间各项光合特征指标差异缺乏规律性。可见,大气中NH3浓度升高有利于改善低供氮介质条件下小麦植株的氮营养状况,但不同氮效率品种间的响应存在差异。
李静李静李世清陈小莉
关键词:光合特性可溶性糖
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叶片气孔特性的差异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气孔是叶片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重要通道,探讨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叶片气孔特性的差异变化,对深入研究气孔特性与光合和蒸腾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株型分别为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的玉米品种陕单9号、农大108和陕单902 3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冠层叶片气孔密度等特性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全生育期内,各夏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生育期推进,叶片气孔密度逐渐上升,气孔面积显著下降,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株型玉米品种间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均以紧凑型品种高于其他株型品种,平均分别为101.8个/mm2、72.81μm、37.45μm;气孔面积的差异与之相反,以平展型品种叶片较大,平均为3 157.35μm2。全生育期内,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不同叶层叶片气孔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缺乏普遍规律性;同株型品种不同叶层比较,气孔密度均表现为上层大于中、下层,且各层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气孔长度与气孔宽度、气孔面积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气孔长度和宽度与气孔密度间呈一定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气孔密度与气孔面积之间也表现出负相关。【结论】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性的差异及变化,不仅受其本身基因型控制,而且与生育期及叶层位置有关。因此,在测定作物气孔特性时,不仅要考虑作物生育期,而且在取样时还应考虑叶片冠层位置。
吉春容李世清冯宏昭李生秀
关键词:夏玉米株型冠层气孔特性
云雾山草地土壤氮素及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普遍存在着异质性,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是土壤中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存在着空间异质性。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云雾山草地90 m×90 m区域内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全氮和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73 g/kg和24.711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0.16%和13.47%,存在空间上的中等强度变异性。全氮和有机碳在不同的方向上都属于带状异向性,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二者的空间等值线图相似,且在不同方向上自相关尺度不同。整个研究区域的半方差走势图发生漂移现象,在符合内蕴和平稳假设的区域内,实验值和拟合值拟合程度较高。
范亚宁党蕊娟李世清郑纪勇
关键词:地统计学有机碳全氮
水肥空间组合对成熟期冬小麦各器官氮磷养分分配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小偃22为供试植物,在全生育期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条件下,采用分层隔水土柱法研究了与田间土层分布相同土柱不同土层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不同器官氮、磷养分累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小麦不同器官氮、磷累积量表现为籽粒茎秆、叶>穗余部>根系.(2)与整体湿润处理相比,上干下湿水分处理可降低小麦各器官氮、磷累积量,但仅籽粒氮、磷累积量所占比例减少,而营养器官氮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增加.(3)从肥料处理看,单施氮、单施磷和氮磷配施处理的小麦植株各器官氮、磷累积量均比对照增加,但籽粒氮、磷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减小.(4)施肥层根系氮、磷累积量比对照相对增加,并以0~30cm土层根系氮、磷累积量为最高.(5)单施氮条件下,以0~90cm土层施肥各器官氮、磷累积量最高,0~30cm土层施肥最低;单施磷和氮磷配施时,以0~90cm土层施肥处理籽粒氮、磷累积量最高,其次是0~30cm土层施肥.由于石灰性土壤中肥料氮终产物以硝态氮为主且容易移动,而磷肥不易在土壤中迁移,在生产实践中仍以氮磷配施入0~30cm土层为佳.
沈玉芳李世清邵明安
关键词:养分分配冬小麦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春玉米叶面积及叶生物量模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Modified Logistic模型、LogNormal模型和Modified Gaussian模型,分别对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露地和覆膜春玉米叶面积及叶生物量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可用于模拟露地和覆膜春玉米全生育期叶面积及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但模拟效果和精度有所不同,Modified Logistic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露地玉米叶面积及露地和覆膜玉米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但对覆膜条件下叶面积动态变化的模拟效果较差;Log Normal模型和Modified Gaussian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露地和覆膜条件下春玉米叶面积和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模拟值与实际观察值非常接近,但Log Normal模型因其参数少和参数生物学意义明确,更具适用性。Modified Logistic模型已普遍应用于生物领域,用以描述生物量的增长过程,而Log Normal模型和Modified Gaussian模型是模拟叶面积和叶生物量动态变化的初次尝试,为叶面积和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模拟提供了可选途径。
王瑞军李世清王全九郑纪勇樊军李生秀
关键词: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地膜覆盖
不同施氮水平和杂草清除时间对氮肥利用及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以半湿润区中等肥力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0~100cm土层土壤样品、作物及杂草的样品,研究不同施肥及杂草处理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氮肥损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NO3^--N累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H4^+-N累积量随施氮量变化不显著,总矿质氮随施氮量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基本一致;农田系统中杂草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体残留矿质氮(Nmin)累积量,且在高施氮处理下影响较大;在全生育期不清除杂草(A)、越冬前清除杂草(B)、返青期清除杂草(C)和拔节期清除杂草(D)等杂草处理下,杂草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2.38、1.60、4.72和4.54kgN/hm^2,占农田植物地上部分(作物+杂草)总吸氮量的1.97%、1.38%、3.98%和3.76%,返青期杂草吸氮量最高,其值是越冬期杂草吸氮量的2.94倍;氮肥损失随施氮量增加而呈线性相关,考虑杂草时,相关系数R^2=0.9802。不同杂草处理间氮素表观损失量为59.9~96.1kg/hm^2,不同施氮处理间表观损失量为32.9~128.0kg/hm^2;不同时期清除杂草对氮损失和氮肥利用率影响显著,而越冬期清除杂草的影响效果最大;本试验条件下,杂草的存在对氮素平衡影响不显著。
南维鸽李世清侯红乾李生秀
关键词:矿质氮杂草氮肥利用率
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几种生物测定方法的评价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目前测定土壤供氮能力的生物方法较多,但基于土壤氮素形态的复杂性、土壤和微生物的高度变异以及生态条件的差异,不同土壤及不同测定方法结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对石灰性土壤采用哪些生物培养方法较好,目前仍无明确结论。【方法】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耕层石灰性土壤为供试土样,以淋洗和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小麦和玉米两季盆栽试验作物吸氮量为参比,对可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淹水培养法、通气培养2周法、通气培养4周法、干湿交替通气培养2周法、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短期淋洗通气培养法、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等8种生物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干湿交替通气培养法和通气培养4周法,是我们对通气培养2周的修订方法。【结果】在不包含起始矿质氮条件下,以上8种生物培养方法与淋洗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作物吸氮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530,0.700,0.777,0.768,0.764,0.650,0.555和0.465(r0.05=0.369,r0.01=0.505),其中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确定的氮素矿化势与作物吸氮量的相关系数为0.790;在包括起始矿质氮后(起始矿质氮+矿化氮),以上8种生物方法与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作物吸氮量相关系数依次为0.351,0.963,0.962,0.959,0.825,0.963,0.289和0.095(r0.05=0.369,r0.01=0.505),其中氮素矿化势与作物吸氮量的相关系数为0.812。【结论】在排除起始矿质氮,特别是硝态氮的影响后,在反映旱地石灰性土壤可矿化氮量上,以氮素矿化势最佳;其次为通气培养4周、干湿交替通气培养2周和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包括起始矿质氮后,即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各种通气培养法与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作物吸氮量相关性均大幅度提高,其中通气培养2周、通气培养4周、干湿交替通气培养2周和短期淋洗通气培养法相关系数均在0.950以上。而�
金发会李世清卢红玲李生秀
关键词:可矿化氮
施氮对半湿润农田夏玉米冠层氮素及叶绿素相对值(SPAD值)垂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以半湿润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Zeamays L.)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个生育期冠层叶片氮素、叶绿素相对值(SPAD值)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差异;同时对各层叶片含氮量、SPAD值与施氮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不同叶层叶片含氮量按上、中、下层顺序呈明显递减规律,从全生育期不同施氮处理看,上层比中层增加6.64%,中层比下层增加5.18%。随施氮量增加,中上层叶片含氮量差异增大,中下层叶片含氮量差异减小。冠层内叶片SPAD值垂直分布规律与叶片含氮量分布规律相类似。相关分析表明,全生育期各层叶片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503**)。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层叶片SPAD值、叶片含氮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以上层叶关系最为密切,揭示了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较好叶片是上层叶位。
党蕊娟李世清穆晓慧李生秀
关键词:夏玉米含氮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