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JL017)

作品数:23 被引量:398H指数:12
相关作者:高帆龚芳马士国石磊张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农业
  • 4篇经济结构
  • 4篇经济增长
  • 4篇二元经济
  • 4篇二元经济结构
  • 3篇金融
  • 3篇劳动生产率
  • 2篇中国农业
  • 2篇生产率提高
  • 2篇省份
  • 2篇农业现代化
  • 2篇资本深化
  • 2篇金融危机
  • 2篇劳动结构效应
  • 2篇国际金融
  • 2篇国际金融危机
  • 2篇二元经济结构...
  • 2篇GDP增长
  • 2篇GDP增长率
  • 1篇氧化硫

机构

  • 2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2篇高帆
  • 2篇龚芳
  • 2篇马士国
  • 1篇张明
  • 1篇石磊

传媒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经济理论与经...
  • 2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学术研究
  • 2篇管理世界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经济科学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经济学家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轨迹、特征与效应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反差指数和二元对比系数等指标进行测度,可以将1952年以来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划分为1952—1970年、1970—1984年、1984—1993年、1993—1997年、1997—2001年、2001—2004年共六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化存在多次反复波动和迂回,其特点主要有纵向上的演进性,横向上的滞后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三个方面。特别是,这种转化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跨越拐点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相对迟缓性,以致在资源配置、农业发展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应制定更有效的公共政策,以降低交易费、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进,从而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获取经济继续发展的效应。
高帆
关键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公共政策
如何推进我国农业经营的组织化进程?被引量:4
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显著的农业增长效应,但随着时间转移,为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提升农民的市场定价能力和政策影响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经营的组织化进程已是大势所趋。从实践来看,我国农业经营的组织化进程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这种情形可以从农户推进组织化的意愿、农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机制、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状况等角度进行解释,农业经营组织化相对滞后表明我国尚未构建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市场、农户与政府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此,必须通过改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制度、人力资本形成制度、法律建构和执行力等系统性努力,切实推进农业经营的组织化进程,以回应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战略需要。
高帆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组织化内部治理机制公共产品供给
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引申含义被引量:7
2008年
运用转型经济学理论对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认为区别于其他国家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化分别推进的情形,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结构转化同时推进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表现在: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两种演化具有共时性,体制转型—结构转化的路径具有类似性,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之间具有关联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总量经济的长期增长来自于体制转型—结构转化的同时推进,而结构性问题本质上导源于体制转型—结构转化的非平衡性。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可以引申出政策调整和理论创新两个维度的含义。
高帆
什么粘住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翅膀被引量:42
2008年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面临着"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滞后"的情形。本文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权衡。据此,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诱发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滞后于商品市场,结果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这刺激了企业和企业家密集使用有形要素、而较少有动力和压力投资于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是企业家在现有要素市场和价格下理性进行要素组合的结果。未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害是持续推进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通过"健全要素市场"和"矫正要素价格"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高帆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要素价格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如何体现?被引量:4
2008年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同时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别于经济结构转化已完成的国家和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同时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在市场化背景下更重视农民增收,通过对农民的常规性经济激励及其他体系化安排实现农产品持续增产。围绕这一目标体系及优先顺序的转变,技术进步、组织创新、要素流转、农业保护等实现方式也应该体现出异质性特征。
高帆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体制转轨二元经济结构
探求经济衰退背景下的复苏和繁荣路径——重读P.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2009年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事件,理解此次危机的形成机理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对于理解此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提供了一个视角,并从真实需求不足与经济衰退的本质、寻求经济增长的"正确"方法、警惕"自我正名"的市场恐慌、增强凯恩斯契约的有效性、反思市场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五个方面探讨了此书对理解此次危机的诸多启示,进而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经济体应从克鲁格曼的警示中获取思想养分,以期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并探求未来的经济复苏和繁荣路径。
高帆
关键词:萧条经济学有效需求不足
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引申含义
<正>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总量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从GDP总量、对外贸易量、吸引外资额、外汇储备额等指标来看,中国已经成为或至少正在走向"大国经济"。但中国的基本国情仍体现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帆
文献传递
中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与劳动结构效应:1978~2007年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7年我国各省份经济差距的演变机制。结果显示:各省份GDP增长率已呈现出某种程度的"速度收敛",这主要源于三大区域内部收敛以及区域间的中西部收敛。各省份GDP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特征,各省份GDP增长率的敛散性主要是纯生产率效应差距演变导致的,纯劳动结构效应和纯劳动投入效应对增长率差距的贡献较小。各省份增长的纯生产率效应主要受资本深化程度的影响,纯劳动结构效应主要受劳动力在行业间流转程度的影响。
高帆
关键词:GDP增长率
新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重农主义”?被引量:1
2009年
新时期我国实施"重农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选择,考虑到当前"三农"问题的交织性、复杂性特征,农民持续增收可视为化解"三农"问题和实施"重农主义"的关键。这种"重农主义"应是本土化的、以农民增收为主导的,而农民增收只有立足于农民自生型增收能力增强才具有持续性。农民自生型增收能力增强需要从部门关联而不是部门割裂、渐进开放而不是对外封闭的角度来理解,考虑到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依赖性,因此需要从农村制度创新或体制完善的角度增强自生型增收能力,并坚持主要从自发秩序演化、而不是外力强制实施的角度来推进体制完善。
高帆
关键词:重农主义
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趋势及内在机理:1961-2010年被引量:40
2011年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61-2010年的长时期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经历了6个周期,且呈现出从极其平稳到剧烈波动、再到相对平稳、最后到剧烈波动的变动轨迹。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1961-1999年供给、需求和库存对粮价波动的解释程度为89.50%,但2000-2010年金融和能源成为影响粮价波动的主要方面,其解释程度达到98.08%。2000年以来,国际粮食的消费品属性逐渐弱化,而投资品和能源品属性显著增强,以金融因素为主导、金融化和能源化相交织已成为当下影响国际粮价的核心因素,这种格局与美元发行缺乏实体经济吸纳和外部制衡机制紧密相关。从上述研究结论出发可引申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若干政策建议。
高帆龚芳
关键词:金融化能源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