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2010B0401055) 作品数:6 被引量:16 H指数:3 相关作者: 蒋晓东 罗炫 曹林洪 叶鑫 唐永建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西南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横向合作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自组装法制备的亚波长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 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二氧化硅薄膜的亚波长多孔结构,这种类似于多晶的胶体晶体结构其特征尺寸约为90nm,通过不同的提拉速度可以实现可见到红外不同波段的增透。系统研究了胶体乳液浓度、基片提拉速度对亚波长多孔薄膜透射谱的影响,探索了在不同波段实现高效率增透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等效介质理论(EMT)分析了这种亚波长多孔薄膜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控制亚波长多孔结构的占空比可以改变等效膜层的折射率实现高效率增透。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多孔膜的表面形貌,并通过图像处理的方式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占空比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拉速度不同,对应的等效膜层的折射率会不同,膜层的透射率也不同。组装这种亚波长多孔纳米微结构最高增透率达到99.8%,且具有一定的宽带增透效果,通过控制膜层的厚度可以实现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的有效调谐,其在1 064nm处的损伤阈值为21.74J/cm2。 叶鑫 倪锐芳 黄进 蒋晓东 郑万国关键词:二氧化硅薄膜 增透膜 损伤阈值 自组装法 对流自组装2维胶体晶体成膜趋势和覆盖率 2012年 从自组装理论出发,分析对流自组装2维胶体晶体中空白、条纹区域出现的机理,并在实验上予以验证。通过研究得知,2维胶体晶体的自组装过程呈现空白、条纹、大面积单层、双层条纹的趋势。从胶体晶体覆盖率的角度出发研究2维胶体晶体的组装参数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体晶体的总覆盖率与基片提拉速度倒数呈线性正比,和粒子体积分数呈反比例函数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面积2维胶体晶体总是伴随着一定比例的空白区域和双层区域出现,提拉法所能获得的最大单层覆盖率为95%。 叶鑫 黄进 周信达 张继成 蒋晓东 吴卫东 唐永建关键词:聚苯乙烯微球 Stber法制备二氧化硅薄膜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研究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的反应动力学,推导出Stber法制备二氧化硅溶胶体系中反应时间与TEOS转化率关系的动力学公式。分析确定了合适的转化率,进而用于计算二氧化硅溶胶的理论最佳反应时间。同时,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氨水催化作用下制备了不同配比的二氧化硅溶胶,考察了氨和水的浓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浓度增大可以有效减少反应时间。通过成膜性检测确定制备过程中的最佳反应时间,并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最佳反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一致,误差控制在5%以内,说明该动力学公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商孟莹 商孟莹 蒋晓东 刘淼 罗炫 唐永建关键词:溶胶-凝胶 反应动力学 转化率 新型溶胶-凝胶二氧化硅微孔增透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造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酸催化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采用提拉法在K9玻璃基片上双面镀膜,经500℃热处理,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单层微孔二氧化硅增透膜。通过改变造孔剂加入量,膜层峰值透过率可达到99.7%,而硬度仍保持在2H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及粘附性。加速腐蚀实验表明,膜层的环境稳定性是常规膜层的10倍以上。由于该新型增透膜兼具高透过率、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很强的环境稳定性,因而在改善太阳能玻璃增透性能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商孟莹 曹林洪 刘淼 罗炫 任洪波 叶鑫 唐永建 蒋晓东关键词:太阳能玻璃 增透膜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 微孔 低T_g双功能型光折变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特性 2013年 以不同比例的重氮盐分别与聚双(N-羟基己氧基咔唑)磷腈(P-1)进行偶合反应,得到了一组以咔唑和对硝基偶氮咔唑为官能团的双功能型光折变聚合物P-2,P-3和P-4,用31 P NMR,1 H NMR,IR,TG,DSC和UV-Vis光谱对该组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以325nm的激发波长对P-1,P-2,P-3和P-4进行固体荧光稳态发射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d≈300℃)和较低的玻璃化温度(Tg≈30~40℃),P-1具有良好的荧光活性,硝基的引入,导致P-2,P-3和P-4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咔唑与对硝基偶氮咔唑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排列的都会对其荧光性能产生影响。 屈玉峰 方瑜 许良 孙连来 杨睿戆 罗炫 曹林洪 刘红婕 黄进 蒋晓东关键词:咔唑 聚磷腈 光折变 光致发光 猝灭 一种具有荧光猝灭作用的光折变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后重氮偶合反应,得到一种具有荧光猝灭作用的光折变聚合物。采用核磁共振(31P-NMR和1H-NMR)、红外(IR)光谱、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该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以325nm的激发波长对该聚合物进行固体瞬态荧光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290℃开始分解,450℃时基本分解完全。聚合物较低的分子量(-Mw=5.36×103g/mol)赋予其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9℃)。光折变聚合物在分子间形成若干大闭合环路结构,形成的自旋-轨道耦合增加了"系间窜越"的速率,使得聚合物产生迟滞荧光,并且产生荧光猝灭作用。 孙连来 罗炫 陈姝帆 方瑜 张庆军 蒋晓东 曹林洪 屈玉峰关键词:光折变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