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3111)

作品数:8 被引量:291H指数:7
相关作者:孔祥斌秦静刘灵伟芮玉奎林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4篇耕地
  • 3篇农户
  • 3篇耕地质量
  • 2篇生态
  • 2篇土壤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耕地质量评价
  • 2篇ICP-MS
  • 1篇质量监测体系
  • 1篇中国农户
  • 1篇生态价值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地利用行为
  • 1篇土壤中重金属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土壤重金属污...
  • 1篇农户土地
  • 1篇农户行为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国土资...
  • 1篇上海市地质调...

作者

  • 8篇孔祥斌
  • 3篇刘灵伟
  • 3篇秦静
  • 2篇芮玉奎
  • 2篇林晶
  • 1篇李勤奋
  • 1篇孙彦伟
  • 1篇苗宇新
  • 1篇张凤荣
  • 1篇李翠珍
  • 1篇王健
  • 1篇姚兰
  • 1篇刘怡
  • 1篇孙宪海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农户土地利用阶段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和生态的影响被引量:29
2008年
土地利用通过改变陆地表面形态和土地利用强度对全球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保证生态多功能方面进行有效权衡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问题。中国处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研究中国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变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农户特征出发,率先提出了中国农户土地利用的四个阶段,分析了四个阶段的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对于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农户存在"物质生存型"、"物质生产和利润优化型"、"利润最大化"和"景观效用最大化"四个阶段。在"物质生存型"阶段,农户土地利用满足家庭物质消费需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粮食安全水平低,农地的多功能得到发挥;在第二个阶段,农户土地利用处于"物质生产和利润优化阶段",农户土地利用集约度化程度提高,农地的生产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农地的其他功能不断弱化,此时的粮食生产接近粮食的技术生产水平,却是中国目前粮食安全的保障;在农户土地利用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农户土地利用转型以效益为核心,耕地粮食水平与耕地的技术生产水平差异巨大,但是耕地的生产潜力最大,通过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可以实现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的生产功能强化,而耕地的其他功能弱化;在农户土地利用的"景观效用最大化"阶段,农户土地利用目标以发挥农地的多功能为主,而弱化了其生产功能。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的长期性,农户的四种类型将长期存在,根据农户土地利用阶段性特征,进行农户土地利用预期转型特征,制定既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可以保障全球生态安全的政策。
孔祥斌张凤荣
关键词:粮食生产生态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黄河三角洲作为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但是近年来年来黄河流域草地、林地面积减少,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所以研究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的环境状况对于新生陆地的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利用ICP-MS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新形成陆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主要是想揭示以下两个问题:(1)黄河三角洲新形成陆地是否可用于耕地或者人类居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由于土地月度利用方式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黄河流域污染会对黄河三角洲有多大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加快发展,黄河流沙中重金属污染状况逐渐恶化,特别是:Mn,Cu,Zn,Cr和Cd的污染与10年前比达到显著水平,而As,Pb和Hg含量也明显提高。
芮玉奎曲来才孔祥斌
关键词: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ICP-MS重金属土壤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70
2007年
从农户土地利用目标变化相关理论出发,依据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的变化特征,创建了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目标变化的"压力-状态-效应-响应"逻辑框架模型;并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的"压力-状态-效应-响应"的变化特征,构建了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目标变化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从农户尺度上进行耕地质量保护提供政策依据。
孔祥斌刘灵伟秦静苗宇新
关键词:农户行为耕地质量
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值估算方法被引量:86
2008年
以北京市为例尝试设计了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分析其价值关系,进而探讨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的估算方法,并对北京市1990-2005年耕地价值进行了定量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耕地资源单位面积经济价值呈较快增长,1990年为12.57×104元/hm2,2005年为108.12×104元/hm2;②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供给能力和农村居民的需求水平相距甚远,1997年供给能力为49.19×104元/hm2,需求水平为160.56×104元/hm2,2005年供给能力为74.82×104元/hm2,需求水平为305.48×104元/hm2。可见,耕地作为农民重要的社会保障资源已不堪重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③生态价值供给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1994年达到171.21×108元,2005年为70.87×108元,大量耕地减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基于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价值的总体需求和多元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所以需要保持和提高耕地表面的植被覆盖度,为此政府有必要对农民因种植耕地给予其一定的生态补偿。
李翠珍孔祥斌孙宪海
关键词:耕地资源生态价值
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评价被引量:63
2008年
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相关理论,创建了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压力—状态—效应—响应"的耕地质量变化框架模型,构建了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样区,通过农户调查和土壤化验分析,获得大兴区1982年、2000和2006年的农户土地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数据。依据构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三个时期的压力、状态、效应和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到2006年,耕地压力指数由63.19增加到73.57,又减少到67.85,而方差从13.92增加到41.12,到2006年高达58.59,同时耕地压力指数空间变异性增加;耕地状态指数从56.52增加到76.46,最后达到81.20,状态指数方差从58.39增加到111.42,2006年达到209.45,空间变异性增加;耕地效应指数从42.39增大到64.34,2006年与2000年基本持平,而耕地效应指数方差和空间变异性增加。1982年家庭联产责任制刚刚开始,农户耕地投入差异不明显;1982-200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农户耕地利用差异性增加,国家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也显著提高,是耕地效应指数整体增加和空间变异性增大的原因;2000-2006年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转型,土地投入差异进一步扩大,导致耕地质量提高幅度降低,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为了促进耕地质量整体提高,需要进行土地产权机制创新,以促进土地投入水平的整体均衡增加。
孔祥斌刘灵伟秦静
关键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耕地质量
国外经验对建立我国国家级标准样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被引量:7
2006年
标准样地是今后实现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重要依据。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国外土地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级标准样地的监测目标、监测内容和监测密度的控制方法,同时指出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级标准样地质量监测体系,为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
刘灵伟孔祥斌姚兰刘怡林晶
关键词:耕地质量
产量比系数对农用地分等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产量比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关键的参数,其测算的是否科学决定了农用地利用等别评价精度,由于中国耕作制度的复杂性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农用地分等规程上要求采用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最高产量比法求取产量比系数,如何进行产量比系数改进,提高农用地分等精度是必须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该文以上海市崇明区作为研究案例,针对一年两熟区域农用地分等,采用最高产量比法、生产潜力比法、热量比法、市场价格比法、热量—现实生产力综合比法、热量—生产潜力综合比法等6种方法确定产量比系数,并检验不同方法确定产量比系数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规程确定的产量比系数方法评价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比较,其他5种方法评价得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利用等别呈现整体上升或整体下降趋势。但是,依据不同方法确定的产量比系数进行农用地评价,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的空间质量差异没有影响。
孔祥斌林晶王健李勤奋孙彦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区域规划农用地产量比系数自然质量
应用ICP-MS检测不同种植制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被引量:30
2007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人类活动对环境和食品污染造成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不同种植制度的土壤作为实验材料,借助于ICP-MS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了测定,以确定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种植水果的土壤中和长期小麦玉米轮作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种植蔬菜的土壤:Cr,Mn,Ni,Cu,Zn,As和Cd以长期种植水果的土壤中含量最高;Ti和Pb以长期小麦玉米轮作的土壤中含量最高,它们甚至高出其他土壤几倍。分析原因除了与人们施用的化肥、灌溉用水有关以外,还与种植果树等作物收获部分较少有关,而种植蔬菜大部分器官都收获,带走了许多重金属。
芮玉奎孔祥斌秦静
关键词:ICP-MS重金属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