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C1020060350)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力徐中明余烽贺岩松康健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汽油
  • 3篇汽油机
  • 3篇发动机
  • 2篇动平台
  • 2篇动态特性
  • 2篇有限元
  • 2篇识别方法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全地形车
  • 2篇燃烧
  • 2篇模态
  • 2篇模态分析
  • 2篇爆震
  • 2篇车辆
  • 2篇值模拟
  • 1篇性能分析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振动
  • 1篇散点图
  • 1篇时间序列

机构

  • 12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工程职业...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张力
  • 4篇徐中明
  • 3篇余烽
  • 2篇唐刚志
  • 2篇贺岩松
  • 2篇康健
  • 1篇张志飞
  • 1篇李林
  • 1篇赵振奇
  • 1篇陈飞虎
  • 1篇吴连成
  • 1篇柴望
  • 1篇张丁非
  • 1篇史方圆
  • 1篇王楠
  • 1篇黄永生
  • 1篇郭刚
  • 1篇杨勇
  • 1篇黄新华
  • 1篇黄琪

传媒

  • 3篇汽车工程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机械
  • 1篇机械设计
  • 1篇内燃机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地形车集成设计人机工效校核与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文章根据车辆人机工程学相关理论,利用CATIA V5人体工程模块建立人车模型,对改进后的全地形车(All-Terrain Vehicle,ATV)样车进行了人机工程校核。重点针对驾驶员和乘员坐姿、视野、手伸以及脚部空间进行了校核,对人员乘坐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操作便利性进行了分析,为ATV的CAE仿真和实车设计提供依据。校核结果表明,改造后的ATV整车布置满足人体骑乘姿势要求,视野宽阔,便于操作,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贺岩松李耀光徐中明余峰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车辆设计舒适性
小型机动平台车体动态特性分析与减振优化被引量:21
2011年
车架挂发动机(即车体)是机动平台的关键部件,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整个平台的振动舒适性。利用UG4.0对某国产机动平台进行三维建模,用Hypermesh建立车架、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并导入到MSC.Nastran中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通过试验分析了车架及车体的振动特性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合模态分析结果,讨论了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对车体动态特性的影响,发现车体结构设计有不足之处——发动机1阶往复惯性力的频率会导致车体共振。提出了通过修改车体头部左右两边上管及下管的管径、管壁厚和在其夹角处设置加强管等3种改进方案。分析表明,增大车体头部左右上管和下管的管径可明显改善车体的结构动态特性,大大提高了整车的振动舒适性。
徐中明余烽张志飞贺岩松胡康博
关键词:动态特性模态分析有限元
AZ91D和A380合金模态参数识别和激励响应测试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多参考最小二乘复频法对具有相同结构的AZ91D镁合金试件和A380铝合金试件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在同等激励脉冲输入条件下进行2种材料时域激励响应特征的多特征点对比测试,比较AZ91D镁合金替换A380铝合金前后试件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差异,通过整体频响函数和激励响应特性对AZ91D镁合金阻尼减振的工程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几何结构相同的情况下,2种材料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模态参数相似,AZ91D镁合金试件具有更好的模态阻尼比。但由于镁合金材料刚性较低,仅通过直接的材料替换,镁合金材料的高阻尼减振性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有效表现。
张力赵振奇张丁非汪先国黄新华
关键词:镁合金阻尼特性模态分析
全地形车车架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建模方法被引量:6
2011年
全地形车车架挂发动机的结构动态特性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整车振动舒适性及可靠性,但目前针对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的有限元建模没有一种简单、有效且通用的方法。通过对多款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的计算和实验分析,提出了全地形车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的一种简单且具有通用性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把发动机简化为质心、质量、转动惯量与发动机均相同的长方体,并网格化,通过SPRING单元将发动机与建立在车架上的MPC单元连接来模拟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的状态。考虑到全地形车行驶中,发动机弹性悬置件刚度在各种工况下会发生非线性变化,分析了所提建模方法在悬置件刚度变化情况下对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架弹性挂发动机有限元建模方法仍然可以保证对其结构动态特性的分析在工程参考要求范围内。该建模方法对于弹性挂发动机全地形车的设计和开发具有简易性和通用性,可在产品设计和改型阶段就能了解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的动态特性。
徐中明余烽汪先国邱兆强史方圆
关键词:全地形车
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及流固耦合传热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原缸盖局部温度偏高的问题提出3种改进方案,通过在高温区设置内冷风道,在风道内设置导流板,改变翅片尺寸和修改外筋板结构来强化缸盖的散热,降低高温区的温度。运用流固耦合三维仿真技术对改进方案缸盖的散热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选取第3方案为最优方案,制作样机,运用远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温度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方案的缸盖整体散热性能得到了强化,高温区温度明显下降,仿真结果,缸盖最高温度从456.1K降低到436.0K,下降了20.1K;测试结果,温度下降值最高达23.2K。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比较吻合,最大误差小于7%。
唐刚志张力陈飞虎焦志胜柴望
关键词:风冷发动机传热
重型机动平台振动定量评价与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借鉴ISO2631、ISO5349等国际标准,并结合机动平台自身特性,建立了某重型机动平台整车振动定量评价方法。并对某标杆车和某原型车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利用建立的整车振动定量评价方法对该两款车进行了整车振动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标杆车驾驶舱内振动较小,驾驶员感觉轻微不舒服,车载装备处振动也不大,装备使用良好;原型车则驾驶舱内振动稍大,驾驶员较不舒服,车载装备处振动也较大,影响装备使用。为找出其设计上的差异性,对该两款车的悬架、坐垫、发动机悬置件及车架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找出了标杆车的一些关键性设计特点,为国内重型机动平台的开发提供指导。
余烽徐中明
关键词:车辆振动驾驶舱
双火花塞点火汽油机轻度分层混合气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0年
在JS183FMQ大排量全地形摩托车用汽油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双火花塞点火(DSI)燃烧系统的改造,对该DSI汽油机闭阀喷射模式和开阀喷射模式下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闭阀喷射模式可以确保缸内均质混合气的充分生成;而开阀喷射模式能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气分层状态。对开阀喷射模式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调整喷油正时使先期燃油组分于气阀开启阶段直接喷入缸内,而部分后期喷射燃油组分存留于气道与空气充分混合生成均质混合气,可形成较为理想的缸内混合气轻度分层状态;结合涡流运动的强化和DSI的采用,这种组合喷射模式具有实现缸内轻度分层稀薄燃烧的可行性。
李林张力张瑜徐凤雏
关键词:涡流数值模拟
发动机水套冷却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数值模拟对某汽油机的冷却水套进行了冷却性能研究,对原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水的流场分布、冷却水套内壁面换热系数和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汽油机冷却水套总体分布合理,设置的8个分水孔各自取到不同的作用;通过大孔B1、B2的流体用于冷却鼻梁区等重点区域,其它孔主要用来将绕流缸体的冷却水引入缸盖,对缸盖冷却起补充作用;鼻梁区等热负荷大的区域冷却水流速大于0.5 m/s,达到了冷却要求,整个水套没有流动死区,避免了潜在的局部过热事故的发生。
王楠唐刚志张力
关键词:发动机数值模拟CFD分析冷却水套
基于缸压高频ARMA模型的爆震识别方法
2010年
研究以汽油机燃烧测试平台为基础,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以获得较大的爆震强度,并获得实验分析数据。选择低通燃烧压力信号峰值前10°后20°曲轴转角范围最做为爆震窗口。对随机选择的一系列爆震窗口燃烧压力高频振动信号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并以模型参数向量均值的马氏距离为爆震识别标识。用蒙特—卡罗法对非爆震工况序列马氏距离进行选择,获得爆震阈值。并通过工程上广泛使用的VDO算法验证这种爆震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康健张力郭刚
关键词:时间序列ARMA模型
采用双球挤流燃烧室的汽油机缸内燃烧特性的测试被引量:2
2010年
在150FMI汽油机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结构基础上,开发了双球挤流燃烧室。燃烧测试表明:双球挤流燃烧室能获得更高的平均有效压力,抑制爆燃效果明显;但燃烧放热率较低,循环变动有所增加。将双球挤流燃烧室与半球形燃烧室、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蝶形挤流燃烧室的燃烧放热规律进行综合比较,发现双球挤流和蝶形挤流燃烧室的着火落后期明显长于半球形和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带挤流环面半球形燃烧室的速燃期明显短于双球挤流和蝶形挤流燃烧室;强烈压缩挤流有延缓缸内燃烧过程的趋势。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可使双球挤流燃烧室速燃期放热明显加快,平均有效压力提高,循环变动率降低,并保持抑制爆燃的良好特性。
张力吴连成陈美云张瑜
关键词:燃烧挤流爆燃放热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