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MBKF05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6
相关作者:蔡称心吴萍杜攀石彦茂吕亚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纳米
  • 10篇电极
  • 10篇修饰
  • 10篇修饰电极
  • 10篇碳纳米管
  • 10篇纳米管
  • 7篇电化学
  • 6篇电催化
  • 6篇化学修饰
  • 6篇化学修饰电极
  • 6篇催化
  • 4篇直接电化学
  • 4篇DNA
  • 3篇电子转移
  • 3篇直接电子转移
  • 2篇电催化性能
  • 2篇电化学检测
  • 2篇碳纳米管修饰
  • 2篇碳纳米管修饰...
  • 2篇硫堇

机构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淮阴卫生高等...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3篇蔡称心
  • 9篇吴萍
  • 7篇杜攀
  • 5篇石彦茂
  • 4篇陆天虹
  • 4篇吕亚芬
  • 3篇印亚静
  • 3篇周耀明
  • 2篇刘姝娜
  • 2篇杜江燕
  • 1篇韩涛
  • 1篇龚美娟
  • 1篇夏前正
  • 1篇葛存旺
  • 1篇周泊
  • 1篇李静

传媒

  • 3篇化学学报
  • 2篇电化学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氧化还原蛋白在多壁碳纳米管上的固定、表征及直接电子转移被引量:9
2006年
将来源于SpinaciaOleracea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SOFd)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CNT)表面,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表明,SOFd在CNT表面没有变性,仍保持原来的二级空间结构.循环伏安结果表明,SOFd在CNT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伏安曲线上出现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为(-570.4±1.5)mV(vs.SCE,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且不随扫速和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SOFd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为(0.73±0.04)s-1.
吕亚芬蔡称心
关键词: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直接电化学
细胞色素c在单壁碳纳米管表面的固定、直接电子转移及电催化被引量:9
2006年
应用吸附法将细胞色素c(Cytoc)固定在单壁碳纳米管(SWNT)表面.红外光谱(IR)显示被固定的Cytoc能保持原有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性.循环伏安测试表明,Cytoc在SWNT表面能发生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其i^E曲线上出现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基本不随扫速的增加而变化(在20 mV^120 mV/s的扫速范围内,E0’平均值为0.165±0.001V).实验同时给出,吸附在SWNT表面的Cytoc仍能保持其对H2O2电化学还原的生物电催化活性.
印亚静吕亚芬吴萍杜攀石彦茂蔡称心
关键词: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直接电化学细胞色素C
铁氰化钆修饰电极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3
2006年
应用电化学循环扫描法于玻碳电极表面沉积并形成铁氰化钆修饰电极(GdHCF/GC),扫描电镜(SEM)显示,有两种大小和外形明显不同的颗粒状GdHCF附着在电极表面.红外光谱表明,GdCHF的C≡N弯曲振动吸收峰出现在2062.5 cm-1处.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在0.2 mol/L NaC l溶液中,GdHCF/GC电极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扫速为20 mV/s时,其氧化还原峰的式量电位分别为E0’(I)=192.5 mV和E0’(II)=338.5 mV.研究了不同支持电解质对GdHCF/GC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GdHCF对Na+离子有优先选择性.
石彦茂杜攀吴萍周耀明蔡称心
关键词:电沉积化学修饰电极
碳纳米管的快速功能化及电催化
It was reported that carbon nanotube (CNT) was functionalized with the electroactive Nile Blue (NB) forming a ...
杜攀石彦茂吴萍蔡称心
关键词: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电催化NADH
文献传递
铁氧化还原蛋白的直接电化学被引量:1
2006年
将来源于Spinacia oleracea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SoFd)通过吸附的方法固定在碳纳米管(CNT)表面.红外光谱表明SoFd固定在CNT表面后没有变性.循环伏安结果表明,SoFd在CNT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伏安曲线上表现出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不随扫速(在20—120 mV/s的扫速范围内,其平均值为(-571.7±1.9)mV(vs.SCE,pH 7.0))变化而变化;SoFd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为(0.73±0.04)s-1.
吕亚芬印亚静杜攀吴萍陆天虹蔡称心
关键词: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直接电化学
DNA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固定、表征及损伤的电化学检测被引量:6
2008年
将DNA通过PDDA[poly(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固定在单壁碳纳米管(CNT)表面,形成DNA-PDDA-CNT纳米复合体,用AFM、UV-Vis、Raman光谱及交流阻抗对其进行了表征.用伏安法研究了1-苯基偶氮-2-萘酚(PN)与固定在CNT表面的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N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入作用;并且,PN能用作电化学检测DNA化学损伤的探针分子.本文电化学检测DNA损伤的优点在于PN的氧化还原式量电位E0'≈0.1V(vs.SCE,pH5.5),能有效降低其它电活性物质对DNA损伤电化学检测的干扰.
刘姝娜吴萍周泊周耀明蔡称心
关键词:碳纳米管DNADNA损伤电化学检测
碳纳米管的快速功能化及电催化被引量:11
2007年
将耐尔兰(NileBlue,NB)分子修饰到碳纳米管(CNT)表面形成NB-CNT纳米复合体,谱学结果表明,NB不仅能快速、高效地修饰到CNT表面,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CNT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能.将NB-CNT修饰到玻碳(GC)电极表面制备了NB-CNT/GC电极,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其伏安曲线上不仅表现出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NB单体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几乎不随扫速而变化[其平均值为(-0.422±0.002)V(vs.SCE,0.1mol/LPBS,pH7.0)];而且还显示出NB聚合体分子的氧化还原峰,E0'为-0.191V(100mV/s时).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NB和CNT对NADH(即还原型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还原型辅酶I)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协同催化作用,能使其氧化过电位降低多于560mV;NB-CNT/GC电极还能较好地响应脱氢酶催化底物氧化过程中体系内NADH浓度的变化.本文对碳纳米管功能化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电极制作容易以及催化效率高等优点,NB-CNT/GC电极有望在制作脱氢酶传感器方面得到应用.
杜攀石彦茂吴萍周耀明蔡称心
关键词: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电催化NADH
DNA化学损伤的电化学检测
2007年
夏前正刘姝娜蔡称心
关键词:碳纳米管DNADNA损伤电化学检测
电化学方法检测DNA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被引量:4
2008年
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玻碳(GC)后得到CNTs/GC电极的基础上,分别用吸附法和共价键合法制备了脱氧核糖核酸(DNA)修饰的CNTs/GC电极。以硫堇(Th)为电化学指示剂,用循环伏安、示差脉冲伏安、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技术对制备的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用共价键合法制备的DNA修饰的CNTs电极上DNA的固定量多、稳定性好。制备的DNA修饰电极可用于电化学基因传感器等领域。
龚美娟李静韩涛蔡称心陆天虹葛存旺杜江燕
关键词:DNA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硫堇
肌红蛋白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能(英文)被引量:16
2007年
将肌红蛋白(Mb)通过吸附的方法固定在碳纳米管(CNT)表面,用AFM、XPS、UV-Vis和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NT对Mb直接电子转移反应的促进作用.循环伏安结果表明,Mb在CNT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其循环伏安曲线上表现出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在20-160mV·s-1的扫速范围内,式量电位E0′几乎不随扫速而变化,其平均值为(-0.343±0.001)V(vsSCE,pH7.0);Mb在CNT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为(3.11±0.98)s-1;式量电位E0′与溶液pH的关系表明,Mb的直接电化学过程是一个有H+参与的电极过程.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在CNT表面的Mb能保持其对H2O2和O2还原的生物电催化活性.
吕亚芬印亚静吴萍蔡称心
关键词:生物电催化直接电子转移碳纳米管肌红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