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73200143)

作品数:13 被引量:104H指数:4
相关作者:韩宇张彩凤夏永华李贞娟秦咏梅更多>>
相关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炎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细胞
  • 2篇单核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多态
  • 2篇生态制剂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受体
  • 2篇微生态
  • 2篇微生态制剂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基因

机构

  • 13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3篇韩宇
  • 9篇张彩凤
  • 7篇李贞娟
  • 7篇夏永华
  • 5篇秦咏梅
  • 4篇张超贤
  • 3篇郭晓鹤
  • 3篇郭李柯
  • 2篇朱艳丽
  • 2篇董良鹏
  • 2篇李琨
  • 2篇刘竹娥
  • 2篇张利利
  • 1篇文廷玉
  • 1篇郜庆祖
  • 1篇周慧聪
  • 1篇王文菊
  • 1篇常廷民
  • 1篇李光艳
  • 1篇张彩霞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PAR-γ2基因-C34G、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C34G、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ESCCBroderⅠ级、BroderⅡ级和BroderⅢ级患者各200例,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检测PPAR-γ2基因-C34G和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采用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C34G、-C242T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C34G(CG)和-C34G(GG)基因型者患ESCC的风险均显著增加,-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者患ESCC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34G(GG)和-C242T(TT)基因型在ESCC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另外在-C34G(CG)和-C242T(TT)之间、-C34G(CG)和-C242T(CT)之间及-C34G(GG)和-C242T(CT)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H.Pylori感染者患ESCC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H.Pylori感染与-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结论携带-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的个体属ESCC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ESCC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LSCC的目的。
张超贤郭李柯张利利韩宇
关键词:多态现象
沉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降低人食管癌EC10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被引量:2
2016年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是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趋化刺激因子,属于趋化因子CC亚族,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沉默MCP-1基因可显著抑制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应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人食管癌EC109细胞中MCP-1表达。细胞划痕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沉默MCP-1基因可明显抑制食管癌EC109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沉默MCP-1基因后,EC109细胞侵袭能力降低。Western印迹试验和RT-PCR试验揭示,沉默MCP-1基因后,细胞中MMP-7、MMP-9、TGF-β_1及VEG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研究结果提示,沉默MCP-1基因可通过抑制MMP-7、MMP-9、TGF-β_1及VEGF表达,降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张超贤韩宇常廷民李光艳
关键词:小干扰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20mL的培养液(对照组)或20mL(50、100、150mol/L)黄芩素溶液处理细胞48h,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黄芩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比色法检测细胞胰蛋白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活化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胰蛋白酶活性、活化的PAR-2、MMP-2 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呈剂量依赖性。活化的PAR-2与MMP-2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64,P<0.05;r=0.581,P<0.05)。结论 PAR-2活性、MMP-2及MMP-9mRNA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活化的PAR-2可通过上调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而参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黄芩素能显著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PAR-2活性和MMP-2及MMP-9mRNA表达,从而降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这与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张超贤韩宇郭李柯
关键词:黄芩素蛋白酶激活受体-2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检测大肠癌KRAS基因突变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 M)检测大肠癌KR AS突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方法采用HR M检测大肠癌KR AS基因外显子2和3突变情况并与直接测序比较,研究HR M准确性。用KR AS野生型样本系列稀释KR AS外显子2第12个密码子突变型(0,1%,5%,10%,15%),采用HR M检测,评价其灵敏度。结果81例大肠癌肿瘤组织石蜡标本,检测到11例KR AS外显子2突变(13.58%),外显子3无突变。162例正常组织标本未检测到突变。HRM检测与测序结果一致率100%。HRM可检测到1%KRAS外显子2第12个密码子突变型。结论 HRM可以准确定性的检测KRAS基因突变分型,灵敏度达1%。
张彩凤夏永华李贞娟韩宇
关键词:KRAS基因大肠癌灵敏度
尼龙绳套扎在消化道大息肉方面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纯尼龙绳套扎及联合肾上腺素局部注射在治疗各型消化道大息肉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内镜下诊断的消化道大息肉(>2.0 cm)180枚,按山田分类法分为Ⅰ、Ⅱ、Ⅲ和Ⅳ型,首先用Lugol’s液染色,根据着色情况分别于息肉基底部多处活检及顶部采用高频电凝电切除部分组织分别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继而用尼龙绳在息肉基底部套扎,于1周时复查内镜,未脱落的息肉再次尼龙绳套扎,于2周时再次复查内镜,2周后未脱落的息肉于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 000)后套扎,第3周时观察各型息肉脱落情况。随访24个月。结果 180枚消化道大息肉,1周后复查内镜,其中Ⅳ型息肉56枚中全部脱落;Ⅲ型息肉12枚脱落,Ⅱ型息肉有1枚脱落,Ⅰ型息肉未见脱落;2周后复查内镜,其中Ⅲ型息肉有13枚脱落,Ⅱ型息肉有3枚脱落,Ⅰ型息肉仍未见脱落;第3周时,Ⅰ型息肉有23枚脱落,Ⅱ型息肉有28枚脱落,Ⅲ型息肉有39枚脱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原套扎部位未发现新生息肉或恶变。结论单纯尼龙绳套扎治疗Ⅳ型息肉疗效好,Ⅲ型息肉疗效欠佳,Ⅰ、Ⅱ型息肉疗效差。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可以明显提高尼龙绳套扎的疗效。
张彩凤张彩霞周慧聪刘竹娥夏永华李贞娟秦咏梅韩宇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尼龙绳套扎息肉摘除肾上腺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肿瘤坏死因α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肿瘤坏死因α(TNF-α)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108例UC患者(UC组)及32例对照组外周血中MMP-1和TNF-α的表达。结果:UC组外周血MMP-1和TNF-α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中-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MMP-1与TNF-α表达呈正相关。活动期MMP-1和TNF-α表达与UC组织学分级及内镜分级呈正相关,与血沉、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活动期TNF-α表达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MMP-1表达与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MMP-1或TNF-α表达可反映UC病情变化。
李贞娟郭晓鹤夏永华张彩凤秦咏梅韩宇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基质金属蛋白酶-1肿瘤坏死因子Α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调节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以下简称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前后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并与四联活菌片及芪倍合剂单一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四联活菌片联合芪倍合剂治疗(第一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四联活菌片单独治疗(第二组)(72.50%)(P<0.01)。各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CD3+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D4+/CD8+值升高(P<0.05),Fas表达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D3+、CD3+CD4+、CD3+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CD8+值降低(P<0.05),Fas明显下降(P<0.01)。结论四联活菌片可通过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系统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与中药芪倍合剂合用起协同作用。
郭晓鹤张彩凤夏永华朱艳丽秦咏梅韩宇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四联活菌片FAS
不同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金双歧组(金双歧+奥沙拉嗪)、美常安组(美常安+奥沙拉嗪)、奥沙拉嗪组(单纯使用奥沙拉嗪),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炎症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分析粪便菌群,疗程为24个月,随访48个月。粪便菌群分析设正常对照组。结果:金双歧组、美常安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炎症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粪便菌群分析情况均明显优于奥沙拉嗪组,且金双歧组优于美常安组。随访48个月,金双歧组未见复发,美常安组有3例复发,奥沙拉嗪组有18例复发。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奥沙拉嗪。
张彩凤李贞娟艾芳夏永华郜庆祖秦咏梅韩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菌群微生态制剂
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IL-10启动子区3个位点(IL-10-1082/-819/-59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轻度24例、中—重度3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采用PCR-RFLP检测IL-10启动子区SNPs。结果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IL-10-592位点AA型及AC型-819位点TT型和TC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IL-10-592位点CC型及IL-10-819位点CC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92位点和-819位点基因型高度连锁。两组IL-10-1082位点AA型及GG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0启动子区SNPs影响IL-10表达。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的不同基因型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敏感性或活动度。
李贞娟张彩凤韩宇文廷玉董良鹏张秀英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白细胞介素10多态性单核苷酸
经内镜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2.0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0.5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cm2.0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cm GSEL治疗效果差。
张彩凤夏永华李贞娟韩宇刘竹娥王文菊李琨董良鹏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