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2056)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敏杰陆文聪刘卫霞彭淳容李亚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大学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离
  • 2篇英文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抗氧化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1篇代谢物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第一性原理方...
  • 1篇电离势
  • 1篇新型抗氧化剂
  • 1篇原子
  • 1篇水相
  • 1篇提取物
  • 1篇氢化
  • 1篇氢化物
  • 1篇氢原子
  • 1篇子结构
  • 1篇细梗胡枝子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李敏杰
  • 3篇刘卫霞
  • 3篇陆文聪
  • 2篇彭淳容
  • 1篇张良苗
  • 1篇刁玲
  • 1篇李亚军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密度泛函研究细梗胡枝子提取物中新型抗氧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活性氧清除机理
2011年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从细梗胡枝子中提取的三种新型抗氧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活性氧清除机理.研究发现优化后的最优分子构型中都含有分子内氢键,与用二级微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根据预测的气相和水相抗氧化剂的键解离能、电离势,以及三种重要活性氧的电子亲和势和氰原子亲和势,详细讨论了三种抗氧化剂的活性氧消除机理并发现其抗氧化活性和实验结果一致.
李敏杰张良苗刘卫霞陆文聪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分子结构新型抗氧化剂
一种新型细梗胡枝子黄酮类提取物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英文)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交换相关泛函对从细梗胡枝子中提取的一种新型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化合物的中性分子、阴离子、自由基和自由基阳离子的稳定几何构型和能量.通过分析前线分子轨道特征,确定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现象:A环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活性部位,并发现A′环也是重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为判断其抗氧化活性,预测其水溶液中,中性和阴离子的电离势分别为509.0和432.2kJ.mol-1,均裂O—H键解离能为347.3kJ.mol-1,羟基自由基电子亲和势和氢原子亲和势分别为-620.6和-487.5kJ.mol-1.通过理论分析比较,该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三种机理即H原子转移、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和质子丢失-电子转移在热力学上并存,其中质子丢失-电子转移是热力学最有利的机理.本文为设计新型高效黄酮类抗氧化剂,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抗氧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敏杰李亚军彭淳容陆文聪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键解离能电离势抗氧化活性
第一性原理方法预测水相核酸碱基及其代谢物的氧化还原电动势(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氧化还原电动势是了解核酸中电荷/电子转移过程以及设计具有新型氧化还原活性的碱基类化合物的重要参数.本文对82个芳香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动势进行理论预测,通过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比较发现:气相采用B3LYP/6-311++G(2df,2p)//B3LYP/6-31+G(d)方法,液相采用HF-COSMORS/UAHF方法,对运用HF-CPCM/UAHF方法在水相重新优化的构型计算溶剂化能,能有效预测芳香化合物水相氧化还原电动势,该理论方法计算的绝对均方根误差(RMSD)为0.124V.运用该理论方法成功预测了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核酸碱基及其代谢物的水相氧化还原电动势.根据预测结果,讨论了核酸中电荷/电子转移过程以及结构改变对设计具有新型氧化还原活性的核酸碱基类化合物的影响.本文为设计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新型核酸碱基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李敏杰刘卫霞彭淳容陆文聪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方法核酸碱基代谢物水相
DNA损伤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生物体各组织的DNA中储存着维持正常生命活性所必须的信息。电离辐射、紫外辐射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自由基会引起DNA糖环或碱基的改变以及DNA链的断裂,导致DNA损伤,引发衰老、细胞死亡、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本文主要从氢原子夺取、电子加成、碱基电离和氢原子加成4种重要的核酸损伤机理回顾了DNA的损伤过程,着重评述了自由基夺氢和电子加成诱导的DNA损伤过程,旨在对DNA的损伤过程有全面理解,以期为后期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刘卫霞刁玲李敏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