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13034)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胡晓苹李从发刘四新李武吴延春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内生真菌
  • 7篇海南粗榧
  • 7篇粗榧
  • 6篇活性
  • 2篇代谢产物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活性
  • 2篇瘤活性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活性
  • 2篇活性研究
  • 2篇次级代谢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提取
  • 1篇多酚提取物
  • 1篇多样性
  • 1篇学成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增殖

机构

  • 8篇海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刘四新
  • 7篇李从发
  • 7篇胡晓苹
  • 6篇李武
  • 4篇吴延春
  • 3篇蒋春洁
  • 3篇齐静
  • 2篇林淑婷
  • 2篇李培
  • 1篇胡文婷
  • 1篇杨瑞丽
  • 1篇李艳君

传媒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热带水果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增殖活性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为明确12种热带水果多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确定了水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采用ORAC和FRAP的方法确定了其抗氧化能力,采用MTT的方法确定了其抗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活性。结果显示,12种水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为26.17-229.67 mg GAE/100g 鲜重,最高杨桃的总酚含量为最低鳄梨的8.78倍;ORAC和FRAP抗氧化值分别为607.05-2631.17 μmol TE/100g 鲜重和462.12-1067.92 μmol TE/100 g鲜重,杨桃具有最高的ORAC和FRAP抗氧化值,分别是最低木瓜的4.33倍和鳄梨的2.31倍;11种水果提取物抑制肿瘤细胞HepG2增殖的IC50值为31.79-66.93 mg/mL,抑制活性最弱木瓜的IC50值为最强杨桃的2.11倍。水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与其ORAC抗氧化值(R2=0.7839)、FRAP抗氧化值(R2=0.7636)和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IC50值(R2=0.8847)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李武李艳君杨瑞丽
关键词:热带水果多酚抗氧化抗增殖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活菌菌饼法和滤纸片法研究筛选64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试。菌饼试验结果显示,11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17.2%,抑菌圈在Φ(8.7±0.3~16.2±0.2)mm间。滤纸片试验结果显示,12株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数的18.8%,抑菌圈在Φ(8.7±0.3~28.2±0.4)mm间。2种方法的最高活性菌株不一致,但最高活性菌株(B30、F52)和同时显示较高活性的菌株(B14、B30、B32、F7、F52)被测出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结果推测,对无乳链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可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物质。结果为深入研究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抑制奠定基础,也为生物防治罗非鱼病害提供有益借鉴。
阳辉蓉刘四新李武吴延春胡文婷刘翊昊胡晓苹李从发
关键词: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在不同生长周期15 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吴延春刘四新蒋春洁齐静李从发胡晓苹李武
关键词:海南粗榧抗菌活性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F127发酵液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F127发酵液化学组分进行研究。用多种色谱技术对F127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LC-MS、ESI-MS和超导核磁共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F127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blongolide T(1)、sorbicillin(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phomopsolide B(4)、6,8-二羟基-3-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5),且化合物1、4、5对肿瘤细胞K562、NB4、HL-60、Hep G-2和Lovo表现出不同抑制活性。化合物4对5株肿瘤细胞均表现出抑制活性,对K562、NB4、HL-60抑制效果显著,IC50值分别为3.35、0.014和0.16μg/m L,对Hep G-2和Lo Vo只有温和抑制作用;化合物1对K562、NB4、HL-60抑制作用良好,IC50值分别为51.82、54.25和29.31μg/m L;化合物5对NB4和Hep G-2则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化合物2和3对测试细胞株未表现出抑制活性。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4对K562、NB4、HL-60的优良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的活性天然产物奠定了基础。
李培阳辉蓉胡晓苹李从发徐传标马敏珺刘四新
关键词:海南粗榧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A29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滤纸片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以及三株植物病原菌水稻纹枯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作为测试菌,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A29在不同生长周期16d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然后,对其最佳发酵周期的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最后利用HPLC-MS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显示,12d为内生真菌A29的最佳发酵周期,A29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类、酚类、蒽醌类、有机酸类、甾体及三萜类、皂苷类化合物,在匹配度较高的化合物中,被报道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包括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布雷菲德菌素A(Decumbesterone A)、降香真双素(Acrovestone)和托可皂苷(Tokoronin)。根据结果推测,海南粗榧内生真菌A29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能与以上4种物质有关。结果为后继的发酵,分离纯化其抑菌活性代谢产物奠定基础。
刘翊昊刘四新胡晓苹阳辉蓉李武林淑婷李从发
关键词: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HPLC-MS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为研究对象,从423个表面消毒的组织块中,分离获得416个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分别归入12个属,10属为半知菌,2属为子囊菌.结果表明,在海南粗榧不同组织中,刺盘孢属(c olle totric hum)、拟茎点霉(Phomopsis)均为优势类群,其中,刺盘孢属在叶中最多,拟茎点霉属在树干皮、根皮中最多.此外,镰孢霉属(Fus arium)为树干皮的优势类群,球二孢属(Lasiodiplodia)为根皮的优势类群,双胞束梗霉属(Didymostilbe)为叶的优势类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97~1.83,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似性系数(CS)为0.63~ 1.00;分离得到的菌株中,WZS7165、WZS7240及WZS7277与已报道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只有97%、92%、88%,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以确定其是否为微生物新种资源.
齐静蒋春洁吴延春刘四新胡晓苹李武李从发
关键词: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多样性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镰刀菌筛选模型和肿瘤细胞筛选模型对190株分离自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16株内生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人肝癌细胞Hep G-2抑制率大于50%,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菌株JFL3007a和BWL6045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人肝癌细胞Hep G-2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寻找其生物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蒋春洁李从发阳辉蓉齐静吴延春胡晓苹李武刘四新
关键词:海南粗榧内生真菌镰刀菌抗肿瘤活性
不同发酵方式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CH1307c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不同发酵方式对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成分类别及其对3种常见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影响。分别采用大米固态发酵、麦麸固态发酵、马铃薯液态静置发酵、马铃薯动态发酵4种发酵方式对分离自海南粗榧韧皮部内生真菌CH1307c进行发酵,并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通过试管定性试验和MTT试验测定其粗提物的成分类别及其对细胞株K562、NB4、HL6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大米固态发酵、麦麸固态发酵的次级代谢粗提物产量相对于马铃薯动态发酵分别增加了45.9倍和28倍;马铃薯动态发酵较其静置发酵产量高9.1倍。试管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大米固态发酵获得的粗提物,化合物种类最多,麦麸发酵和动态发酵次之,马铃薯液态静置发酵最少。此外,4种发酵方式获得的代谢粗提物对3株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并未呈现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大规模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林淑婷李从发胡晓苹刘翊昊徐传标李培周偏刘四新
关键词:海南粗榧发酵方式内生真菌化学成分抗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