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193)

作品数:8 被引量:42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农阚甲广韩昌良郑西贵陈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沿空留巷
  • 2篇深井
  • 2篇围岩
  • 2篇围岩控制
  • 2篇控制技术
  • 2篇U型钢
  • 1篇底鼓
  • 1篇地压
  • 1篇顶板
  • 1篇顶板离层
  • 1篇型钢
  • 1篇岩巷
  • 1篇载荷
  • 1篇载荷分析
  • 1篇支护
  • 1篇软岩
  • 1篇软岩巷道
  • 1篇失效形式
  • 1篇千米深井
  • 1篇屈曲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淮浙煤电有限...
  • 1篇瓦斯灾害监控...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6篇张农
  • 3篇阚甲广
  • 2篇韩昌良
  • 1篇王卫军
  • 1篇赵一鸣
  • 1篇郑西贵
  • 1篇吴海
  • 1篇彭文庆
  • 1篇杨森
  • 1篇花锦波
  • 1篇陈红
  • 1篇陈瑶
  • 1篇刘娜
  • 1篇凌涛

传媒

  • 2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中州煤炭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煤矿安全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Intern...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锚杆(索)和U型钢支架支护失效形式与控制技术被引量:29
2015年
随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延伸,高应力、强采动导致U型钢支架与锚杆(索)支护破坏失效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调研,将U型钢支架破坏失效划分为面内结构性受载破坏、搭接部位撕裂折损、卡缆失效破坏、拉杆和背板失效破坏、轴力错断型折损、纵向扭曲折损、综合性破坏等7类,将锚杆(索)支护失效形式划分为粘结失效型、围岩失效型、杆体破断失效型、护表构件失效型等4类。在此基础上,提出架型优选、壁后充填、薄弱点锚杆(索)强化等3项技术控制U型钢支架破坏失效,提出锚杆杆体强化、护表构件性能提升、树脂锚固剂性能改造、围岩滞后注浆等4项技术控制锚杆(索)支护破坏失效。
张农阚甲广杨森
关键词:锚杆支护U型钢支架失效形式控制技术
沿空留巷顶板离层力学模型与机理被引量:5
2016年
为研究沿空留巷顶板离层的变化规律,根据留巷顶板离层演化机制,基于弹性梁弯曲理论,建立沿空留巷顶板离层力学模型。由叠加法原理确定了模型最终的挠度方程解析式,基于此模型确定了锚固区内外顶板离层量的计算方法,根据相关参数求出离层值,进一步确定了顶板离层量为0时有效的锚固荷载。以某矿1205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为模型的算例,结果表明:在没有锚固载荷的作用下最大的离层值为38 mm,以及顶板离层值为0时锚固荷载为2.3 MPa,并结合理论分析与现场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支护方案。
谢正正张农
关键词:沿空留巷力学模型顶板离层挠度方程锚固作用
千米深井高地压软岩巷道沿空留巷工程案例被引量:92
2015年
结合朱集东矿深井高地压高瓦斯煤层群条件介绍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工程案例。采用"三高"锚杆+锚索梁初始支护、锚索梁+注浆超前加固、工字钢梁+铰接顶梁辅助支护、膏体材料泵送充填构筑墙体,有效控制了深部沿空留巷帮部及顶板剧烈变形,在960 m埋深条件下成功留巷2 059 m。巷道掘进至扩刷复用全过程中,帮部以扩容鼓出变形为主,变形量为110~450 mm,顶板以弯曲下沉为主,变形量为257~450 mm,底板以剧烈底臌为主,底臌量为1 311~2 500 mm,墙体以发育竖向裂隙为主,变形量为61~90 mm。取得局部地段卧底即满足复用的良好围岩控制效果。
张农陈红陈瑶
关键词:千米深井沿空留巷高地压软岩巷道围岩控制
两铰“U”型钢反拱的屈曲载荷分析及工程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为解决"U"型钢截面反拱梁在底鼓治理中出现的失稳破坏问题,建立了两铰反拱受力模型,利用弹性稳定理论求出两铰圆弧反拱稳定特征方程,求解出两铰反拱临界屈曲载荷解析解;并利用ANSYS建立"U"型钢反拱梁模型,模拟分析U25、U29和U36三种不同截面反拱梁在承受径向均布载荷条件下,反拱梁临界屈曲载荷和Mises应力与反拱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反拱圆心角在70°时,三种"U"型钢截面反拱的临界屈曲载荷达到最大,随后加大圆心角则屈曲载荷平均以4.0%的速度缓慢下降,表明反拱梁在圆心角70°时稳定性较好,而Mises应力最大值则均出现在反拱梁的两端部和跨中底部,最小值出现在梁跨中上表面.设计的U36型钢反拱梁在淮南某矿石门处100 m试验段内的底板治理中得到成功应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底板治理工程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刘娜蒋作涵花锦波
关键词:ANSYS底鼓
采动影响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相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平煤六矿丁5-6煤层为工程背景,建立相似模拟实验模型,分析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预留保护煤柱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底板集中应力向保护煤柱传递,最后在煤柱周围形成应力增高区,应力集中系数取值范围为1.00-7.33。该结论为该矿新建斜井顺利穿越丁5-6煤层应力集中区及采空区的支护提供依据。
吴海张农凌涛王卫军彭文庆
关键词:采动影响矿压
深井煤层群连续卸压开采及煤与瓦斯共采
2014年
文章研究煤矿井工开拓开采模式,创新了深部煤层群连续卸压开采及煤与瓦斯协调共采方法,提出了强采动条件巷道顶板安全控制、无煤柱沿空留巷结构控制、钻孔法煤与瓦斯协调共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巷道围岩实时监测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深井煤层群安全高效的科学开采模式。
张农阚甲广韩昌良赵一鸣
关键词:卸压开采沿空留巷煤与瓦斯共采光纤光栅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被引量:307
2014年
在采场覆岩运动特征分析基础上,阐明了采空侧楔形区顶板的传递承载机制;提出留巷围岩区域应力优化技术思路,研究了采空侧顶板预裂卸压机理;基于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匹配原则,提出整体强化的沿空留巷结构控制原理。总结出预裂爆破卸压、分区治理、结构参数优化、"三位一体"围岩控制及墙体快速构筑等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厚层坚硬顶板直覆和深井复合顶板2个典型条件下的工程案例。
张农韩昌良阚甲广郑西贵
关键词:无煤柱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控制技术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small coa pillars under leading abutment pressure被引量:6
2015年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on a small coal pillar of 12,521 working face roadway in Xieqiao Coalmine, data regarding surface displacements of the coal pillar, deep displacements and mining stres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croscopic transverse fractures of the inner coal pillar are developed within 2–4 m of the roadway surface, which is located outside the coal pillar anchorage zone. There is a displacement of 530 mm at the monitoring point in the 6 m deep zone of the pillar. Transfer of the fracture zone is found in a small coal pillar and the fractures within 3–4 m of the coal-rock zone from the roadway surface undergo propagation and closure of cracks which means this fracture zone is transferred from 3–4 m outside the roadway to only 2–3 m from the roadway surface. In the monitoring zon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tresses increase with a feature that shows that acceleration in the deep zone of the pillar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hallow zone. Furthermore, the acceleration of vertical stress is also greater than that of horizontal stress with a peak value in the 4 m zone.The 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gulation of a reasonable width of coal pillar in coalmines and optimal control design of surrounding rock.
Wu HaiZhang NongWang WeijunZhao YimingCao Pe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