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6041)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6
相关作者:陆海峰龚欣郭晓镭刘剀陶顺龙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煤粉
  • 4篇气力输送
  • 4篇料仓
  • 3篇文丘里管
  • 3篇下料
  • 2篇载气
  • 2篇气速
  • 2篇两相流
  • 2篇流型
  • 2篇工业级
  • 1篇挡板
  • 1篇电容层析
  • 1篇电容层析成像
  • 1篇动量
  • 1篇动量传递
  • 1篇压应力
  • 1篇应力
  • 1篇优化设计
  • 1篇预压
  • 1篇预压应力

机构

  • 1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陆海峰
  • 11篇郭晓镭
  • 11篇龚欣
  • 4篇陶顺龙
  • 4篇刘剀
  • 2篇李鹏
  • 2篇刘一
  • 2篇鲁军
  • 2篇付琳
  • 1篇李勇
  • 1篇谢锴
  • 1篇赵伟
  • 1篇刘伟冬
  • 1篇吴福玉
  • 1篇丛星亮
  • 1篇孙晓林
  • 1篇张正德

传媒

  • 6篇化工学报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容层析成像在煤粉料仓下料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煤粉料仓下料是气流床粉煤气化工艺中粉体供料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提出将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用于煤粉料仓下料,从而实现研究手段的可视化。在煤粉料仓下料系统上,通过线性反投影算法及图片累加技术,获得料仓出口管道截面的相对颗粒浓度分布图像和下料过程的二维流型图;对比分析了称重信号和ECT信号的时间序列曲线,并通过RSD统计方法定量描述煤粉下料的波动程度。结果表明,ECT研究与煤粉下料分区理论吻合良好,借助ECT可充分认识煤粉下料流型和气固作用特征。
陆海峰郭晓镭陶顺龙龚欣鲁军
关键词:煤粉流型气化
不同载气供料对工业级竖直上升管粉煤气力输送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Air和CO_2作为供料和输送载气,以工业级竖直上升管(内径50 mm)粉煤输送系统为实验平台,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实验中选用Air→Air、Air→CO_2、CO_2→Air和CO_2→CO_2作为典型工况,进行了输送特性参数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料载气与输送载气组合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发料罐中粉煤流化状态的改变,进而导致粉煤输送流型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借助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CT)获得了竖直管的ECT信号和流型图像,并采用标准差和功率谱函数对ECT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ir→Air工况为稳定的环状流;Air→CO_2输送过程稳定性最差,输送由无定态流型转为栓塞流;CO_2→Air和CO_2→CO_2输送过程均为气栓流,但CO_2→CO_2工况形成的气栓较长,其ECT信号的功率谱峰值较大。
潘响明郭晓镭陆海峰刘剀付琳李鹏龚欣
关键词:CO2气力输送ECT
不同载气供料对煤粉料仓下料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煤粉料仓下料是气流床粉煤气化工艺中粉体供料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在煤粉循环供料系统上,研究了以空气和CO2为载气的气力输送供料对料仓内煤粉重力下料和通气下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料仓内粉体的堆积或流化状态对后续粉体的流动行为影响明显。对于重力下料,CO2供料后的重力下料过程中煤粉床层空隙率较高,下料流率较大;对于通气下料,空气供料后煤粉难以被CO2气体流化,从而对应较低的下料流率。
陆海峰郭晓镭陶顺龙龚欣鲁军
关键词:气力输送流态化
文丘里管收缩段高固气比气固两相流压降模型被引量:2
2017年
为建立高固气比(10 kg/kg
李鹏陆海峰郭晓镭龚欣
关键词:文丘里管两相流动量传递
煤粉通气料仓的优化设计被引量:4
2017年
料仓通气技术具有成本低、噪音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黏附性粉体下料过程中。为确定黏附性煤粉下料过程的最优通气条件,在自行搭建的有机玻璃料仓上进行煤粉的通气下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气可以显著促进煤粉下料,但通气高度和通气气速对下料过程的影响存在耦合作用。以气泡运动理论为基础,结合气泡与颗粒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了煤粉通气下料模型。基于实验数据关联气泡尺寸与通气高度及通气气速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分别计算了最优相对通气高度H/D=12.25和最优通气气速U_g=2.4U_(mf)。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效果良好,当5.56U_(mf)时,下料流率的计算偏差小于±20%。
付琳陆海峰郭晓镭龚欣
CPFD在细颗粒料仓下料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借助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细颗粒玻璃微珠在不同结构料仓内的下料特性,获得了料仓出口直径和半锥角对颗粒下料流动的影响。在实验室可视化下料平台开展了验证实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下料流率与料仓出口直径2.5次方呈正比;料仓半锥角增大,下料流型从质量流过渡至漏斗流。CPFD模拟给出了料仓下料过程的细节信息,并获得了料仓结构对颗粒流动形态转变的临界面相对高度的影响。
赵伟陆海峰郭晓镭龚欣
关键词:颗粒流粉体
文丘里管结构对高浓度煤粉流动特征及压差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研究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高压、高浓度煤粉通过不同节流比(0.44、0.55、0.7)、收缩角(2.5°、5°、9°)、扩张角(2.5°、8°、13°)、喉段长度(23d、43d、80d)的文丘里管的流动特征和压差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参数的文丘里管的量纲1化压力分布趋势一致,但程度不一。其中节流比影响最为显著,并最直接地影响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压差。节流比越小,总压差越大,扩张段压差显著增大。其他结构参数在各自的结构序列下主要改变文丘里管内压力分布,而对总压差改变不大。2.5°收缩角的收缩段压差最大,高浓度体系下5°和9°收缩角的收缩段压差差别不大。80d喉段长度的喉段压差最大。8°扩张角的扩张段压差最小。引入固相动量通量,获得本系统内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压降经验方程,大部分实验点的计算偏差在30%以内,方程计算效果较好。
刘剀陆海峰郭晓镭刘一潘响明龚欣
关键词:文丘里管两相流气力输送
工业级水平管粉煤气力输送的最小压降速度和稳定性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在工业级水平管(内径50mm)上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在实验获得最小压降速度基础上,通过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观察到,随着表观气速降低而存在分层流、沙丘流、移动床流以及栓塞流4种流型。不同流型压力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和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压力信号的波动特征与流型紧密联系;由于流动形态的变化,存在由稳定输送过渡到不稳定输送的临界气速,且该速度小于最小压降速度。
谢锴郭晓镭丛星亮刘剀陶顺龙陆海峰龚欣
关键词:密相气力输送流型稳定性
粒径对石油焦粉及煤粉的堆积与流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以窄粒径分布的2种工业原料粉体——石油焦粉与煤粉为实验物料,通过测试粉体的压缩性、休止角、剪切特性及流动能,研究了粒径对其堆积及流动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加,粉体压缩性减小、堆积密度增大,基本流动能随之增大;休止角、内聚力和单位流动能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粉体流动性变好;随着固结等级的提高,2种粉体的内聚力均增大,流动性变差;在相同固结状态下,2种粉体的剪切性能无明显差别。与大颗粒相比,粒径小于70μm细颗粒的堆积特性及流动性对固结应力的变化更为敏感。不同粉体的对比表明,石油焦粉的堆积密度大于同等粒径的煤粉。在粒径大于70μm的范围内,石油焦粉与煤粉流动性相当;而在粒径小于70μm的范围内,石油焦粉的流动性略差于煤。
张正德陆海峰郭晓镭刘一龚欣
关键词:煤粉粒径剪切流动性
开口型挡板在复合除尘器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被引量:3
2018年
运用Fluent软件对复合除尘器进行模拟分析,发现由于内旋流的作用造成滤筒间隙上升气速过大导致除尘清灰效率降低的问题,通过运用加装开口型挡板的方式对其进行优化。模拟分析显示,挡板的长度对气流分布有较大影响,挡板过长会造成局部强旋流,过短会造成上升气速过大的问题;优化结果显示,开口型挡板能够有效降低气速,提高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其中提出的三排开孔挡板模型和原模型相比,平均上升气速降低35%,气流分布均匀性提高39%。
张文张文青李勇董放陆海峰刘伟冬
关键词:复合除尘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