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30009)

作品数:10 被引量:175H指数:6
相关作者:温学发于贵瑞李胜功张心昱王晶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氮沉降
  • 5篇土壤
  • 2篇氮素
  • 2篇森林土
  • 2篇森林土壤
  • 2篇无机氮
  • 2篇大气氮沉降
  • 1篇氮循环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东南
  • 1篇东南部
  • 1篇雪灾
  • 1篇亚热带地区
  • 1篇氧化亚氮排放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效氮
  • 1篇有效性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于贵瑞
  • 3篇温学发
  • 3篇李胜功
  • 2篇王辉民
  • 2篇程淑兰
  • 2篇张心昱
  • 2篇方华军
  • 2篇徐敏杰
  • 2篇何念鹏
  • 2篇王晶苑
  • 2篇杨浩
  • 2篇李晓玉
  • 2篇王磊
  • 1篇王若梦
  • 1篇樊金娟
  • 1篇傅瓦利
  • 1篇徐兴良
  • 1篇王永生
  • 1篇张雷明
  • 1篇刘杏认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Journa...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冰雪灾害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结合中亚热带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2005、2008和2011年3次树木清查数据以及树木相对生长方程,比较了2008年1月南方冰雪灾害前后的NPP,评价了森林生态系统灾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比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抗灾害能力强;在个体水平上,胸径(D)较大的树木抗灾害能力较差。灾后马尾松与杉木的D增长率降低,而湿地松增大。冰雪灾害导致大量碳(10.44 t C/hm2)从乔木层碳库转移到死生物量碳库,占乔木层碳储量的18.28%。灾前NPP和碳利用效率(CUE)分别为736.23 g C m-2a-1和0.41;灾后经过近4年的恢复,NPP和CUE分别为683.08 g C m-2a-1和0.38。
王静温学发王辉民王晶苑
关键词:冰雪灾害净初级生产力
Nitrogen additions inhibit nitrification in acidic soils in a subtropical pine plantation: effects of soil pH and compositional shifts in microbial groups被引量:5
2019年
Plantation fores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but enhanced nitrogen(N) deposition in these forests may affect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by altering soil N cycling. Hence,understanding how simulated N deposition affects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soil N transformation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in predicting responses of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N loading. This study reports the effects of N addition rate(0, 40, and 120 kg N ha^(-1) a^(-1)) and form(NH_4Cl vs. NaNO_3) on net 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estimated by in situ soil core incubation and on-soil microbial biomass determined by th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 method in a subtropical pine plantation. N additions had no influences on net N mineralization throughout the year. Net nitrif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additions of both NH_4Cl(71.5) and NaNO_3(47.1%) during the active growing season, with the stronger inhibitory effect at high N rates. Soil pH was markedly decreased by 0.16 units by NH_4Cl additions. N inpu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atio of fungal-to-bacterial PLFAs on average by 0.28(49.1%) in November. Under NH_4Cl additions, nitrific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fungal biomass and soil pH. Under NaNO_3 additions,nitrific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all microbial groups except for bacterial biomass. We conclude that simulated N deposition inhibited net nitrification in the acidic soils of a subtropical plantation forest in China,primarily due to accelerated soil acid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al shifts in microbial functional groups. These findings may facilitate a bette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soil N cycling in the context of N loading.
Liang KouXinyu ZhangHuimin WangHao YangWei ZhaoShenggong Li
关键词:ACIDIFICATIONNITROGENMICROBIALNITRIFICATIONNITROGEN
氮素类型和剂量对寒温带针叶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大气氮沉降输入会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氮素有效性,进而改变土壤N_2O产生与排放,然而有关不同氮素离子(氧化态NO_3^--N与还原态NH_4^+-N)沉降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知之甚少。以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3种类型(NH_4Cl、KNO_3、NH_4NO_3)和4个施氮水平(0、10、20、40 kg N hm^(-2)a^(-1))的增氮控制试验,利用流动化学分析仪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4次/月测定凋落物层和矿质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大气界面N_2O净交换通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施氮类型和剂量对土壤氮素有效性、土壤N_2O通量的影响探讨氮素富集条件下土壤N_2O通量的环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施氮类型和剂量均显著影响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NH_4^+-N的积累效应显著高于NO_3^--N。施氮一致增加寒温带针叶林土壤N_2O排放,NH_4NO_3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增幅为442%-67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34%)。土壤N_2O通量与土壤温度、凋落物层NH_4^+-N含量正相关,且随着施氮水平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大气氮沉降短期内不会导致寒温带针叶林土壤NO_3^--N大量流失,但会显著促进土壤N_2O的排放。此外,外源性NH_4^+和NO_3^-输入对土壤N_2O排放的促进作用具有协同效应,在未来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和氮平衡研究中应该区分对待。
耿静程淑兰方华军于贵瑞徐敏杰王磊李晓玉司高月何舜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主控因子
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温度和湿度敏感性的影响(英文)
2016年
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温度和湿度敏感性的变化对于估计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贮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采集了位于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的果园、农田和四个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量及其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性。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我们获得了土壤有机质对不同温度(5、10、15、20和25°C)和湿度(土壤持水量的30%、60%和90%)的响应。结果表明,果园和农田土壤的碳矿化速率和累积量高于森林土壤。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量显著增加,随着土壤持水量的降低而减小。土壤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不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培养湿度的影响。在所有的温度处理下,土壤都表现出相似的湿度响应。相比于其它土壤,农田土壤对土壤湿度更加敏感。我们的发现表明,在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农田和果园土壤比森林土壤有较高的CO2释放的能力。
杨浩何念鹏李胜功于贵瑞高扬王若梦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地利用变化
氮添加对生长季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效氮和酸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低剂量、多形态的N添加控制实验,以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持续的原位增N处理,测定了2010年、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初期(5月)和生长旺季(8月)0~10 cm土壤有效氮(NH+4-N和NO-3-N)含量以及土壤p H值.结果表明,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有效氮均以NH+4-N为主,NO-3-N含量较低,其中NH+4-N含量占无机氮含量的96%以上.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同生长旺季相比,增N对生长季初期0~10 cm土壤NH+4-N影响较为明显,且主要受施N类型影响.与此相反,生长旺季0~10 cm土壤NO-3-N含量高于生长季初期.N输入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NO-3-N影响较为明显,且低N处理更倾向于促进0~10 cm土壤NO-3-N的富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NH+4-N和NO-3-N对增N的响应都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增N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0~10 cm土壤p H值影响显著,其中低N处理的土壤和生长旺季阶段土壤p H值相对较低.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土壤p H值对增N的响应也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长期持续的增N处理已经使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0~10 cm土壤产生了明显的酸化.
陈高起傅瓦利罗亚晨高文龙李胜功杨浩
关键词:氮沉降氮循环无机氮土壤酸化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被引量:86
2013年
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和pH环境等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和科学研究前沿。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的基本理论、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难点,旨在促进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生态学的研究。氮沉降持续增加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加速,导致磷限制。氮沉降不但改变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和降低土壤pH值,而且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以及影响碳氮磷分解的关键酶活性。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和无影响,其影响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微生物效应的不同。叶片在凋落前有显著的氮磷养分回收,但是根无明显的养分回收,造成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DNA/RN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将促进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化学计量比改变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王晶苑张心昱温学发王绍强王辉民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微生物
北方温带森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碳矿化速率及酶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被引量:23
2016年
采集长白山脉龙岗支脉老秃顶子南坡3个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岳桦林、针阔混交林、红松林)土壤,进行室内温度梯度培养试验,研究土壤碳矿化速率((Cmin))和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及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海拔和温度对(Cmin)均有显著影响,3种森林土壤(Cmin)均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岳桦林土壤(Cmin)最高.3种森林土壤碳矿化速率温度敏感性[Q(10(Cmin)]大小为岳桦林〉红松林〉针阔混交林,但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土壤βG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Vmax的温度敏感性[Q10(Vmax)]为1.78-1.90,Km的温度敏感性[Q10(Km)]为1.79-2.00.岳桦林Q10(Vmax)/Q10(Km)值显著高于红松林和针阔混交林,表明高海拔岳桦林土壤有机碳水解酶动力学参数受温度升高影响最大.
樊金娟李丹丹张心昱何念鹏部金凤王情孙晓敏温学发
关键词:酶动力学温度敏感性温带森林
不同林龄杉木氮素的获取策略被引量:23
2016年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氮素获取策略,选择了江西千烟洲森林生态研究站红壤区的3种林龄杉木人工林(5年生幼龄林、13年生中龄林和30年生成熟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它们的氮素吸收策略。结果表明,杉木对硝态氮的吸收受林龄影响,成熟林的吸收速率最高,为(5.72±0.24)μg N g^(-1)干重h^(-1),而中龄林和幼龄林的吸收速率相当,分别为(1.57±0.13)μg N g^(-1)干重h^(-1)和(2.36±0.22)μg N g^(-1)干重h^(-1)。幼龄林((34.33±1.20)μg N g^(-1)干重h^(-1))和成熟林((34.18±2.32)μg N g^(-1)干重h^(-1))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相似,均显著高于中龄林((23.33±1.39)μg N g^(-1)干重h^(-1))。杉木对甘氨酸的吸收不受林龄的影响。3种年龄的杉木均对铵态氮表现出强的获取能力,其中成熟林杉木对硝态氮的获取能力明显弱于对铵态氮的获取,但却强于对甘氨酸的获取。这样的结果反映了林龄能影响杉木人工林对无机氮的吸收,但未影响对有机氮的吸收;杉木偏好吸收铵态氮,对硝态氮和甘氨酸的吸收很少。如果能把氮素形态考虑进对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当中,那么可能会极大地改善杉木的生产力。
李常诚李倩茹徐兴良欧阳华
关键词:杉木无机氮有机氮
铵态氮沉降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地CO_2通量的影响(英文)
2015年
大气氮沉降可能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在氮素缺乏的草地生态系统中,氮素添加是否会增加CO2通量。本研究于2008和2009生长季进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CO2通量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2年的氮素添加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NH4+含量,NO3-含量只是在2009年生长季后期有所增加。高氮处理增加了CO2通量,而低氮处理在2008年抑制了CO2通量,2009年后期增加了CO2通量。而且氮素添加显著增加了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的生物量。CO2通量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氮素的添加而改变,但是氮素添加增加了CO2通量对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这些结果表明,在未来大气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CO2通量有可能会增加。
刘杏认张雷明张彩虹任建强李胜功
关键词:CO2通量氮沉降
森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5年
森林土壤N2O来源于土壤氮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硝化、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以及化学反硝化是其产生的四个关键过程。当前,氮素富集条件下森林土壤N2O排放存在硝化和反硝化主导作用之争,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模式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尚不清楚。综述了森林土壤N2O来源的稳定性同位素拆分,森林土壤总氮转化和N2O排放对增氮的响应规律,增氮对N2O产生菌群落活性和组成的影响,并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未来的研究重点。总体而言,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呈现非线性,包括初期无明显响应、中期缓慢增加和后期急剧增加三个阶段,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程度。施氮会引起森林土壤有效氮由贫氮向富氮的转变,相应地改变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丰度与组成,进而影响土壤N2O排放。由于森林土壤N2O排放监测、土壤总氮转化和N2O产生菌群落动态研究多为独立进行的,难以阐明微生物功能群与N2O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未来研究应该有机结合15N-18O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量化森林土壤N2O的来源,揭示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增氮的非线性响应机理。
方华军程淑兰于贵瑞王永生徐敏杰党旭升李林森王磊李晓玉司高月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氧化亚氮排放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同位素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