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109304)

作品数:17 被引量:197H指数:9
相关作者:董文召张新友黄冰艳韩锁义刘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芝麻
  • 8篇花生
  • 4篇基因
  • 3篇性状
  • 2篇油酸
  • 2篇油酸含量
  • 2篇脂肪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种质
  • 2篇含油量
  • 2篇QTL
  • 2篇QTL定位
  • 1篇代换系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变异
  • 1篇地方资源
  • 1篇多基因

机构

  • 12篇河南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张新友
  • 8篇董文召
  • 7篇黄冰艳
  • 6篇汤丰收
  • 6篇刘华
  • 6篇韩锁义
  • 4篇苗红梅
  • 4篇魏利斌
  • 4篇张海洋
  • 3篇严玫
  • 3篇黎冬华
  • 3篇张忠信
  • 3篇苗利娟
  • 3篇王林海
  • 3篇张秀荣
  • 3篇孙子淇
  • 3篇张艳欣
  • 2篇齐飞艳
  • 2篇徐静
  • 2篇李春

传媒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植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The Cr...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幼叶体细胞胚胎诱导被引量:4
2015年
选用河南省育成的5个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在6种培养基配方及2种光照处理下进行胚小叶外植体诱导体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豫花1号、豫花22号、豫花9719、豫花9847等4个品种体细胞胚诱导率均在2,4-D浓度为15 mg/L时最高,2种光周期处理的趋势一致,豫花9719的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在4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豫花12号体细胞胚诱导率在2,4-D浓度为5 mg/L时最高,而在暗2周转光暗交替(其中光照培养16 h,黑暗培养8 h)2周处理条件下,2,4-D浓度为10 mg/L时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达45.00%;可见暗培养的平均诱导率低于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因此,以育成品种胚小叶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体细胞胚,2,4-D浓度以10~15 mg/L为宜,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的体细胞胚诱导率较高。
苗利娟张新友黄冰艳石磊齐飞艳高伟董文召汤丰收
关键词:花生幼叶体细胞胚胎光周期
花生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关联分析法发掘与花生(Arachis hypogaea)产量性状显著关联、同时又在花生基因组上随机分布的SSR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可了解产量相关基因区域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高产花生新品种。选用64个SSR标记,采用MLM(Q+K)方法对166份花生资源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和结构划分,供试群体受其综合性状遗传特点和来源地域的影响可被划分成7个亚群,聚类结果与群体结构基本一致,同时群体特点与材料来源地的生态划分符合同类聚集的规律。通过对6个产量相关性状的3年数值的关联分析,分别发掘出SSR位点有20个、33个和26个,2年以上重复检出的SSR位点有13个(P<0.05),各SSR位点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0.011–0.348 1,平均为0.067 3;共检出59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位点12.29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值最高的是与单株果数呈显著关联的位点TC1A02(P<0.001),含21个等位变异;与产量构成主要因子紧密关联的位点中,百果重的TC1A02-C470(+41.588 5)、TC1A02-C560(+40.926 1)和p PGPseq2E6-B473(+63.953 4),单株果数的TC1A02-C500(+7.374 4),单株饱果数的GM1843-E157(+4.316 6),可用于产量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
严玫张新友韩锁义黄冰艳董文召刘华孙子淇张忠信汤丰收
关键词:花生产量性状SSR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芝麻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利用42对具明显多态性的SSR引物,分析国内外545份芝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检测到106个等位变异位点,引物多态位点范围为3~9个,平均为3.8个/引物,Y1994引物的等位位点最多,为9个。引物Shannon’s信息指数(I)范围为1.4834~0.1233,平均值为0.6450;多态信息指数(PIC)范围为0.7481~0.0516,平均值为0.4092,平均杂合度(He)为0.1162。UPGMA聚类、二元主成分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供试545份芝麻资源可被分为3个UPGMA组群,在群体结构上分为3个亚群;芝麻资源整体遗传分化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中国7个生态群种质相似系数范围为0.9811~0.5462,东北西北等区域资源与黄淮、江汉、华中华南等区的亲缘关系较远;国外7个生态群相似系数为0.9726~0.7442,非洲区与日本区种质亲缘关系较近,与中国资源亲缘关系较远。中国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而国外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在今后芝麻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国外资源的引进与利用,并注重国内不同类群资源利用,拓宽我国芝麻品种遗传基础。
岳文娣魏利斌张体德李春苗红梅张海洋
关键词:芝麻种质资源SSR标记
花生ahFAD2A等位基因表达变异与种子油酸积累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花生ahFAD2A是控制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的关键基因。利用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远杂9102、豫花9416等52个花生品种的ahFAD2A基因等位变异,并比较其中13个品种的ahFAD2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花生ahFAD2A基因存在G-A两种单核苷酸等位变异(野生型ahFAD2A-wt和突变体ahFAD2A-m)。DNA序列比对结果证实,豫花9416等10个品种(突变体)与远杂9102、延津花籽和开农白2号(野生型)相比,在ahFAD2A基因的448bp处存在核苷酸G-A突变。应用real-timePCR检测ahFAD2A等位基因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动态显示,突变体豫花9416等位基因(ahFAD2A-m)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稍高,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下降速度较野生型远杂9102(ahFAD2A-wt)更快。进一步测定豫花9416和远杂9102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油酸、亚油酸积累和油亚比动态,发现2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豫花9416在籽粒发育前期油酸相对含量已超过亚油酸,油亚比大于1并逐渐增加,而远杂9102到籽粒发育中后期油酸相对含量才高于亚油酸,油亚比逐渐接近于1左右。
黄冰艳张新友苗利娟高伟韩锁义董文召汤丰收刘志勇
关键词:花生油酸含量等位变异
河南省花生地方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及育种利用策略被引量:16
2012年
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的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的育种策略。
黄冰艳张新友董文召臧秀旺苗利娟刘华高伟韩锁义汤丰收
关键词:花生品种资源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含量
芝麻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采用Gateway建库技术构建了中国芝麻主栽品种豫芝11号的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SiFcDNA)。该全长cDNA文库容为5.6×10^6,文库滴度为1.12×10^6cfu/mL。部分克隆检测显示,文库cDNA片段长度集中于1.0~3.0kb,重组率为96.88%,全长cDNA比例为88%。随机挑取1152个单克隆进行5′端EST测序,共获高质量有效EST序列1088条,拼接得到单一基因序列867条,其中46条单一基因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查到相应的同源序列,可能为芝麻生长发育过程特有的新基因;所获单一基因序列被划分为26个GO功能亚类。此外,从获得的Unigene序列中挖掘出了173个SSR,分布频率为4.78kb/SSR;AG/CT类型SSR出现次数最多,占总SSR的19.08%。高质量全长SiFcDNA文库的构建为深入开展芝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魏利斌苗红梅张体德李春张海洋
关键词:芝麻全长CDNA文库生物信息学EST-SSR
基于顺序GISH-FISH花生栽培种的染色体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针对花生染色体较小,染色体细胞学标记少,细胞遗传研究相对滞后,染色体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能够准确区分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A、B染色体组的新核型,提高染色体识别准确率,以揭示栽培花生和野生供体亲本的染色体对应关系,鉴定栽培种花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体。【方法】以花生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的2个可能供体亲本即花生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2n=2x=20,BB)和Arachis ipa?nsis(2n=2x=20,AA)全基因组DNA及5S r DNA和45S r DNA为探针,利用顺序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c FISH)技术(简称顺序GISH-FISH)结合DAPI染色,在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对花生栽培品种Z5163及其供体亲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建立花生栽培种新核型,并利用该核型对其他栽培品种的染色体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核型的应用潜力和栽培花生染色体组成特点。【结果】以A.ipa?nsis和A.duranensis全基因组DNA为探针的GISH分析表明,以A.ipa?nsis为探针在花生栽培种20条B组染色体上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杂交信号,在A组染色体上没有信号,而以A.duranensis为探针,只在18条A组染色体能产生信号,但1对A组的小染色体"A染色体"不易被区分,因此,以A.ipa?nsis为探针可以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综合5S r DNA和45S r DNA Mc-FISH和DAPI染色分析,发现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DAPI带纹、5S r DNA和45S r DNA的分布分别与A.duranensis和A.ipa?nsis一致,此结果支持A.duranensis和A.ipa?nsis是花生栽培种的供体亲本。DAPI染色结果显示,A.ipa?nsis及花生栽培种的B组染色体均有14条染色体显示着丝粒带纹,明显多于前人报道,表明仅利用DAPI染色来区分花生栽培种A、B组染色体的方法具有局限性。综合DAPI染色、r DNA、A.duranensis和A.ipa?nsis基因组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建立了可以准确识别花生�
杜培刘华李丽娜秦利张忠信黄冰艳董文召汤丰收亓增军张新友
关键词:花生染色体组成核型分析染色体代换系
芝麻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9
2012年
以芝麻栽培种(Sesamum indicum,2n=26)、野生种(S.radiatum,2n=64;S.schinzianum,2n=64)及其远源杂交后代(S.schinzianum×S.indicum)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芝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芝麻愈伤组织诱导及高频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6-BA/NAA激素组合有利于绿色紧密型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分化;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为MS+0.1 mg.L–1NAA+2.0 mg.L–16-BA+30 g.L–1蔗糖。在该培养条件下,野生种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97.50%,分化率为94.02%;栽培种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40.60%,分化率为8.16%;远缘杂交后代幼胚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46.67%,分化率为89.29%。该研究结果为芝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新种质创制奠定了基础。
苗红梅琚铭魏利斌马琴张海洋
关键词:愈伤组织基因型芝麻
基于花生种间杂交遗传群体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为探明花生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栽培/野生种间杂交组合白沙1016×A.monticola的216个重组自交系家系(F10)及其亲本的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建立了相应的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花生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C,无主基因受多基因控制,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8.55%和84.81%;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的遗传均表现为受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08%、46.13%、44.85%、66.55%和65.98%。相关性分析显示,花生脂肪含量与油酸和花生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花生高油育种中,提高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选育高油酸等优质专用型品种时,关注主基因遗传的作用时还要考虑到多基因的利用。
刘华秦利张新友韩锁义杜培张忠信孙子淇齐飞艳董文召黄冰艳
关键词:花生脂肪脂肪酸组分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QTLs定位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以郑8903×豫花4号的215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材料,采用2008年原阳种植材料(F8)的品质检测数据,运用WinQTLCart 2.5软件进行与花生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相关的QTLs定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82%和9.66%;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25%和8.24%。与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山嵛酸含量相关的QTL各检测到1个,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3%、8.28%、24.14%和7.88%;2个与花生酸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12%和18.32%。
张新友韩锁义徐静严玫刘华汤丰收董文召黄冰艳
关键词:花生脂肪脂肪酸QTL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