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293)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2H指数:8
- 相关作者:谢胜周晓玲韦金秀张越侯秋科更多>>
- 相关机构: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时LES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SP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LE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通过改善LESP减少食管酸反流,且LESP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 谢胜欧阳波韦金秀周晓玲张越侯秋科税典奎梁谊深颜春艳赵正孝蒋应玲徐宏刘园园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酸反流
- 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
- 谢胜张越周晓玲税典奎侯秋科梁谊深颜春艳赵正孝蒋应玲徐宏刘园园韦金秀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电图元气亏虚
- 文献传递
- 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的提出与构建被引量:53
- 2011年
- 分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在背俞穴处操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观点及实践成果,从而构建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体系。
- 谢胜张越周晓玲
- 关键词:背俞穴脾胃病脾胃升降
-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 谢胜侯秋科韦金秀周晓玲张越刘园园税典奎梁谊深颜春艳赵正孝蒋应玲徐宏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 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42例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临床疗效,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OOC肛门直肠压力影响。方法:84例OOC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2例用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42例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肛门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肛直肠初始感觉阈值、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比较下降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对OOC患者肛门直肠压力矛盾运动状态的改善作用较对照组疗效明显。
- 谢胜韦金秀周晓玲侯秋科
- 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肛门直肠压力
- 背俞指针疗法对OOC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分析比较各证型及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情况。结果: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①胃肠积热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②气机郁滞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脾胃气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④肾阳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阴虚肠燥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①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及寒凝经脉时,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者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②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肺与大肠表里之枢、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 韦金秀谢胜周晓玲侯秋科刘园园欧阳波杨成宁廖婷
- 关键词:便秘出口梗阻型
- 背俞指食针疗法对GERD伴心理、睡眠障碍的治疗探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症状,特别是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的变化,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以上症状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半年胸骨后烧辣烧心感频率、胸骨后烧辣烧心感程度、胸口痛频率、胸口痛程度、口中酸/苦味频率、口中酸/苦味程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通过刺激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之交会,调节脾胃之枢升降,肝肺之枢疏泄,心肾之枢交泰,达到"以俞调枢"之作用。研究发现:该疗法对GERD症状及心理、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源于温补三焦相火,提示三焦相火虚衰是GERD的根本脏腑病机。
- 周晓玲谢胜侯秋科韦金秀张越刘园园税典奎梁谊深徐宏颜春艳
- 运气经络红外热成像在胃食管反流病辨证分型及方药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0
- 2014年
- 应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结合中医运气学理论指导,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辨证,形成了"木郁发之"型、"火气来复、阳明阖机不利"型、"肺肾失交"型及"少阴寒化、太阳开机不利"型运气经络红外热成像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并对各型方药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索。这种诊治模式集传统四诊合参、"天人相应"的时空理论及红外热成像技术于一体,从而更科学的指导方药在相同运气格局下的"异病同治"及不同运气格局下的"同病异治",为临床诊治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 谢胜刘园园梁谊深韦金秀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辨证分型
-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患者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分析,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胃电节律的影响;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主频率、主导功率均较治疗前增高显著(P<0.01),有统计学差异;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14天与第7天相比任脉穴位皮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提高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可增强胃主频率、主导功率,减少胃电的紊乱系数;这一作用考虑与背俞指针治疗改善任督二脉交会,改善脾胃、肝胆枢机,补元气、泻阴火促进胃动力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相关。
- 谢胜张越周晓玲税典奎侯秋科梁谊深颜春艳赵正孝蒋应玲徐宏刘园园韦金秀
- 关键词:元气亏虚
-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120例GERD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这3个反映酸反流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24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天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酸反流有改善作用,可改善任督二脉经气交会失衡,任督二脉经气交会的改善有助于减少酸反流。本研究初步证明"任督二脉交会失衡是GERD发病的经络病机"。
- 谢胜韦金秀周晓玲张越侯秋科税典奎梁谊深颜春艳赵正孝蒋应玲徐宏刘园园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