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JL033)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史青李平邓军宗庆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贸易统计
  • 2篇就业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出口
  • 1篇目的地
  • 1篇就业风险
  • 1篇就业效应
  • 1篇来源地
  • 1篇劳动力
  • 1篇互补型
  • 1篇出口

机构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邓军
  • 2篇李平
  • 2篇史青
  • 1篇宗庆庆

传媒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出口中增加值的来源地和目的地——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被引量:3
2014年
全球化生产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会造成"统计错觉",无法准确和全面反映各国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实际收益与贡献。本文采用增加值贸易数据来追溯中国出口中增加值的真实来源地与目的地,研究发现:一、中国出口中隐含了国外增加值,这些增加值来源地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地区),且各国(地区)为中国生产的增加值占比随时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二、从行业分类来看,发达国家为中国生产的增加值集中于高技术或高附加值的行业。三、中国国内增加值出口目的地高度集中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国内增加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出口到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增加值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明中国增加值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四、从行业分类来看,中国为发达国家生产的增加值集中于低端制造业或低附加值行业,而非主要出口高技术行业产品。
邓军
关键词:贸易统计来源地目的地
企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风险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贸易不仅通过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和就业水平,还能通过影响较为隐蔽的就业风险等问题来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本文利用中国2000—2007年持续存活的工业企业,测算出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工资,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出口贸易对劳动力自身需求弹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交叉需求弹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出口强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两类弹性,即不管从劳动力整体还是从其内部更细分的角度来看,出口都增大了就业风险。对于高科技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出口降低了其交叉需求弹性,稳定了劳动力内部不同类型工人的就业,而且出口对从事较高技术行业的劳动力内部的稳定作用大于从事较低技术行业的劳动力。因此,出口即使不影响工资和就业规模,也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冲击劳动力市场。
史青李平宗庆庆
关键词:就业风险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评估被引量:18
2013年
在全球化生产模式下,传统贸易统计方式无法反映各国的实际收益。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来评估中国制造业实际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制造行业高度集中于纺织品、皮革和制鞋,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以及其他工业和回收等行业;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前两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上升,且位居国际前三名;中国纺织品、皮革和制鞋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科技发达国家;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通常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而中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却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两者之间是互补型贸易。此外,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仍主要是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
邓军
关键词:贸易统计
再议中国企业出口的就业效应被引量:17
2014年
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贸易方式已经显示出较大的负面作用,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国,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再次提上议题。本文利用2000-2007年持续存活的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企业出口对就业结构、就业总规模、技术工人就业规模、非技术工人就业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出口并不支持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贸易对就业的筛选机制,出口带来两类工人就业规模扩大的同时,降低了技术工人的就业比例,恶化了工人的就业结构。而且高技术企业、港澳台外的其他外资企业、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受影响尤其明显。这一结论有助于我们从出口的福利效应角度来调整和部署正在转型的贸易政策。
史青李平
关键词:就业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