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4202)

作品数:102 被引量:798H指数:16
相关作者:黄跃生杨宗城顾玉东李志清彭毅志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复旦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51篇细胞
  • 39篇烧伤
  • 26篇心肌
  • 22篇休克
  • 21篇线粒体
  • 18篇蛋白
  • 17篇肠上皮
  • 15篇缺氧
  • 15篇肠上皮细胞
  • 13篇烧伤早期
  • 12篇心肌细胞
  • 12篇血性
  • 12篇失血
  • 12篇失血性
  • 12篇基因
  • 11篇严重烧伤
  • 11篇失血性休克
  • 9篇凋亡
  • 9篇烧伤后
  • 9篇热休克

机构

  • 6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6篇复旦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兰州军区兰州...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重庆市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1篇黄跃生
  • 30篇杨宗城
  • 14篇顾玉东
  • 13篇李志清
  • 11篇彭毅志
  • 10篇王甲汉
  • 9篇梁晚益
  • 8篇陆松敏
  • 8篇蔡黔
  • 8篇肖光夏
  • 7篇周红
  • 7篇袁志强
  • 7篇刘建仓
  • 7篇李晓鲁
  • 6篇张家平
  • 5篇李萍
  • 5篇李继峰
  • 5篇王裴
  • 5篇柏干荣
  • 5篇汪仕良

传媒

  • 22篇中华烧伤杂志
  • 9篇中国危重病急...
  • 6篇中华手外科杂...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西北国防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20篇2004
  • 18篇2003
  • 25篇2002
  • 8篇2001
  • 5篇2000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和腓肠肌早期损害的差异性及其机制
2002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大脑皮质和腓肠肌损害的差异性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Wistar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和烧伤组 (30只 ) ,后者又分为烧伤后 1,3,6 ,12 ,2 4h组 ,每组 6只大鼠 ,制作大鼠 30 %TBSAⅢ度烧伤模型。应用组织化学、分光光度比色法及免疫组化对两组大鼠的大脑皮质及腓肠肌组织琥珀酸脱氢酶 (SDH)、乳酸脱氢酶 (LDH)、黄嘌呤氧化酶(XO)、髓过氧化物酶 (MPO)、丙二醛 (MDA)的含量或活性及c -fos、bcl- 2蛋白表达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一系列动态观察和比较分析。 结果 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病变较腓肠肌出现早、程度重 ,在烧伤后各时相点腓肠肌SDH、LDH活性显著高于大脑皮质 ,而XO、MPO及MDA的含量或活性则低于大脑皮质。c-fos蛋白在大脑皮质神经元持续高表达 ,而bcl- 2蛋白在腓肠肌持续高表达。结论 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和腓肠肌损伤存在差异 ,能量代谢改变、脂质过氧化及c -fos、bcl-
王水明刘友生陈锐
关键词:腓肠肌烧伤大脑皮质动物模型免疫组化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转运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复制 30 %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测定伤后1、3、6、1 2、2 4h大鼠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速率 ,同时检测影响Ca2 +转运的相关指标———心肌细胞胞浆Ca2 +浓度 ( [Ca2 +]c)、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结果 伤后 1h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速率明显升高 ,而Ca2 +释放速率无明显改变 ,但 3、6、1 2、2 4h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与释放速率、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均显著降低 ,且烧伤后线粒体Ca2 +摄取速率与膜电位呈明显正相关 ,Ca2 +释放速率与线粒体A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伤后 3、6、1 2、2 4h心肌 [Ca2 +]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①烧伤初始心肌线粒体Ca2 +摄取加强 ,伤后续阶段线粒体Ca2 +转运紊乱 ;②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降低是烧伤后续阶段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紊乱的主要原因 ,伤后 [Ca2 +]c升高或有升高趋势也参与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Ca2 +转运变化的发生。
梁晚益杨宗城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膜电位心肌线粒体钙离子钙转运
线粒体缺氧损害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邝勇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线粒体细胞低氧
双链小片段干扰RNA抑制缺氧条件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构建含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小片段干扰RNA(siRNA)靶序列的U6启动子表达框结构 ,观察其对缺氧条件下乳鼠心肌细胞HIF 1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 ,分为常规培养液对照组、RNA干扰 (RNAi)组 (转染无效干扰序列Ⅳ )、RNAi抑制组 (转染有效干扰序列并按下游引物不同分为Ⅰ、Ⅱ、Ⅲ组 )。设计、合成 3对 (Ⅰ、Ⅱ、Ⅲ )含HIF 1α编码基因片段(正、反义 )和 1对 (Ⅳ )随机序列 (正、反义 )的PCR下游引物。PCR法构建U6启动子表达框及相应正、反序列表达框 ,同时转染心肌细胞。每组每时相点 5皿细胞。于缺氧 1h后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其蛋白水平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干扰效果。缺氧 6h后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HIF 1αmRNA的表达。  结果 筛选出的最佳抑制片段为Ⅱ组序列。缺氧 1h,对照组、RNAi组心肌细胞HIF 1α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Ⅰ、Ⅱ、ⅢRNAi抑制组HIF 1α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其中Ⅱ组降低最为显著 (P <0.0 1);缺氧 6h,RNAi组心肌细胞HIF 1αmRNA水平较常氧条件下明显增高 (P <0.0 1);RNAi抑制Ⅱ组未见明显增高 (P >0.0 5 )。  结论 构建的HIF 1αⅡ组表达框能有效地抑制缺氧乳鼠心肌细胞HIF
党永明黄跃生杨宗城张东霞李晓东张铭陈丽峰
关键词:细胞低氧心肌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
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能量代谢与组织损伤的差异性(英文)
2004年
背景:休克后不同的组织器官循环和代谢存在一定的差异,损伤后反映也不一致,但其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肠组织与心肌、骨骼肌等肠外组织在休克及复苏后组织损伤的差异性。设计: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和第三军医大学完成,研究对象为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98±32)g,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采用大鼠休克复苏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含量;生化及比色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主要观察指标:休克及复苏后ATP,ADP,AMP,XO,MDA和SOD水平。结果:休克后肠组织、心肌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的26.3%,30.7%和62.8%;复苏后,心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高于休克组,肠组织ATP含量则略高于休克组。休克及复苏后,肠组织XO活化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活力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脂质过氧化程度较心肌和骨骼肌严重。结论: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及组织损伤程度存在差异性,肠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及损伤程度重于心肌、骨骼肌等肠外组织。
刘志刚肖南刘韧田昆仑
关键词:休克能量代谢脂质过氧化缺血再灌注损伤
含人HSP72重组腺病毒制备及其在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人全长热休克蛋白72(HSP7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严重创伤后缺血缺氧损伤的防治提供基因治疗措施.方法: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人全长HSP72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HSP72),并加以鉴定、扩增,以制取高滴度AdCMV-HSP72转染液,体外转染肠上皮细胞株IEC-6,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将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HSP72转染肠上皮细胞并表达48h后,RT-PCR检测转染组显示特异性扩增的532bpHSP72目的基因片段.对照组(转染空腺病毒载体组)扩增结果为阴性.蛋白印迹结果显示AdCMV-HSP72转染组HSP7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腺病毒载体可较高效率介导HSP72在肠上皮细胞的表达.所获AdCMV-HSP72重组腺病毒可进一步用于基因治疗研究.
李晓鲁彭毅志袁志强太光平陈渝
关键词:肠上皮细胞
热休克预处理对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肠上皮细胞 (IEC 6 )缺氧再给氧损伤的影响 ,并探讨热休克蛋白 70(HSP70 )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IEC 6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再给氧组及热休克预处理组 ,观察缺氧再给氧后各组细胞 HSP70及 Bcl 2表达及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 (L DH)漏出情况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热休克预处理可诱导 HSP70产生 (P <0 .0 1) ,显著增加缺氧再给氧处理后IEC 6细胞活力 (P<0 .0 5 ) ,使 L DH漏出减少 (P<0 .0 5 ) ,凋亡相关基因 Bcl 2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 ,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 HSP70表达来减轻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 ;增加细胞 Bcl 2基因表达并抑制肠上皮细胞缺氧再给氧后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袁志强李晓鲁彭毅志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凋亡缺氧-再给氧肠上皮细胞热休克预处理
烧伤后“休克心”与早期损害被引量:30
2002年
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休克心
严重烧伤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为研究严重烧伤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采用 30 %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观察烧伤后线粒体Ⅲ态呼吸 (ST3)、Ⅳ态呼吸 (ST4 )、呼吸控制率 (RCR)、磷氧比 (P O)、肠道氧摄取率 (Oext)及肠粘膜血流量 (IMBF)的变化。结果表明 :烧伤后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ST3、RCR、P O及肠组织Oext和IMBF均显著降低。与伤前相比 ,最大降幅度分别为 4 2 0 6 %、4 2 15 %、30 94 %、5 9 4 6 %和 5 1 73% (P <0 0 1) ,而ST4 明显高于伤前。相关分析显示 ,IMBF同RCR、Oext和P O呈显著正相关 (r1 =0 92 ,P <0 0 1;r2 =0 96 ,P <0 0 1;r3=0 91,P <0 0 1)。本实验显示 :严重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损 ,氧化磷酸化失耦联 ,肠道氧摄取率降低 。
彭曦冯晋斌尤忠义王裴汪仕良
关键词:烧伤肠上皮细胞线粒体
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突变与疾病被引量:3
2003年
细胞色素氧化酶在人体内分布十分广泛 ,它的突变与人类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分析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突变引起的主要疾病和其临床表现 ,比较了人类常见疾病和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突变位点之间的关系 。
柏干荣陆松敏
关键词: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突变疾病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