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30070)

作品数:25 被引量:106H指数:6
相关作者:陈中伟陈统一张键贾晓枫胡天培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周围神经
  • 5篇神经束内微电...
  • 4篇电极
  • 4篇信号
  • 4篇三维重建
  • 4篇微电极
  • 3篇信息检测
  • 3篇神经束
  • 3篇数据分析
  • 3篇康复
  • 3篇家兔
  • 3篇臂丛
  • 3篇臂丛神经
  • 3篇残肢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神经信号
  • 2篇谱分析
  • 2篇康复工程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三维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密西西比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海门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陈统一
  • 18篇陈中伟
  • 17篇张键
  • 8篇胡天培
  • 7篇贾晓枫
  • 7篇张晓文
  • 4篇郑修军
  • 4篇金德闻
  • 4篇高忠华
  • 4篇杨煜普
  • 4篇陈增淦
  • 4篇杨年峰
  • 4篇王人成
  • 3篇李立钧
  • 3篇黄昌华
  • 3篇斯扬
  • 3篇张峰
  • 3篇李华
  • 3篇贾富仓
  • 2篇许晓鸣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现代康复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Journa...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2007中国...
  • 1篇面向复杂系统...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纵行神经束内电极与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家兔坐骨神经神经束中的生物相容性 ,并探讨应用纵行神经束内电极记录的周围神经束的信号对电子假手控制的可能性。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 ,分别作为记录和刺激电极 ,通过经颅刺激系统 ,在术后不同时间记录运动诱发电位 (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观察电极长期植入神经束内所记录到的信号的变化 ;术后 6个月信号记录结束后 ,取电极植入处的神经束进行组织学检查 ,了解电极对神经束的影响。然后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植入一名前臂残肢志愿受试者残肢的三条主要神经的神经束中 ,记录志愿受试者在意识控制中完成不同手的动作时的信号 ,并将其应用于电子假肢的实时控制。结果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和CSEP潜伏期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方差分析 ,均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MEP和CSEP的潜伏期在术后 1个月内无明显变化 ,以后明显延长 ,但 3个月以后趋于稳定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峰间波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在术后 1个月内变化不明显 ,以后明显降低 ,3个月后又趋于平稳。不同时间记录的CSEP峰间波幅虽然随时间延长有下降的趋势 ,但其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郑修军张键陈中伟陈统一胡天培斯杨张晓文
关键词: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周围神经电信号
2003年
目的 应用自制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家兔周围神经电信号 ,改变电极形状及埋入方式 ,使其更适合长期埋入。方法 以 95 %铂、5 %铱合金制模均匀拉丝成直径为 60 μm的金属丝 ,外加 5 μm聚脂类绝缘体涂层制成微电极 ,距头端 8mm处开始制成 10圈直径为 0 .5mm的弹簧状 ,采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微电极直接插入家兔坐骨神经一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以神经束外一直微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远端连接肌电图仪 ,在神经束插入点近端以同心针状电极刺激 ,记录神经束电信号。结果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固定良好 ,且可稳定地记录到周围神经的电信号。经分析已导出的电信导波形具有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特征。
贾晓枫陈中伟张键陈统一朱一皓韩荣
关键词:神经束内微电极家兔
神经信号控制假肢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在开发研制高效多自由度上肢假肢中,信息源的合理选择对提高控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神经内传导的冲动能够充分反映患者的意志,信号清晰度高、重复再现性强、不易疲劳,是一种理想的控制信息源。通过首例残肢者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检测周围神经信号的实验研究,以及受试者神经信号驱动7自由度假肢模拟装置的现场试验,探讨采用三大主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束内的募集自主运动信号控制上肢假肢的有关问题。
张晓文高忠华胡天培杨煜普许晓鸣张键贾晓枫郑修军陈中伟陈统一
关键词:微电极
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家兔周围神经电信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介绍采用神经束内微电极 ,采集周围神经的电生理信号的动物模型。方法 对 12只家兔 ,在放大 10倍手术显微镜下将外部绝缘、直径为 60 μm的金属丝 (95 %铂、5 %铱合金 )直接插入其坐骨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 ,神经束外用同样微电极为参考电极 ,远端连接肌电图仪。在神经束插入点近端及远端以钩状电极刺激 ,记录神经束电信号。结果 在 11只家兔后肢中成功地导出电信号 ,1只失败。分析导出的电信号其波形均具有运动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特征。结论 神经束内微电极可以稳定地记录到周围神经的电信号 。
贾晓枫张键陈统一陈中伟朱一■韩荣裘之瑛
关键词:周围神经诱发电位动物实验神经束内微电极
兔连续性神经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评价
2006年
目的:鉴于目前尚缺少连续性神经瘤损伤的哺乳类动物模型,本实验通过造成兔腓神经部分损伤,形成连续性神经瘤,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6只兔子一侧腓神经的部分束被切除,6用后损伤段神经组织切片经HE、luxol fast blue,以及Van-Gieson组化染色证实形成典型神经瘤病理改变;以建立损伤模型的8只兔子健侧作为对照,行电生理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结果:腓神经形成连续性神经瘤后电生理改变为:MCV减慢(P <0.05),CAMP波幅降低(P<0.05)。结论:腓神经的部分损伤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连续性神经瘤型神经损伤的模型,该模型稳定、实用,可用于进一步探讨连续性神经瘤治疗相关的研究。
宋春辉施晓健陈统一张峰张键陈子贤陈中伟
关键词: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基于Fitts定律的人体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方法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在临床医学和康复工程等领域中人体运动功能评定的有效方法及原理。方法 :基于Fitts定律 ,参照代表动作执行情况某方面唯一特性的指标———执行度 ,结合速度、能量等其它物理量 ,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运动功能量化评定方法。选取人体上肢触点运动 ,用Vicon系统对 5名健康男性进行了上肢触点运动实验 ,并通过一组运动功能评定指标 ,对人体上肢触点运动功能进行了量化评定。结果及结论 :人体上肢运动是包含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的高冗余度的系统运动 ,选取基于大系统性能理论的宏观特征作为评定指标对人体上肢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定是可行和现实的。鉴于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运动的多样性 ,在对不同动作的评定中 。
杨年峰王人成金德闻董华黄昌华张明
关键词:运动功能评定康复工程
智能假手控制研究
2003年
包海涛朱林剑孙守林梁丰
关键词:控制模式
周围神经微电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追溯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微电极的发展及应用。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周围神经微电极的文献,综述其分类、发展以及在电子假肢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结果 神经束内微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刺激和记录功能,可以为电子假肢与周围神经间提供信息交换界面。
李立钧张键陈统一陈中伟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束内微电极信息交换神经信号
调查表数据分析中变量选择和判别分析的一些方法及简单比较
变量选择和判别分析是调查表数据分析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文中描述了我们基于信息理论提出的四种变量选择的新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作了简单比较;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我们提出的用于判别分析的一种信息理论方法,与前人的工作相比,这里的算法能...
张俊华方伟武
关键词:统计量
文献传递
智能型手臂稳定度测试仪的设计与开发被引量:1
2000年
杨煜普胡天培
关键词:康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