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JL024)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昕竹刘自敏方燕田露露杨丹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等价
  • 1篇等价性
  • 1篇电力
  • 1篇电力需求
  • 1篇人口
  • 1篇收入再分配效...
  • 1篇偏好
  • 1篇契约
  • 1篇契约理论
  • 1篇完全契约
  • 1篇两部制
  • 1篇家庭人口
  • 1篇渐近
  • 1篇渐近有效性
  • 1篇交易
  • 1篇交易成本
  • 1篇HSV模型
  • 1篇不完全契约
  • 1篇不完全契约理...
  • 1篇产权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5篇张昕竹
  • 4篇方燕
  • 4篇刘自敏
  • 1篇田露露
  • 1篇杨丹
  • 1篇方燕

传媒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产业组织评论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与最优产权结构配置--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被引量:1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医院逐渐成为中国医疗服务的另一主体。本研究以Hart、Shleifer和Vishny(简称HSV)基本模型为起点,在不完全契约的框架下,内生化契约双方的交易价格。以三种典型的支付方式为例,分析在不同的交易价格支付方式下,不同产权属性的医院在以质量提高为标志的公益性及以成本降低为标志的经济性两类目标上努力的差异,并通过与完全契约下的最优选择相比较,得出各类支付方式中两类努力程度的差异以及导致的总成本与总质量水平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不同医疗服务类型的支付方式与产权结构。
刘自敏张昕竹方燕
关键词:产权结构
连续递增定价、交易成本与递增阶梯定价的渐近有效性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研究制定与实施递增定价政策所需的信息和计算要求对连续递增定价机制执行问题的影响,着眼于递增阶梯定价替代连续递增定价的渐近有效性及其应用。对于任意的类型分布和分割方式,用n级递增阶梯定价替代连续递增定价所造成的修正性福利损失是n的平方倒数的同阶无穷小。增加阶梯定价的级数迅速降低福利损失,同时使实施阶梯定价所需的信息和计算要求急速提高,为满足这种高要求所付出的交易成本与福利损耗也迅速增加。鉴于级数增加所带来的福利损失节约与福利损耗增加两股力量的变动特性,递增阶梯定价的最优级数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正整数。该结论从理论角度解释了现实中递增阶梯定价政策级数较少的合理性,还简化了最优递增阶梯定价机制设计研究。
方燕张昕竹
关键词:交易成本渐近有效性
纯分时定价与分时阶梯定价对政策目标实现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双层需求模型,对分时阶梯定价与纯分时定价下的居民电力需求行为进行比较。利用相对需求方程检验两类定价下的相对需求是否具有非位似偏好性质,运用绝对需求方程分析居民在峰谷时的不同弹性特征。研究结论表明,分时阶梯与纯分时定价下存在不同的收入和电费位似偏好性质;居民的价格与需求弹性显著不同;两类定价下可以实现的政策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为系统比较非线性定价与线性定价下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刘自敏张昕竹杨丹
关键词:电力需求
网络型资源、递增阶梯定价与两部制菜单的等价性
2017年
本文研究了在消费者收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规制当局的递增阶梯定价设计问题,证明了在网络型资源领域中递增阶梯定价与两部制定价菜单从修正性福利意义上的等价性。研究发现,如果不考虑需求随机性,任一递增阶梯定价机制总存在与之等价的两部制菜单。鉴于两部制菜单在数学处理上的便利性,最优递增阶梯定价的设计可以过渡为最优两部制定价菜单的设计。这样,将极大地简化最优递增阶梯定价的设计,也有利于评估和完善供电、供水、供气等网络型资源领域的阶梯定价改革效果。
方燕
关键词:等价性
非线性定价、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以分时阶梯定价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结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非线性定价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通过构建引入家庭人口特征的二次近乎理想需求(QUAIDS)函数,基于相对等价补偿方法建立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的测度模型。估计了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家庭不同类型的人口需要增加的电费补偿率及其金额。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了强化;家庭人口特征对消费者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人口规模家庭的电费补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预算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减小。
刘自敏张昕竹方燕
递增阶梯定价、收入再分配效应和效率成本估算被引量:12
2015年
递增阶梯定价政策的分配效应及其效率后果,是价格制定者和学术界评估和完善本轮公共事业阶梯定价政策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估计了阶梯定价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成本。研究发现,随着两级阶梯电价方案实施时间的延长,两类效率成本均在下降,但第一类效率成本下降得更快,第二类效率成本占比有所上升;无论在何种弹性假设下,阶梯定价方案作为一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阶梯定价收入再分配的功效不是很大;阶梯分档不合理将严重影响收入再分配效应和效率成本。此外,对分时定价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峰谷分时定价不利于收入再分配,谷时中等收入家庭的电费支出高于高收入家庭,导致中等收入家庭谷时的福利损失比高收入家庭多。
刘自敏张昕竹方燕田露露
关键词:收入再分配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