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5157)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农张邦基郑敏毅王立夫章杰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机械工程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模态
  • 3篇模态分析
  • 3篇车辆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越野
  • 2篇整车
  • 2篇平顺性
  • 2篇稳定性
  • 2篇力学模型
  • 2篇侧翻
  • 1篇弹簧
  • 1篇电动
  • 1篇电动液压
  • 1篇电动液压助力...
  • 1篇电液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多尺度法
  • 1篇悬架

机构

  • 12篇湖南大学
  • 6篇悉尼科技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依维柯汽...
  • 1篇中国重型汽车...
  • 1篇卧龙岗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北...

作者

  • 10篇张农
  • 9篇张邦基
  • 8篇郑敏毅
  • 4篇王立夫
  • 3篇章杰
  • 2篇周敏
  • 1篇王玉龙
  • 1篇孙光永
  • 1篇张海进
  • 1篇邵欣欣
  • 1篇方德广
  • 1篇易金花
  • 1篇王双永
  • 1篇谢庆喜
  • 1篇张雨
  • 1篇周守玉
  • 1篇李书霞
  • 1篇黄明亮
  • 1篇杜海平
  • 1篇彭鹏

传媒

  • 3篇汽车工程
  • 3篇振动与冲击
  • 2篇汽车工程学报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木材加工机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能量法的车辆侧翻稳定性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能量方法研究车辆的侧翻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车辆侧翻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复杂非线性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定义了车辆侧翻能量稳定指标:通过计算车辆实时能量储备与车辆侧翻的能量阈值比值得到侧翻能量储备系数,整合车速和转向输入得到车速-转向干扰系数,最终建立一个包含车速、侧倾角速度、侧倾角和轮胎转角等因素的车辆侧翻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最后在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多工况仿真实验,通过与现有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指标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黄明亮郑敏毅张邦基张农陈盛钊
关键词:侧翻稳定性动力学模型
装有液压互联悬架的矿山车辆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矿山车辆因载质量大通常选择较硬的板簧,但是过高的弹簧刚度会导致舒适性下降;又由于坑道坡度较大,下坡制动时整车载荷向前轴转移,前板簧因应力过大而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一种和板簧相匹配的新型液压互联被动悬架系统。该系统通过互联安装在车辆悬架位置的4个液压作动器,可以在垂向和俯仰两个模态分别提供所需的刚度和阻尼,因此原车板簧刚度可以设计得较软以提高舒适性;在坑道制动时,该液压系统可提供抗俯仰力矩以减少对前板簧的冲击。建立了该液压系统和整车的动力学模型,设计并制作出了液压互联悬架样件,并装配到试验车上。模型的动力学仿真和样车的道路试验的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液压互联悬架可有效改善矿山车辆的舒适性和抗俯仰能力。
章杰周敏张邦基王立夫张农
关键词:舒适性
装有液压互联悬架车辆的越野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鉴于传统车辆的悬架系统所配的前、后横向稳定杆,往往不能兼顾操纵稳定性和越野性能,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液压互联悬架,分别建立了安装横向稳定杆和安装液压互联悬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并开发出液压互联悬架功能样车。基于动力学模型和功能样车进行仿真和试验,分析了在扭曲模态下,车身附加扭矩和车轮垂向载荷的变化。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液压互联悬架系统能提高车辆侧倾稳定性,且不会额外增加车身承受的扭矩;同时,4个车轮的垂向载荷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越野性能。
周敏章杰郑敏毅张农张邦基
关键词:车辆越野性能仿真
装有动力调节悬架系统车辆的频域建模与仿真被引量:4
2016年
以某越野车为样车,首次建立了装有动力调节悬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频域模型,采用阻抗传递矩阵获得油路的阻抗阵,通过数值优化迭代寻根方法,求解模态特征值,并与建立的不带横向稳定杆的整车模型和带横向稳定杆的整车模型进行模态参数对比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动力调节悬架系统使车辆在保持原有乘坐舒适性的同时,能有效抑制转弯时车体的侧倾运动,且大幅降低簧下的扭转刚度,越野路面时车轮能充分接触地面,提高车辆通过性能.
张邦基易金花张农章杰王立夫熊传枫
关键词:模态分析整车动力学模型
装有抗侧翻液压互联悬架校车的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传递矩阵法,建立装有抗侧翻液压互联悬架校车全车模型的机液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完成该非线性系统特征值辨识及模态分析,并对比分析校车安装液压互联悬架前后的动态特性。分析了阻尼阀参数对校车主要模态动态特性关系的影响,结合整车模态匹配策略及阻尼特性需求,提出基于搜索法的阻尼阀参数设计方法,并通过校车动态特性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抗侧翻液压互联悬架可显著提高车辆的抗侧翻性能,通过合理设计阻尼阀参数可极大改善该耦合系统的阻尼特性。
王玉龙张邦基郑敏毅
关键词:模态分析阻尼特性
钢板弹簧迟滞特性的试验与仿真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动态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对某载货汽车后悬架钢板弹簧的"频变"和"幅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很好地吻合,而加载幅值对钢板弹簧的迟滞曲线影响较大,而加载频率对其影响甚微。最后通过仿真进一步考察了钢板弹簧片间接触摩擦因数、接触面积、接触阻尼以及预紧力对板簧迟滞特性的影响,为钢板弹簧的正向设计提供了参考。
谢庆喜周守玉张农张邦基何衫
关键词:钢板弹簧有限元分析
一类非线性Jerk方程的改进两变量展开法被引量:1
2012年
应用改进的两变量展开法求解非线性含有三次非线性项的三阶微分方程的近似频率和近似解析周期解。该方法结合了Lindstedt-Poincare方法与两变量展开法不仅可以适用于弱非线性振动问题的求解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强非线性振动问题的求解。以一个不含速度线性项的非线性Jerk方程作为例子分析并得到二阶近似周期和二阶近似解析周期解,与数值方法给出的"精确"周期解比较,二阶近似解析周期解比一阶近似解析周期解要精确得多。结果表明,改进的两变量展开法能够适用于求解非线性Jerk方程。而且在Jerk方程不含速度线性项时该方法仍然有效。
郑敏毅张农孙光永
关键词:近似周期解摄动法多尺度法
基于状态变量的时域参数识别方法的某SUV白车身模态试验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状态变量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作为一种时域参数识别方法,适用范围很广。通过建立白车身模态试验系统,将此方法应用到某SUV白车身模态试验分析中,得到白车身的模态参数,并与频域的P-P法和时域的ITD方法识别的结果比较,固有频率最大偏差均在0.5%以内。试验表明,此车身在低频域内多为组合振型,局部模态并不理想,但整体振型具有较好的低频动态特性。试验结果分析对此SUV白车身后期的性能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海进张邦基郑敏毅
关键词:白车身模态分析
结合整车模型的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瞬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是转向系统与整车匹配和控制策略研究的关键,其建模的难点在于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机械、液压与电器的耦合。结合整车模型,建立了转向系统的机电液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时变系统的瞬态响应求解;分析了扭转刚度等关键参数对转向系统及整车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动态模拟助力转向台架,并在方向盘力脉冲输入下进行了实验验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与台架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转向系统的瞬态分析为系统匹配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李书霞郑敏毅王立夫张农
关键词:电动液压助力转向非线性瞬态响应
高度可调式抗侧倾液压互联悬架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针对被动液压互联悬架不能主动适应路况变化,提出一种能够调节车身高度的液压互联悬架系统。通过优化系统参数,使装有液压互联悬架车辆的垂向刚度基本和原车一致;采用分层控制理论进行车身高度调节的切换控制策略研究;基于Car Sim、AMESim和Matlab/Simulink三个平台,搭建包含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控制模型的联合仿真系统,并对切换过程、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不降低车辆平顺性的前提下,实现车身高度的按需调节,同时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赵贺雪张邦基张农彭鹏郑敏毅
关键词:平顺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