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64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康国发白春华高国明李伟冯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地磁
  • 8篇地磁场
  • 3篇地磁场模型
  • 3篇地球内部
  • 2篇地壳
  • 2篇地震
  • 2篇地震预报
  • 2篇震害
  • 2篇震害预测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神经网络方法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及邻...
  • 2篇人工神经
  • 2篇人工神经网络
  • 2篇人工神经网络...
  • 2篇网络
  • 2篇网络方法
  • 2篇抗震

机构

  • 14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康国发
  • 10篇白春华
  • 8篇高国明
  • 6篇李伟
  • 2篇刘本玉
  • 2篇缪升
  • 2篇叶燎原
  • 1篇文丽敏
  • 1篇胡家富
  • 1篇吴小平
  • 1篇张世杰
  • 1篇赵纯善
  • 1篇狄传芝
  • 1篇韶丹
  • 1篇冯丽丽

传媒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全国首届防震...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频电磁波辐射场及其天线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首先对音频电波的存在质疑予以可能的论证.然后重点对教学用音频发射天线做了设计分析.最后顺便提及其在地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赵纯善康国发张世杰
关键词:电磁辐射辐射天线
地磁场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的周期特征被引量:22
2008年
根据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l、第10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IO)模型和日长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地磁场磁矩、能量、西向漂移等参数的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的周期分量及其时变特征.结果表明,1800~2005年期间,偶极子磁场长期变化有82年和48年准周期分量,它们与日长变化的周期没有直接关系.非偶极子磁场参数的长期变化与日长变化有66年和32年准周期分量,66年准周期比32年准周期强.在66年准周期分量,西向漂移比日长变化超前8.8年,非偶极子磁场能量比日长变化滞后15.6年.日长十年尺度波动和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起源不存在因果关系.
康国发白春华高国明
关键词:地磁长期变化日长小波变换周期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防震减灾工程中的应用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进行防震减灾问题的分析处理。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在防震减灾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有在确定地震参数中的应用、在潜在震源划分中的应用、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在确定地震动参数中的应用、在场...
叶燎原刘本玉缪升
关键词:抗震防灾人工智能地震预报震害预测
日长变化与地磁场变化的时滞相关分析
2007年
利用历史地磁场模型资料和日长资料,计算和分析了1840-2000年期间地磁场变化与日长变化的互相关特点。结果表明,地磁变化与日长变化存在时滞相关。地磁场强度参数的变化比日长变化超前7.5-10a(年);地磁场西向漂移参数比日长变化滞后,其中,西漂分量.λ2^1和 λ3^2滞后7.5a,而地磁场的平均漂移速度和纬度漂移分量滞后20-22.5a。
高国明康国发白春华李伟
关键词:日长变化地磁场变化西向漂移互相关
地磁场能量在地球内部的三维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Bloxham&Jackson地磁场模型(BJ)和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资料,计算并分析了1690年以来地磁总能量、北向、东向和垂直向分量的能量从CMB到地表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地磁场总能量以及北向和垂直向分量的能量在地表和地球内部的变化一致,1690年以来减小,东向分量的能量变化以波动形式增大,偶极子磁场能量持续减小.非偶极子磁场的能量1690~1770年减小,1770年以后增大.磁能密度在CMB附近增大较快,地表的磁能密度只有CMB的1.6%.从地表向下至CMB,偶极子和非偶极子的磁能密度的变化相反,偶极子减小,非偶极子增大.
康国发李伟白春华文丽敏
关键词:地磁场模型地球内部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防震减灾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进行防震减灾问题的分析处理。人工神经网络中的 BP 网络在防震减灾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余的有 RBF 网络、自组织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也有些应用。主要的应用领域有在确...
叶燎原刘本玉缪升
关键词:抗震防灾地震预报震害预测液化
地磁位谐波振幅的南北非对称性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第10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的资料,研究了地磁位的谐波振幅的纬度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地磁位偶极子成分的谐波振幅北半球大于南半球,谐波振幅随时间减小,北半球的减小比南半球快,振幅变化率高纬度地区周期小,低纬度地区周期长,平均有60 a左右的周期.非偶极子成分的谐波振幅南半球大于北半球,谐波振幅随时间增大,北半球比南半球增加快,振幅变化率南半球比北半球变化强烈,没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地磁位的谐波振幅变化有明显的纬度依赖性,在南北半球的分布及其时间变化与地球赤道非对称.
康国发白春华高国明李伟
关键词:地磁场
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壳磁异常特征与区域构造被引量:19
2011年
研究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壳磁异常场分布特征,对认识该区岩石圈结构和演化以及区域地球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地面、航空、海洋和卫星磁测资料构建的最新一代高阶地磁场模型NGDC-EMM-720-V3,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地壳磁异常及其垂直梯度的展布规律、磁异常衰减特征、不同波长带对磁异常的贡献和磁异常与岩石圈区域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正负磁异常都较弱,周边地区磁异常强,其分界与高原区域构造的边界基本吻合.磁异常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呈近东西走向,西南部和东部形成弧形状,东南部为近南北走向,与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东、西构造结地区形成强的负异常焦点.青藏高原内部各新生代地块的磁异常无明显差异,磁异常与地壳厚度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在青藏高原弱磁异常背景上,拉萨地块、祁连地块、柴达木地块和川滇菱形地块叠加有相对较强的地壳浅部的短波长磁场.喜马拉雅分布着东西向强负磁异常带,主要由地壳深部和中部的中长波长带产生.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磁性构造层稳定.高原南部不同高度处的磁异常变化较大,揭示出从地壳深部到浅层地表的磁性构造发生过剧烈变化.
康国发高国明白春华韶丹冯丽丽
关键词:地磁场模型垂直梯度青藏高原
1690-2000年地磁场能量的三维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Bloxham&Jackson地磁场模型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研究了1690~2000年地磁总能量及其北向、东向扣垂直向分量的能量以及非偶极子磁场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及长期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扣地核以外地磁场总能量及其北向扣垂直向的能量是持续衰减的,垂直向的磁场能量占总能量的64%以上,对总能量的贡献起主要作用;东向分量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增加为主.地磁场的能量变化率存在56年的周期,主要是由偶极子磁场产生的.地表以外的非偶极子磁能从减小到增大转折出现在1770年,比地核以外滞后40年.地球内部磁能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偶极子磁能逐渐减小,非偶极子磁能增加,越靠近核幔边界增加越快;偶极子扣非儡极子磁能的变化量相等的分界面在距地心3780km处.从核幔边界到地表,磁能变化的衰减非偶极子比偶极子快,表明偶极子磁场比非偶极子磁场有更深的场源.
康国发白春华李伟吴小平胡家富
关键词:地磁场磁场能量非偶极子磁场地球内部
对“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壳磁异常特征与区域构造”商榷的回复
2013年
感谢骆遥[1]对我们论文[2]的关注和直言不讳的意见,我们赞赏他严谨的科学态度.骆遥的主要意见是:在NGDC-720模型构建中,青藏高原中西部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地区缺少航磁数据.论证了用此模型来研究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地壳磁异常特别是由地壳中、浅层物质引起的磁异常存在局限;
康国发高国明白春华
关键词:地壳模型构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