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298002-6)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于方明周振明陈孟林刘可慧刘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单一及复合污...
  • 2篇氮素
  • 2篇氮素代谢
  • 2篇污染
  • 2篇复合污染
  • 2篇ZN
  • 1篇叶片
  • 1篇植物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夏季
  • 1篇毛蓼
  • 1篇酶系统
  • 1篇木荷
  • 1篇抗氧化酶
  • 1篇抗氧化酶系
  • 1篇抗氧化酶系统
  • 1篇浮游植物

机构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于方明
  • 3篇刘可慧
  • 3篇陈孟林
  • 3篇苏银萍
  • 3篇刘华
  • 3篇周振明
  • 2篇李艺
  • 2篇李明顺
  • 2篇陈朝述
  • 1篇蒋瑜
  • 1篇李燕
  • 1篇李俊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n污染对木荷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广西桂林市未受污染土壤(对照)及贺州市某锰矿的未开采区、探矿区、恢复区、采矿区土壤和尾砂对Mn富集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Mn吸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植物络合素(PCs)、巯基(-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Mn含量的增加,木荷根、茎、叶中Mn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及株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一定程度的Mn能促进木荷的生长。土壤Mn含量的增加,使得叶片中O-2·的产生速率及H2O2的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采矿区土壤栽培的木荷叶片中O-2·的产生速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开采区土壤和尾砂栽培的木荷叶片中H2O2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5.7%、96.3%,矿区土壤栽培的木荷叶片中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表明叶片受到一定的胁迫。木荷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与非酶物质变化不尽相同,SOD、POD酶活性、AsA、GSH含量均随着土壤M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AT、APX酶的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尾砂栽培的木荷POD酶的活性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62倍,采矿区土壤和尾砂栽培的木荷GS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6和1.79倍。
苏银萍刘华于方明李艺陈孟林周振明李明顺
关键词:木荷抗氧化酶系统
漓江桂林市区段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评价被引量:18
2014年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变化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能直接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水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示因子之一。为揭示漓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2012年8月对漓江桂林市区段干流(桂林赵家桥村至桂林王家村)的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数对漓江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漓江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80-6.20、1.12-2.68、0.022-0.282、0.34-1.73 mg·L-1,其含量在上游变化平稳,到三条支流汇入处大幅增高,最高值均出现在南溪河入口处。共调查到浮游植物7门60属128种,其中硅藻50种(占种类组成的39.06%),绿藻52种(占40.63%),蓝藻16种(占12.50%),裸藻7种(占5.47%),黄藻、金藻和甲藻各1种(分别占0.78%)。优势种依次为冠盘藻(S. tephanodiscus)、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喙头舟形藻(N.rhynchocephala)、短小舟形藻(N.exigua)、广缘小环藻(C.Bodanica)、四尾栅藻(S.quadricanda)和肘状针杆藻(S. ulna)。浮游植物密度为10.3×10^4-1047.0×10^4ind.·L^-1,平均密度为474.7×10^4 ind.·L^-1,其中密度最小的是赵家桥村,密度最大的是南溪河入口;种类上绿藻门占据多数,密度和优势种分布上以硅藻居多,总体上属于硅藻-绿藻型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在1.60-4.27之间,Simpson指数(D)在2.24-12.74之间,水质总体上为清洁-轻度污染。Margalef指数(d)在1.85-4.23之间,Pielou指数(J)在0.40-0.83之间,指数值总体较高,漓江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漓江干流水质总体上属于Ⅱ-Ⅲ类水体,在支流汇入处理化指标浓度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指
周振明陈朝述刘可慧李俊陈孟林蒋瑜于方明
关键词:浮游植物水质评价
Mn、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蓼氮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Mn、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锰超富集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生长、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酶(GOGAT)、谷氨酸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以及硝态氮(NO3-)、铵态氮(NH4+)、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水蓼对Mn、Zn的吸收和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蓼根、茎、叶中Mn、Zn含量,随着Mn、Zn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水蓼对Zn和Mn的转移系数分别维持在1.0-1.8和1.0-11.9,表明Zn对水蓼体内Mn的转移影响较为明显;Mn/Zn单一及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水蓼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P〈0.05),但是叶绿素a/b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Mn/Zn复合处理抑制了根系生长及株重,T8时,根长仅为对照组的64.93%,而T9时,株重仅为对照组的65.45%;单Zn及Mn/Zn复合处理均降低了水蓼根系中NO3-的含量,以及抑制NR活性,T5时,叶片和根中NR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44.36%和34.41%,但提高了叶片与根系中NH4+的含量,T9时叶片中的NH4+含量是对照组的2.35倍,T8时根中的NH4+含量是对照组的1.58倍,以及增加了GS活性,T9时,叶和根中GS活性分别使对照组的1.32和1.57倍,Zn及Mn、Zn复合处理对水蓼叶片与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GS活性以及GDH活性提高在消除NH4+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刘华刘可慧周振明苏银萍陈孟林陈朝述于方明
关键词:氮素代谢
Mn、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短毛蓼氮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水培及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Mn(0、10、100mg·L-1)和Zn(0、10、100mg·L-1)单一及复合处理对Mn超富集植物短毛蓼(Polygonum pubescens Bl.)生长,Mn、Zn富集能力,叶片与根硝态氮、铵态氮、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氮素代谢关键酶谷氨酸合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Zn处理时,短毛蓼株高、株重、根长及叶绿素含量均随Z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Zn浓度为100mg·L-1时,株高和株重分别为对照的78%和56%;单Mn处理对短毛蓼生长的影响不显著;Mn、Zn复合处理下,短毛蓼株高、株重、根长及叶绿素含量均随Z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单Zn以及单Mn处理均对短毛蓼硝态氮、铵态氮、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GOGAT、GS、NR、GDH酶的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单Zn处理时,T3处理短毛蓼根及叶中GOGAT、GS、NR、GDH酶的活性较对照T1均显著(P<0.05)增强,其中根的四种酶活性分别为T1的4.47、2.72、4.17、1.88倍;单Mn处理对这四种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Mn、Zn复合处理降低了短毛蓼根系及叶片中硝态氮的含量(根中降低了2.60%~70.13%,叶中降低了12.67%~64.79%),同时提高了铵态氮、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同一Zn污染水平,Mn的增加使得短毛蓼根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GOGAT、GS、NR、GDH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Zn的处理浓度为100mg·L-1时,短毛蓼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GOGAT及GDH酶活性在T9处理下分别为T3的1.8、1.69、2.68倍,表明Mn的增加能够有效减缓Zn对短毛蓼的胁迫。
于方明苏银萍刘华李燕李艺刘可慧李明顺
关键词:氮素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