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332)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珍祥徐永健熊维宁张宁王孝养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哮喘
  • 10篇核因子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细胞
  • 7篇支气管
  • 7篇支气管哮喘
  • 6篇蛋白
  • 6篇蛋白激酶
  • 6篇激酶
  • 6篇T淋巴细胞
  • 5篇蛋白激酶C
  • 5篇气管
  • 5篇哮喘患者
  • 5篇核因子ΚB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3篇增殖
  • 3篇细胞增殖
  • 3篇白细胞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作者

  • 15篇徐永健
  • 15篇张珍祥
  • 9篇熊维宁
  • 8篇张宁
  • 3篇王孝养
  • 3篇李超乾
  • 3篇莫碧文
  • 2篇倪望
  • 2篇叶涛
  • 2篇刘先胜
  • 2篇陈仕新
  • 2篇王孝养
  • 2篇高宝安
  • 2篇唐以军
  • 2篇傅娟
  • 2篇曹勇
  • 1篇杜春玲
  • 1篇邓群益
  • 1篇傅娟

传媒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顺式诱饵元件对哮喘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顺式诱饵元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从气道局部给药的方式 ,将NF κB顺式诱饵寡核苷酸 (N ODN)或无序诱饵ODN(S ODN)转染至哮喘大鼠肺部。运用原位组织杂交、反转录PCR、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肺部病理学检测和气道反应性测定等方法检测NF κB顺式诱饵ODN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 5 (IL 5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肺部炎症反应、气道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ODN转染组大鼠肺部均有明显的FITC着色 ,说明此种局部滴入ODN的方法是可行的。经NF κB顺式诱饵ODN转染的哮喘大鼠 (N ODN组 )IL 5、iNOSmRNA表达均较未治疗的哮喘大鼠 (A组 )明显降低 (N ODNvsA ,0 .17±0 .0 3vs 0 .2 4± 0 .0 5 ,0 .2 4± 0 .0 5vs 0 .77± 0 .10 ,P <0 .0 5 ) ;蛋白质表达亦较A组减少 (40 .0± 10 .8vs80 .0± 2 5 .8,0 .19± 0 .0 4vs 0 .37± 0 .0 6 ,P <0 .0 5 ) ;且其肺部嗜酸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10 .0 0± 2 .94vs 16 .2 5± 4 .6 5 ,P <0 .0 5 ) ,气道反应性降低 (PC50 1.4± 0 .4vs0 .4± 0 .3,P <0 .0 5 )。而无序诱饵ODN转染的哮喘大鼠与未治疗的哮喘大鼠相比 ,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NF κB顺式诱饵元件整体给?
张宁徐永健张珍祥熊维宁
关键词:核因子ΚB哮喘动物模型
核因子κB对人单核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单核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是否受核因子κB(NF κB)调控 .方法 :人单核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 (LPS)、LPS加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空白对照刺激培养 .提取核蛋白进行NF κB的电泳移动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 ;提取RNA进行iNOS的RT PCR ;提取总蛋白进行iNOS的Westernblotting ;并留细胞爬片进行p6 5亚基的免疫荧光检测和iNOS的免疫酶学检测 .结果 :LPS刺激 1h后 ,单核细胞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核蛋白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1 0h后 ,单核细胞iNOSmRNA的表达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iN OSmRNA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2 4h后 ,单核细胞iNOS蛋白表达量 (不论是Westernblot,还是免疫组化结果 )均较未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NF κB核表达阳性率与iNOSmRNA、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NF κB的DNA结合活性亦与iN OSmRNA和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结论 :NF κB的激动剂能促进人单核细胞iNOS的表达 ,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首先出现在mRNA水平 ,而NF κB的抑制?
张宁徐永健张珍祥
关键词:核因子K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蛋白激酶C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核因子-кB活化的调控被引量:2
2002年
为探讨蛋白激酶 C对哮喘患者 T淋巴细胞核因子 - кB(NF- кB)活化的调控作用 ,分别从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 ,即空白对照组 ,加入 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 13-乙酸佛波酯 (PMA)的 PMA组 ,同时加入 PMA和 PKC抑制剂 Ro31- 82 2 0的 PMA+Ro31- 82 2 0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 Western印迹检测 NF- кB和抑制蛋白 - кB(I- кB)的表达。结果显示 :哮喘 PMA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 2组 (P<0 .0 1) ;而哮喘 PMA+Ro31- 82 2 0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哮喘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 (P<0 .0 1)。提示哮喘 T淋巴细胞 NF- кB的活化可能受 PKC调控 ,T淋巴细胞 PKC— NF-
熊维宁徐永健张珍祥王孝养莫碧文傅娟
关键词:T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核因子-КB支气管哮喘
蛋白激酶C对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熊维宁徐永健张珍祥王孝养莫碧文傅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蛋白激酶C
硝普钠对核因子κB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硝普钠 (SNP)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因子kappaB(NF -κB)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培养、Westernblot和RT -PCR等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 (NO)供体SNP对人T细胞受植物血凝素 (PHA -P)刺激 30min、12 0min后IκBα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高浓度的SNP能显著减少PHA -P刺激 30min时IκBα 蛋白的降解 ,并明显增加刺激 12 0min时IκBαmRNA的再表达。结论 :中高浓度的SNP抑制NF -κB活性的机制与其通过NO减少IκBα 降解、促进IκBα 再合成有关 ,而低浓度SNP对NF -κB活性影响的机制可能不是通过IκBα。
张宁徐永健张珍祥
关键词:硝普钠T淋巴细胞
一氧化氮——NF-κB信号通路在人初始T细胞向Th1/Th2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核因子κB(NF κB)信号通路在人幼稚T细胞向 1型辅助性T细胞 (Th1) /2型辅助性T细胞(Th2 )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人脐血幼稚T细胞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 (SNP)、NO合成抑制剂左旋精氨酸甲基酯 (NAME)和NF 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 γIL 4的表达 ,了解幼稚T细胞的分化。结果 :在不同浓度的SNP和NAME和PDTC作用下 ,表达IFN γ(即Th1)或IL 4(即Th2 )T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NONF κB信号通路对人幼稚T细胞向Th1和Th2细胞的分化均无显著影响。
张宁徐永健张珍祥邓群益熊维宁刘先胜
关键词:一氧化氮辅助性T淋巴细胞
哮喘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T_H1/T_H2细胞因子和PKCα的表达及银杏叶制剂对其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对在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T淋巴细胞部分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哮喘和正常两组,每组7只。从每只大鼠外周血分离出T淋巴细胞进行分组培养,72h后用RT-PCR检测各组IL-2、IL-4、IL-5mR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膜与细胞浆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的表达比率。结果IL-2、IL-4、IL-5mRNA表达量在哮喘组分别为0.58±0.086、1.03±0.12、0.48±0.08,正常组分别为0.45±0.03、0.35±0.08、0.15±0.05,各因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T淋巴细胞给予BN-52021干预后IL-2、IL-4、IL-5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分别为0.49±0.05、0.55±0.09、0.27±0.05,P<0.05);正常组IL-2/IL-4mRNA的比值为1.27±0.20,哮喘组为0.60±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哮喘组给予BN-52021干预后比值有所增大0.92±0.15,与未干预组比较有明显变化(P<0.01)。哮喘PMA+BN-52021干预组IL-2、IL-4、IL-5mRNA表达量分别为1.52±0.25、1.99±0.36、0.68±0.21,明显低于哮喘PMA干预组(P<0.05),而PMA+Ro31-8220组与PMA+Ro31-8220+BN-52021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空白组PKCα在T淋巴细胞胞膜与胞浆的表达量比率为0.629±0.09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56±0.012,P<0.01),BN-52021干预后哮喘组比率较未干预组明显下降0.395±0.098(P<0.05),PMA+BN-52021干预组PKCα比率为0.719±0.163,较PMA干预组(1.28±0.28)低(P<0.05);哮喘各组T淋巴细胞胞膜与胞浆PKCα表达量的比率与IL-4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n=42,r=0.845,P<0.01)显示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银杏叶制剂对体外培养的哮喘大鼠T淋巴细胞因子IL-2、IL-4、IL-5的分泌均具有抑制作用,而对IL-2分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银杏叶制剂对哮喘大鼠T淋巴细胞胞膜与胞浆PKCα的表达量比率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唐以军徐永健张珍祥倪望陈仕新高宝安叶涛曹勇杜春玲
关键词:银杏叶制剂蛋白激酶C
核因子κB和蛋白激酶C对哮喘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被引量:39
2001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和蛋白激酶C(PKC)中对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表达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IL 4)和IL 5的调控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 将 16只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 ;人体材料取自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分别从每只豚鼠及每位受试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第 1组作为空白对照 ,第 2组加入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13 乙酸佛波酯 (PMA) ,第 3组同时加入PMA和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F κB的表达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IL 4和IL 5的mRNA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 4和IL 5。结果 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NF κB活化细胞百分比、IL 4和IL 5的mR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培养液上清中的IL 4和IL 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q =8 44~ 38 6 6 ,P <0 0 1) ,且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T淋巴细胞组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 (q =8 11~ 40 12 ,P <0 0 1) ;而同时加入PMA和PDTC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的以上指标与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 (q =6 5 0~ 35 6 3,P <0 0 1)。T淋巴细胞NF κ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IL 4?
熊维宁徐永健张珍祥王孝养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核因子ΚB蛋白激酶C白细胞介素
一氧化氮对哮喘气道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对支气管哮喘肺组织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的调节作用及NO对哮喘关键性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 4 (IL 4 )、白细胞介素 5 (IL 5 )、gamma干扰素 (IFN γ)的调控作用是否通过NF κB介导。方法 采用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组织杂交、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NO代谢产物测定等方法 ,应用NO供体左旋精氨酸 (L Arg)、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L NAME)、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作为工具药 ,从哮喘动物模型的整体水平上观察内源性NO对支气管哮喘肺组织NF κB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及其对IL 4、IL 5、IFN γ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整体应用大剂量的L Arg能使哮喘气道增多的炎性细胞减少 (P <0 .0 5 ) ,NAME能拮抗这一作用 (P <0 .0 5 ) ,PDTC亦能使哮喘气道增多的炎性细胞减少(P <0 .0 5 ) ;L Arg能使哮喘气道P6 5表达及NF κB的活性降低 (P <0 .0 5 ) ,NAME能拮抗这一作用 (P<0 .0 5 ) ,PDTC亦能使哮喘气道P6 5表达及NF κB的活性降低 (P <0 .0 5 ) ;大剂量的L Arg还能使哮喘气道表达增高的IL 4、IL 5mRNA的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对IFN γ无影响 (P >0 .0 5 ) ,PDTC亦能使哮喘IL 5的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对IL 4。
张宁徐永健张珍祥李超乾熊维宁刘先胜
关键词:哮喘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Γ干扰素
核因子κB顺式“诱骗”元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顺式诱骗寡脱氧核苷酸 (ODN)对体外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 /凋亡功能和细胞因子合成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T淋巴细胞分为四组 :正常对照组 (A组 )、哮喘空白组 (B组 )、哮喘NF κB顺式诱骗ODN组 (B1组 )和无序哮喘ODN组(B2 组 )。两种ODN分别经脂质体转染至后两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比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和增殖 ;通过原位细胞杂交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5(IL 5)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P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T淋巴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B1组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 0 2 2 0± 0 0 2 0 ,与B组 (0 3 4 0± 0 0 3 0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凋亡率为 (10 8± 1 3 ) % ,与B组 [(8 1± 1 2 ) % ]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同时B1组IL 5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为 2 1± 4、2 4± 4,与B组 (3 3± 4、54± 10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1组iNOS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为 0 3 3± 0 0 5、782± 117,与B组 (0 75± 0 13、1185± 2 3 0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而B2 组与B组比较 ,上述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张宁徐永健张珍祥熊维宁
关键词:核因子ΚB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干预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