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90214)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成柏毛春梅姚君李敏耿合江更多>>
相关机构:淮阴工学院河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碳排放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碳排放强度
  • 2篇网络
  • 2篇二氧化碳排放
  • 2篇BP神经
  • 2篇BP神经网
  • 2篇BP神经网络
  • 1篇氧化碳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知识获取
  • 1篇生产率
  • 1篇生产率增长
  • 1篇碳排放约束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消费
  • 1篇排放绩效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文化

机构

  • 6篇淮阴工学院
  • 3篇河海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苏信息职业...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赵成柏
  • 3篇毛春梅
  • 2篇姚君
  • 2篇李敏
  • 1篇耿合江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价格月刊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淮阴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运用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自向量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53~2007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的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认为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因。另外,VAR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而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作用明显。因此,我国要实现碳排放目标,肯定要牺牲一定经济增长速度。从长远来看,要使经济与环境获得双赢,必须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发现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姚君
关键词: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区域影响分析
2013年
为分析区域对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具体影响,运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等视角对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2.064吨/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1.556吨/万元,年均碳排放强度下降2.74%.2)在1997—2009年期间,对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起最大正作用的是黑龙江、辽宁、河北、湖北、上海5个省份、东部地区;3)要促使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首要监控对象应该是河北、湖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和东部地区.
赵成柏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完全分解模型
我国地区节能减排效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构建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节能减排效率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从不同层面分析节能减排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区域梯度分布格局明显,从东向西递减;呈正偏态分布,第三、第四级别的区域比例略大;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同时,本文还实证考察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和制度等因素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效果,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赵成柏毛春梅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我国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在1992年~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二十一个工业行业在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和传统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的变化。将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LPI)分解成生产率效率和技术变化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2年至2007年期间,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我国二十一个工业行业中有十一个行业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比传统的要高,生产率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引起的。几乎所有的能源密集和材料密集型行业在考虑碳排放时比传统的不考虑碳排放时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更高。
刘金萍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
环境价值论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经济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另外由于地理位置及地理条件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又关系着该地区及全国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两个基本问题,两个问题的协调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价值论是资源经济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该论题深度阐释了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价值问题,对经济与环境的矛盾关系处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环境价值论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结合研究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李敏赵成柏
关键词:环境价值西部经济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从产业结构和外贸商品结构的视角入手,根据我国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42个产业部门的数据,通过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确定支柱产业,并引入出口需求对各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和各产业对进口需求的依赖系数作为权数,构建了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指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发展基本相匹配,但存在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现象,建议完善外贸商品结构,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姚君
关键词:外贸商品结构感应度系数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了我国各地区1995—2007年碳排放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估计了在碳排放约束和传统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并检验两种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差异。主要结论有: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东部地区TFP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中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但在碳排放约束情况下不及传统全要素生产率高;在28个省市区中,有8个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本文还实证考察了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能源强度和开放度等因素对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赵成柏毛春梅
关键词:碳排放约束全要素生产率
多重回归要素下的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的互动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日益增大,势必会给区域生态环境以及能源带来一定的压力。文章从经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运用数学抽象公式、数学建模分析三者之间的互动效应,识别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效应和影响因素,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李敏
关键词:互动效应
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被引量:49
2012年
预测我国碳排放强度的长期变动趋势,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运用深入分析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神经网络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ARI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将碳排放强度的时间序列的数据结构分解为线性和非线性残差部分,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与预测。结果显示:今后10a我国碳排放强度总体是逐步下降的,但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仅比2005年下降34%,比我国政府提出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在2020年实现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必须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实现目标。
赵成柏毛春梅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BP神经网络ARIMA模型
知识获取视角下互惠性与自利性企业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地市企业的203份调研问卷,提出了互惠性与自利性企业文化、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互惠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短期创新绩效和长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自利性企业文化对短期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而对长期创新绩效有负向作用;互惠性企业文化对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自利性企业文化对知识获取影响不显著;知识获取在互惠性企业文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耿合江
关键词:企业文化知识获取创新绩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