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A2010-107e)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萍耿思敏秦天玲严登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宜昌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对宜昌地区13个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区土壤有机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在水平分布上,西部高山区土壤有机质最为丰富,高山棕壤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可达到77.72 g/kg;中部低山丘陵区土壤养分缺乏,尤其是耕种后的红壤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仅有2.83 g/kg;东部河谷平原区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水稻土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27.10g/kg。在垂直分布上,大多土壤剖面有机质都表现出显著的表聚性,并且黄棕壤、棕壤2种地带性土壤以及非地带性土壤中的潮土表现出明显的从表层往下有机质依次递减的规律。近30年来,宜昌地区土壤有机质整体上出现一定的退化特征,其中黄壤与红壤的退化特征尤为明显,0~10 cm土层有机质分别下降39.9%和54.7%。
- 张萍黄永文杨杨吴昌荣张进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
- 基于GIS的宜昌市近50年来气温与降水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基于ArcGIS的Spatial Analyst Tools反距离加权平均方法,对宜昌市7个站点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日数据进行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和空间化展示,结果表明:(1)宜昌市近50年年均气温为16.26℃,1977―2009年变化较为剧烈,各区均呈增温态势;代际变化与总体变化趋势相同,自20世纪80年代后,其高温区域面积呈现逐渐扩张趋势,高温中心由秭归和兴山县西部逐渐转移至宜昌市区,本世纪初气温变化最为剧烈;四季气温变化显著,暖冬效应尤为明显。(2)宜昌市1960―2009年年均降水量为1162.62mm,总体波动性较大,其西南区域年均量较大;年代际变化具有先减小再增加的小幅波动性特征,20世纪60―90年代,降水中心始终集中在该区域西南部,到本世纪初扩展到宜昌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年代内降水增减幅度并不显著;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五峰自治县及其周边地区,冬季则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
- 秦天玲张萍严登华严向东耿思敏
- 关键词:气温降水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