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40803)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怡王斯维赵一姣张永德姜金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正畸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锥束
  • 2篇锥束计算机体...
  • 2篇弯制
  • 2篇机器人
  • 2篇机体
  • 2篇计算机体层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1篇选区激光熔化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改建
  • 1篇牙根
  • 1篇牙合
  • 1篇牙矫治
  • 1篇增量法
  • 1篇正畸拔牙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怡
  • 3篇王斯维
  • 2篇蒋济雄
  • 2篇厉松
  • 2篇姜金刚
  • 2篇郭宏铭
  • 2篇张永德
  • 2篇白玉兴
  • 2篇赵一姣
  • 1篇韩宇
  • 1篇王勇
  • 1篇李小彤
  • 1篇王钊
  • 1篇韩劼
  • 1篇陈丽辉
  • 1篇黎敏

传媒

  • 2篇北京口腔医学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浅谈正畸与骨开窗骨开裂被引量:13
2016年
正畸治疗基于牙根在牙槽骨内的移动来完成,牙根的移动能力与范围决定了正畸治疗效果.传统正畸诊断与评价手段不能对牙槽骨的三维完整性做出准确的评价,也不要求在正畸治疗前去评价和诊断骨开窗骨开裂.随着近些年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广泛应用,三维评价牙槽骨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正畸研究开始报告正畸患者治疗前后均有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引起许多质疑和担心.本文希望向读者阐明,骨开窗与骨开裂影像诊断仍缺少标准,需要区别认识解剖发育异常与组织缺陷的骨开窗与骨开裂.三维正畸诊断技术需要不断提高,最终建立骨开窗与骨开裂的正畸诊断标准,同时正畸治疗也需要更精确规范,避免不必要的牙周损害.
刘怡李小彤韩劼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作钛合金个体化托槽槽沟的精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造个体化托槽槽沟尺寸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方法选取50个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造的个体化托槽,采用扫描电镜放大30倍条件下,对托槽槽沟宽度和深度进行测量,对测量均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以检测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结果托槽槽沟宽度和深度测量值和设计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作的个体化托槽槽沟精度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韩宇郭宏铭白玉兴厉松
三维头影测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正畸领域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正畸医生开始研究使用CBCT影像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是需要基于CT或者CBCT获得患者的三维头颅影像,并使用具有三维分析功能的软件进行测量与分析.本文就三维头影测量的定义与发展、头颅定位、定点、测量项目及参考值的确定和影像重叠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王斯维刘怡
机器人弯制澳丝的回弹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错颌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固定矫治技术是目前常见且有效的正畸治疗的方法,其中正畸弓丝的弯制是固定矫治技术的关键部分。由于弓丝的超弹性、成形弓丝的形状复杂性和手工操作的不确定性,难以实现快速、精确的个性化正畸弓丝的弯制。提出采用机器人实现正畸弓丝弯制,利用机器人的位姿精确控制能力和刚性保持能力克服弓丝的超弹性,实现弓丝弯制。基于弓丝弯制原理的分析,进行了澳丝弯制回弹过程分析。从考虑弯曲过程中中性层内移和弯曲力臂影响的角度出发,以澳丝拉伸试验所得材料本构模型为基础,进行了澳丝弯曲中性层曲率半径和弯曲力矩的计算,进而建立了澳丝的弯曲回弹理论计算模型。基于正畸弓丝回弹测量仪进行了澳丝弯曲回弹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澳丝弯曲回弹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针对一例患者的口腔参数,基于正畸弓丝弯制机器人实验系统,进行了澳丝弯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满足口腔治疗的要求,结果验证了该机器人样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姜金刚王钊张永德刘怡蒋济雄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黎敏王斯维赵一姣刘怡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正畸诊断性排牙中牙根位置初探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通过数字化技术模拟正畸诊断性排牙的牙根位置,探讨牙根信息在正畸诊断性排牙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减数和非减数患者各1例,激光扫描获得治疗前石膏模型牙冠表面三维数据,根据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采用Mimics及Geomagic软件重建包含牙根的数字化模型Mo,冠根融合后各牙齿以STL格式独立保存.3名正畸医师和1名高年资正畸技师分别对治疗前石膏模型进行诊断性排牙,激光扫描排牙模型,以牙冠为重叠基准,将冠根融合后各牙齿分别重叠于排牙模型相应牙冠表面三维数据上,得到包含牙根的数字化排牙模型Ma、Mb、Mc、Md.同法构建治疗后数字化模型M.观察Ma- Md牙根平行情况;以磨牙为重叠基准,分别将Ma - Md与Mo重叠,观察牙根外露情况;以磨牙为基准,将Ma- Md分别与M重叠,通过距离偏差色阶图分析差异.结果 4名操作者对2例患者的8个排牙模型中均存在牙根不平行和多处牙根外露现象.排牙模型与治疗后数字化模型的上颌最大差异为8.79 mm,下颌最大差异为9.96 mm.结论 以牙冠为依据的诊断性排牙并不能避免牙根不平行以及牙根外露,将牙根纳入诊断性排牙过程并进行诊断设计非常必要.
侯瑜琳赵一姣王勇王斯维刘怡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槽骨改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正畸拔牙治疗前后上颌骨三维重建和配准研究,确定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前后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15例拔牙治疗病例治疗前后CBCT为研究样本,用mimics10.0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上颌骨双颧部重叠法用rapidform 2006软件对治疗前后上颌骨进行配准并进行全局偏差检测,从而研究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结果上颌牙槽骨大部分区域配准偏差在0-0.50mm,极少部分可见橘色或红色区域配准偏差达1.5-2.0mm;腭侧牙槽骨则大部分为蓝色,其中穿插少部分浅绿色配准偏差约0.6mm之内。配准全局偏差结果显示15名患者治疗前后上颌骨配准平均距离在0.50mm之内。结论生长发育结束的患者正畸拔牙治疗前后上颌牙槽骨改建大多在0.50mm之内,唇侧牙槽骨改建较多,腭侧改建相对较少。
陈丽辉郭宏铭白玉兴厉松
关键词:拔牙矫治牙槽骨改建
机器人弯制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规划及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错颌畸形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口腔疾病,固定矫治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正畸治疗手段,其中矫治弓丝的弯制是重要部分。机器人以其精确的位姿控制和刚性保持能力可以克服弓丝的超弹性实现弓丝弯制。基于幂函数模型建立了分段式的正畸弓丝数学模型,提出采用增量法实现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的规划,进行了增量法实现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规划策略的研究。通过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规划实验,分析不同等分数下初始精度值对控制点数目和面积误差的影响规律,以及控制点数目和面积误差之间的关系。基于正畸弓丝弯制机器人实验系统,针对一例患者的口腔参数,进行了正畸弓丝弯制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规划策略的有效性。
姜金刚韩英帅张永德刘怡温馥嘉蒋济雄
关键词:正畸弓丝增量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