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ZH056)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凌兴珍汪洪亮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边疆
  • 2篇民族国家建设
  • 2篇教育
  • 2篇边疆教育
  • 1篇政府
  • 1篇师范
  • 1篇师范教育
  • 1篇民政
  • 1篇教育过程
  • 1篇国民政府
  • 1篇国民政府时期
  • 1篇分校
  • 1篇边疆研究
  • 1篇筹办

机构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凌兴珍
  • 1篇汪洪亮

传媒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被引量:5
2013年
国民政府时期,在边疆危机与民族国家建设背景下,刘文辉主持的西康政府,秉持"化边地为腹地"的"新西康"建设方略,高度重视教育及师范教育对边民的化导作用,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再兴与发展起来,并以西康建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为由地方自主零星兴办向中央资助地方兴办发展,后期表现为由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推进向结构调整和质素提高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它的再兴和发展,是在政府的规划主导和汉化边民的指导思想下实现的,并与边地的国民教育、边民教育的推进相配合,且以抗战期间西康建省后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使其既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和计划性,又难免具有粗放发展与质量低劣的时代局限,使其对西康教育、文化、社会进步乃至边民的国族国家意识养成的化导与推进作用较为有限。
凌兴珍
关键词: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国家建设边疆教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术地图变化与边疆研究的复兴被引量:6
2015年
边疆研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复兴,是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与国家危局的结果。国家大后方战略的调整、国民政府和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内迁,促成了中国高校与学术地图的显著变化,原先远离边疆或并不从事边疆研究的学者有了亲临边疆并研究边疆的机会,推动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复兴,促成了边疆研究格局的极大改观,使西南研究逐步取得了与西北研究可以等量齐观的地位。这段历史为我们理解与认识民国时期的政学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户。
汪洪亮
关键词:边疆研究
民族国家建设与国民党边疆教育——以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筹办边疆教育过程为线索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作者认为国民党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后,即确立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和蒙藏经济文化振兴"应以实行发展教育为入手办法"的边疆开发政策,在其主办的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特别班、蒙藏学校,还订立宏远、整体的分校发展计划,用国家财政划拨的党务费、教育费等在边省要地创设包头、肃州、西宁、康定、大理五分校,形成一校五分部的扇形组织格局,兼顾边疆地区对师资培养、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需要,并逐渐向西北边地作扇形推展。本质上说,这是国民党中央以教育文化之力制衡边疆地方势力、应对列强对边疆的侵略、奠立边疆教育基础、推进大一统民族国家建设的举措。总体来看,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凌兴珍
关键词:边疆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