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

作品数:63 被引量:487H指数:12
相关作者:徐元宏沈继录王中新李涛邓大同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耐药
  • 10篇内酰胺酶
  • 9篇超广谱
  • 8篇耐药性
  • 8篇超广谱Β-内...
  • 7篇克雷伯菌
  • 6篇肿瘤
  • 6篇甲状腺
  • 6篇杆菌
  • 6篇埃希菌
  • 6篇大肠埃希菌
  • 5篇血管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细胞
  • 4篇动脉
  • 4篇心血管
  • 4篇药物
  • 4篇手术
  • 4篇内酰胺

机构

  • 3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1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淮北市人民医...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芜湖市第二人...
  • 3篇安徽省淮北市...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皖南医学院弋...
  • 2篇安徽省妇幼保...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安徽省总...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105...

作者

  • 17篇徐元宏
  • 9篇沈继录
  • 6篇邓大同
  • 6篇朱素珍
  • 6篇李敏
  • 6篇李涛
  • 6篇张琪
  • 6篇程训民
  • 6篇王中新
  • 5篇唐茜
  • 5篇徐建华
  • 4篇陈明卫
  • 4篇陈冬
  • 4篇熊自忠
  • 3篇徐静
  • 3篇周强
  • 3篇李光早
  • 3篇倪进发
  • 3篇盛大平
  • 3篇王红菊

传媒

  • 13篇蚌埠医学院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徐元宏沈继录杨伯侠周强王中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病原菌医院内感染
β-巯基乙醇和脑匀浆上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诱导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β-巯基乙醇(BME)和大鼠脑匀浆上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经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和流式细胞仪鉴定。①以1mmol/L浓度BME的含血清DMEM培养基预诱导24 h,再以含5 mmol/L BME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诱导5 h至MSCs神经分化。②使用大鼠脑匀浆上清诱导MSCs,48 h至神经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两种诱导方法MSCs培养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MSCs有97.5%表达CD90抗原,1.72%表达CD45抗原。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特征;相比脑匀浆上清BME诱导组细胞形态变化更快。两种方法都可诱导MSCs表达NSE;鼠脑匀浆上清可诱导MSCs表达GFAP。结论MSCs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相比BME,鼠脑匀浆上清具有诱导MSCs向胶质细胞分化的倾向。
王嵘峰陈荣志薛绍礼任明山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神经胶质巯基乙醇细胞培养技术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HH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和C组(对照组)。麻醉前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乳酸林格液6~8ml/kg,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待硬膜外阻滞起效后,AHH组开始血液稀释,快速输入696羟乙基淀粉20ml/kg,速率50ml/min,对照组常规输液。同时硬膜外注入1.33%利多卡因+0.167%地卡因10ml初始剂量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维持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稳定于1.2%左右,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FI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分别记录术前(T0)、稀释后15min(T1)、术毕(T2)的MAP、HR、CVP、电解质值和血糖值,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d(T3)Hb、Hct。记录术中总出血量、输血量等。结果:AHH组血液稀释后CVP有所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的MAP、HR较平稳。AHH组在血液稀释后的Hct、Hb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1d基本恢复正常。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尿量明显增多,异体输血量降低。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T1、T2增高(P〈0.05),各时点血清K^+、Na^+、C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的骨科手术中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鲁美静金孝岠鲁卫华
关键词:血液稀释骨科手术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84例患者置入的132枚冠状动脉支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评估支架内通畅情况及支架近端、远端血管显影状况,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为标准进行对照。结果 64排螺旋CT支架重建对于支架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100%。对于闭塞加狭窄(支架狭窄程度大于50%)诊断的敏感性为96.7%,假阴性为3.4%,阳性预测值为100%,64排螺旋CT支架重建图像对支架狭窄(>50%)和闭塞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883)。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可达到冠状动脉造影相同的支架显影清晰度和支架通畅性评估准确性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黄俊程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
丹皮酚增强顺铂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0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皮酚、顺铂和两药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药物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0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丹皮酚(7.81-250mg/L)和顺铂(0.625~20mg/L)单独应用均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后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大于单药,有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结论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作用。
徐淑萍孙国平王华魏伟
关键词:药物协同作用
安徽淮北地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检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三家医院所分离的326株肠杆菌,分析其菌种分布、耐药性。细菌分离、培养按常规方法,菌种鉴定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1999年NCCLS推荐的纸片确证试验。结果在32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16株,肺炎克雷伯菌37菌,臭鼻克雷伯菌18株,聚团多源菌19株,产气肠杆菌18株,阴沟肠杆菌18株。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42.1%、克雷伯菌56.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4%和2.8%;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另外,对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耐药率也较低。结论淮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亚胺培南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于产ESBLs的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优先选用的药物。
程训民张琪李敏朱素珍徐元宏沈继录
关键词: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抗菌药药物耐受性
男性不育患者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染色体异常、SRY基因突变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等遗传学病因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检测少精子症不育患者血液和精子基因组AZF微缺失情况。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对87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核型分析,采用PCR技术对患者SRY基因突变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进行检测。结果 87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25例(28.74%);XX男性反转1例(1.15%);AZF微缺失4例(4.60%)。总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34.48%。结论染色体异常及Y染色体AZF微缺失等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学病因。
李建平刘晓颖吴继锋范礼斌
产金属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对2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EDTA、CuCl2、FeCl2、2-MPA、IMP为酶抑制剂,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为底物,在M-H平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性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酶基因;对3株耐亚胺培南(IMP)的菌株和3株敏感株,提取其菌株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两组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结果协同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有1例阳性,结果与PCR法检测结果一致,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的菌株在2种底物纸片中均与EDTA、2-MPA和IMP纸片有协同作用,其中2-MPA效果最好,与CuCl2、FeCl2纸片无协同作用;在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敏感株存在OprD2、OprE带,但耐药株缺乏OprD2,OprE带缺乏或者染色较淡;定量分析发现耐药株OprD2、OprE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外膜蛋白OprD2、OprE缺失或含量减少以及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所致,或由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徐元宏沈继录杨伯侠周强王中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Β-内酰胺酶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紫杉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8例紫杉类化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NVB+DDP方案治疗,NVB 25 mg/m2,d1、d8;DDP 25 mg/m2,d1~d3;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0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46.4%。1个部位转移者治疗有效率为50.0%,2个或2个以上部位转移者治疗有效率为43.8%。结论:NVB联合DDP治疗紫杉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王俊斌郑荣生王子安吴穷
关键词:复发肿瘤转移顺铂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和基因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用1999年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从7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确证试验加以确认;用PCR的方法扩增其基因型;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做药敏实验.结果:将初筛得到的可疑菌株用纸片扩散法确证,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测定,7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45株产ESBLs(58.1%);而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检测ESBLs阳性菌为27株.PCR扩增基因型阳性结果为TEM型19株、SHV型8株、CTX-M型36株、OXA型11株.结论: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显著升高;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有些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亚胺培南仍为首选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候选药物.
程训民张琪徐元宏李敏朱素珍沈继录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类表型耐药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