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49)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高方许钧樊艳梅李露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索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勒克莱齐奥
  • 3篇小说
  • 2篇叙事
  • 2篇诗学
  • 2篇写作
  • 2篇历险
  • 2篇记忆
  • 2篇风景
  • 1篇虚构
  • 1篇诱惑
  • 1篇语言
  • 1篇人类文明
  • 1篇人物论
  • 1篇弱小
  • 1篇身份
  • 1篇身份建构
  • 1篇神性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价值
  • 1篇诗意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索邦大学
  • 1篇南京陆军指挥...

作者

  • 6篇高方
  • 5篇许钧
  • 3篇樊艳梅
  • 1篇李露露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诗意诱惑与诗意生成——试论勒克莱齐奥的诗学历险被引量:6
2016年
勒克莱齐奥对"诗意的关切"首先表现为对语言诗歌性的探求,他反对经院式的僵化语言,推崇本源性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与人的生命存在息息相关,是进入物质内部的语言。勒克莱齐奥作品的诗意性还表现为某种浪漫性,即在最细小、最寻常的存在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获得生存的力量。勒克莱齐奥笔下的人物通常是社会边缘人,他们经受着种种生活的痛苦,但他们从来不会失去对未来的希望。最后,勒克莱齐奥创作的诗意性尤其与文本的可视性和可听性相关,即文本的绘画性与音乐性。勒克莱齐奥对语言原生性力量的探寻及诗意栖居的人生观赋予其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也赋予其语言独特的表现力;勒克莱齐奥在思想与文字层面的浪漫性的双重闪现,对理想的坚守、对希望永恒的追求以及与自然的共鸣共生,赋予其作品盎然的诗意;而勒克莱齐奥笔下的词与词、词与句构成的关系及其节奏、色彩与音乐性是其作品诗意生成的重要源泉。
许钧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语言诗意
虚构自传中的身份建构--《非洲人》叙事模式分析
2016年
《非洲人》是勒克莱齐奥带有虚构色彩的一部自传小说。本文借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等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建模,挖掘作品在作者的"历史化"愿望与"结构化"愿望之间所呈现的叙述张力和深层内蕴,阐明勒克莱齐奥通过写作实现"被叙述的自身",试图揭示作家在感知还原性叙事与神话隐喻式创作尝试中所体现出的对身份的追问和对认同的超越。
高方李露露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自传叙事身份建构
自我放逐与诗学历险——从《逃之书》看勒克莱齐奥对写作的探索被引量:1
2013年
从对写作的探索角度看,勒克莱齐奥的《逃之书》在其创作之路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勒克莱齐奥在该小说的创作中延续其对传统小说写作的叛逆,在小说的写作形式上加以突破,更在于其对写作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本文通过对《逃之书》的细读,以文本为依据,就勒克莱齐奥早期对写作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勒克莱齐奥试图用一种自然流出的语言,去实实在在地发出世界本身的声音,去展现世界的真实。
高方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诗学写作
风景、记忆与身份——勒克莱齐奥笔下的“毛里求斯”被引量:3
2017年
在《寻金者》《隔离》与《革命》等一系列创作中,勒克莱齐奥以"毛里求斯"作为叙事的核心空间,讲述家族成员离开、寻找、回归岛屿的故事。作家将记忆与回忆作为书写岛屿的重要方式,旨在通过记忆与时间的关系隐喻岛屿与原初、身份的关系。记忆保存了岛屿,促使人物回归故园;岛屿唤醒了记忆,促使人物重新认识历史。从记忆到真实,回归者在岛屿的风景中领悟到一种生命的真相,它超越了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有限性,指向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在与风景的融合中,人物确立了自己的归属。在他们看来,身份的确立并不是归顺于某个族群或者某种文化,而是抵达生命存在与世界之间一种可能的理解。
樊艳梅许钧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风景记忆身份
亲近自然 物我合一——勒克莱齐奥小说的自然书写与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勒克莱齐奥小说中多有对自然的书写。本文在对勒克莱齐奥小说细读的基础上,就勒克莱齐奥作品中对自然的书写、小说人物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体现的某种价值追求加以探讨,指出与物合二为一,在自然中感觉自我,感觉世界,是勒克莱齐奥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勒克莱齐奥醉心的一种存在方式。
高方许钧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生命价值
感官、神性与乌托邦——论《奥尼恰》中的“风景”
2013年
本文以"风景"作为出发点,分析勒克莱齐奥在《奥尼恰》中如何以人物的感知与经验将外在的风景内在化,使自然的风景获得了历史与文化的意义。以"目光"为媒介,人物与风景相遇,与世界结成一种亲密关系。在感官的狂喜、神性的启示以及乌托邦梦想的幻灭后,人物最终走向身体与灵魂的蜕变。风景成为人物认识自我、探寻自我的途径。
樊艳梅
关键词:风景感官神性乌托邦
勒克莱齐奥作品中自然空间的构建被引量:6
2013年
从七十年代中期《另一端的旅行》(1975)的创作开始,自然空间在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叙事空间,与前期创作中的现代都市空间相对立。作者秉承了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希腊思想家的思想,将作为原型的自然四元素土、水、火、气与具体的自然如大地、大海、天空等联系起来,构建了诗意的自然空间,在此,人物重新缔结与世界断裂的关系。外在的自然空间与人物内在的精神空间彼此呼应,成为引导人物走向精神启悟的神性空间。
高方樊艳梅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自然元素自然空间
试论勒克莱齐奥小说叙事中的“记忆”——基于《寻金者》的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在勒克莱齐奥家族自传性小说写作中,记忆有着特殊的位置。本文以勒克莱齐奥的《寻金者》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其相关作品,就记忆在其小说叙事中的功能、手段、生成性与价值加以探讨,指出在《寻金者》中,一方面,记忆结构并推动叙事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记忆的复现与转换,赋予叙事不断的生成力和创造力。在勒克莱齐奥的小说创作中,记忆有着多重的维度,通过小说的叙事,将历史事件、个人经历与记忆交汇在一起,赋予记忆的相关维度以明确的价值。
许钧高方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写作记忆叙事
勒克莱齐奥小说人物论被引量:2
2017年
勒克莱齐奥的小说创作具有介入的立场,直面人的存在,人的苦难,尤其关注处于主流文明之外的世界,关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弱势群体与边缘人。对人之存在的关注与关怀,构成了勒克莱齐奥写作的一个基点。勒克莱齐奥在小说书写中格外注重人物的塑造,人物的塑造不仅起到推动叙事的作用,更承载了作家对人类文明的思考。本文拟对勒克莱齐奥的小说进行整体考察,梳理其中多种多样且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将其中的代表人物分为三类:坚守、传承传统的老人,个性觉醒的女性,以及与他者相遇的行者。旨在通过考察分析三类人物的个性、追求与价值,揭示作家对弱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关注,展现作家对人类必定走向和平与自由的坚定信念。
高方许钧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人类文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