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

作品数:643 被引量:4,056H指数:25
相关作者:胡德林方林森王长江王春华余又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0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9篇细胞
  • 54篇糖尿病
  • 53篇糖尿
  • 45篇肿瘤
  • 38篇免疫
  • 36篇蛋白
  • 36篇基因
  • 29篇手术
  • 28篇血管
  • 26篇动脉
  • 26篇疗效
  • 25篇耐药
  • 24篇病患
  • 23篇切除
  • 22篇肾病
  • 22篇慢性
  • 20篇血清
  • 18篇术后
  • 17篇血液
  • 15篇脂联素

机构

  • 150篇安徽医科大学...
  • 90篇安徽医科大学
  • 77篇安徽省立医院
  • 7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3篇皖南医学院弋...
  • 40篇蚌埠医学院第...
  • 3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6篇蚌埠医学院
  • 1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皖南医学院
  • 10篇淮北市中医院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池州市疾病预...
  • 8篇安徽医学高等...
  • 8篇安徽中医药大...
  • 6篇亳州市人民医...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0篇胡德林
  • 19篇方林森
  • 18篇王长江
  • 18篇王春华
  • 18篇余又新
  • 17篇章秋
  • 17篇徐庆连
  • 15篇王佑民
  • 14篇叶山东
  • 14篇李家斌
  • 14篇时照明
  • 13篇翟志敏
  • 12篇许戈良
  • 12篇张晓梅
  • 12篇孙卫华
  • 12篇胡红琳
  • 11篇朱启星
  • 10篇朱中平
  • 8篇纪涛
  • 6篇肖玉周

传媒

  • 62篇安徽医科大学...
  • 45篇安徽医学
  • 24篇中国临床保健...
  • 15篇蚌埠医学院学...
  • 14篇安徽医药
  • 13篇河北医学
  • 1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0篇中华医院感染...
  • 10篇临床和实验医...
  • 10篇现代生物医学...
  • 9篇皖南医学院学...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8篇中医药临床杂...
  • 7篇中国糖尿病杂...
  • 6篇医学综述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18篇2016
  • 34篇2015
  • 48篇2014
  • 40篇2013
  • 60篇2012
  • 65篇2011
  • 38篇2010
  • 31篇2009
  • 28篇2008
  • 30篇2007
  • 40篇2006
  • 41篇2005
  • 25篇2004
6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门脉癌栓、无门脉癌栓、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3%(33/53),且与肝癌的肿瘤直径(χ2=10.162,P=0.002)、Edmondson分级(χ2=4.414,P=0.038)、pTNM分期(χ2=13.061,P=0.000)、有无门脉癌栓(χ2=4.098,P=0.041)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包膜有无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显示Eg5 mRNA在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无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647±0.028、0.93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Eg5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特性有关,Eg5可能作为肝癌化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卢正磊任维华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盛茂林
关键词:驱动蛋白肝细胞肝癌
胃癌前病变转归的前瞻性随访研究
1996年
为评判胃癌前病变的恶性倾向,对加208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前瞻性随访5年。在随访的后3年,采用内镜下胃粘膜内注墨法标记胃癌前病变的范围,定期原位取材,追踪观察胃癌前病变的转归。
许建明吴继锋谢惠君胡乃中
关键词:癌前病变转归随访
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收治18例通过内镜治疗的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经内镜治疗的患者中,16例(88.9%)治愈,1例(5.6%)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死亡,1例患者经治疗病情恶化,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治愈,胎儿共死亡3例(16.7%)。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早期介入,既解除了胆胰开口的梗阻,又降低了胆胰管内压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纪涛汤志刚邱陆军黄强陈炯
关键词:妊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染色法特异性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提高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率。方法随机选取浸润型肺结核患者57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患者28例,痰涂片阴性患者29例;对照组13例,为呼吸道其它细菌感染者。受检者晨起留取痰液,高温高压后与标本等量的5%次氯酸钠溶液混合,离心后分别行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结果 57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中,28例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仍阳性;在29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中,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15例阳性。13例呼吸道其他细菌感染者者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与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异性,显著提高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率。
杨江华朱晓玥王文节
关键词:肺结核抗酸染色免疫荧光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疗效、VAS及JOA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7
2017年
近年来,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是一种从间接椎间盘减压技术转变成从椎间孔入椎管内实施直接神经根松解及减压技术,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显著优势,逐渐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此外,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也逐渐得到延伸,从仅限于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P)直至不同类型的LDHP,同时包含经皮椎间孔扩大成形术以治疗LDHP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
刘东旗申才佳张敬堂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管狭窄
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的信度和平行效度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新编制的“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重测信度、内部一致信度和平行效度 ,为应用该评定表在婴儿期筛查脑瘫提供简便、可行的工具。方法 对 16例 6~ 9个月龄的脑瘫患儿间隔 1~ 2周评定“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的重测信度 ,对 36例 1岁内脑瘫患儿检查 ,计算Kuder Richardson系数 (rKR2 0 ) ,评价内部一致性信度。对 16例 6~ 9个月的脑瘫患儿和 6 8例 6个月正常婴儿分别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和Morgan等编制的“早期运动模式量表”进行评定 ,分析两者评分相关性和对脑瘫患儿的区分能力。结果 “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重测一致率为 97.1% ,Kappa值为 0 92 ;运动里程碑和神经反射 (原始反射与姿势反应 )rKR2 0 分别为0 5 4和 0 6 9。与“早期运动模式量表”同时对脑瘫患儿评分的相关系数为 0 85 (tr=3.0 5 34,P =0 0 0 0 ) ,“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和“早期运动模式量表”对脑瘫患儿的区分能力分别为 10 0 % (16 / 16 )和 87.5 % (14 / 16 )。结论 “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表”信度满意 ,其平行效度不低于国外用于脑瘫早期筛查的量表。
陶芳标许进邓国支倪进发尹惠萍徐业清刘兆芳徐志一
关键词:信度
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462例,男258例,女20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3岁。突出间隙自L1,2至L5,S2共 499个,其中突出物直径≥10 mm 141例,髓核脱出15例,手术后复发15例。患者俯卧于CT检查 台上定位扫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路径,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双针联合靶穿刺,同 时加局麻药试验,观察15-20min,确信无“腰麻”体征后,将胶原酶分别注射到突出物内及其表面。结 果 首次穿刺失败6次,穿刺成功率98.8%。术后经5-24个月随访,优321例,良105例,可25例, 差11例,优良率92.2%,有效率97.6%。其中90例于注射胶原酶2-12个月复查CT,显示突出物消 失44例,缩小50%-90%40例,无明显变化6例。结论 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 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影像学改变显著,适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 经济的治疗方法。
陈家骅汤健刘斌查日俊李元海汪先贵张健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CT引导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21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前、术后7d、15d和3个月,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46±1.55×109/L、8.02±4.09×109/L、5.64±2.16×109/L和6.95±2.62×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2.3±21.91×109/L、102.33±34.97×109/L、137.37±17.27×109/L和179.8±45.73×109/L,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红细胞计数术后与术前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疗效满意。
钱小星杨春建刘咸罗吴茂松陈克辉胡钢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症门脉高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绝经后妇女体脂分布与Leptin水平变化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体脂含量和分布指标与血清 Leptin水平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92例绝经前后妇女 ,依据绝经与否分为绝经前组 2 2例 ,绝经后组 70例。血清 Leptin及雌激素水平以放免法检测 ,同时测定其他参数。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eptin水平同体重指数、臂围等呈显著正相关。肥胖组 Leptin显著升高 ,与年龄、血压和性激素无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BMI为影响 Leptin水平的主要因素 ,参与值达到 40 .0 9%。结论 绝经后妇女体脂分布发生了改变 ,呈“苹果”型 ,提示绝经后肥胖妇女体内存在 L
丁晓颖章秋王长江陈明卫储小宏贾丽邱明才
关键词:绝经体脂分布LEPTIN水平肥胖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对26例(46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施行后巩膜加固术,对其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总结治疗经验。结果随访1年发现术眼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与术前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有效对抗病理性近视眼眼轴的持续性增长,延缓甚至阻止屈光度的加深,是一个安全和有效的术式。
刘贺婷万茜茜陶黎明
关键词:后巩膜加固术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
共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