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5014)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季芳陈吉刚王海丽程凯许敏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万里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象山港
  • 3篇象山港海域
  • 3篇环境因素
  • 3篇海域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环境影响
  • 2篇环境影响因素
  • 2篇丰度
  • 2篇赤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真菌
  • 1篇中肋骨条藻
  • 1篇溶藻特性
  • 1篇溶藻细菌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球藻
  • 1篇微囊藻
  • 1篇硝化
  • 1篇硝化细菌
  • 1篇小球藻

机构

  • 6篇浙江万里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杨季芳
  • 5篇陈吉刚
  • 4篇王海丽
  • 4篇程凯
  • 3篇赵以军
  • 3篇许敏
  • 2篇许丽娜
  • 2篇屠霄霞
  • 2篇吴庆喜
  • 1篇陈福生
  • 1篇王媛媛
  • 1篇吴刚
  • 1篇焦一滢
  • 1篇赵进
  • 1篇徐玲玲
  • 1篇于风娟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5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象山港海域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分别于2007年的7月(夏季)、11月(秋季)与2008年的1月(冬季)、4月(春季)采用高保真、无扰动重力柱状取样器替代常规抓斗式采样,研究了象山港海域表层海水、上覆水及沉积物中N素转化细菌(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该海域N素转化细菌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期间,象山港海域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N素转化细菌数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0×104~2.4×104cells.ml-1和30×104~2.4×104cells.g-1。表层海水、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硝化细菌数量均值分别2.24×103cells.ml-1、3.61×103cells.ml-1和6.45×103cells.g-1,表层海水、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均值分别为4.84×103cells.ml-1、5.31×103cells.ml-1和3.12×103cells.g-1。表层海水和上覆水硝化细菌数量均值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沉积物中硝化细菌数量均值为秋季、冬季高于其他季节;冬季、春季的反硝化细菌数量高于秋季、夏季。调查期间,象山港海域的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垂直分布特征,反硝化细菌表现为表层海水高于上覆水及沉积物,而硝化细菌则表现为沉积物及上覆水高于表层海水;平面分布特征,象山港中部及支港与主港交汇处的站点N素转化细菌数量较高,近岸工农业活动造成的陆源污染及海水增养殖活动造成的养殖污染是造成此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多元统计分析表明,N、P营养盐、DO、水温、盐度、有机质污染及初级生产力等是影响象山港海域N素转化细菌分布的主要因素。
王海丽杨季芳陈吉刚石刚德冯辉强
关键词:象山港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环境因子
一株新型寄生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被引量:4
2010年
从宁波象山港分离得到1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细菌,命名为XD-G.该菌株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1115)的溶藻效果较好,感染1 d后,藻细胞基本裂解,叶绿素a减少达66.5%.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菌株XD-G感染9 h后的中肋骨条藻切片,发现藻细胞内有大量细菌出现,由此推测,菌株XD-G是1种寄生性溶藻细菌.菌株XD-G不但能裂解中肋骨条藻及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icum),而且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 wo)也有一定的溶藻效果.
许丽娜程凯许敏赵以军杨季芳陈吉刚吴庆喜
关键词:赤潮溶藻细菌中肋骨条藻寄生
一株溶铜绿微囊藻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6
2010年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真菌,命名为J20。经形态学和18srDNA序列对比分析鉴定,J20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iium)。研究了J20菌株对铜绿微囊藻DS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D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实验第3天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叶绿素a减少达82%;该菌株培养物的最低有效抑藻效应浓度为1∶100(即向100mL藻液中加入1mL菌液);该菌株通过分泌胞外产物的方式溶解铜绿微囊藻且溶藻物质主要为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
焦一滢赵以军许敏程凯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象山港海域硫酸盐还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1年
分别于2007年7月(夏季)、11月(秋季)与2008年1月(冬季)、4月(春季),调查了象山港海域的水样(表层海水和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样及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实测值的变化范围为30~2300cells·ml-1,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高于上覆水及表层海水;硫酸盐还原菌丰度的平面分布均呈现不均匀状态,人类开发活动较多的地区明显高于其他站点。根据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对底质进行腐蚀性评价结果表明,象山港大部分范围底质具有中等强度腐蚀性。有机质污染、水温、pH是表层海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上覆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与上覆水的营养盐(NO2--N、NH4+-N)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与沉积物中的石油类呈显著正相关(P<0.05)。
王海丽杨季芳
关键词:象山港硫酸盐还原菌环境因素
象山港海洋病毒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分别于2007年的7月(夏季)、11月(秋季)与2008年的1月(冬季)、4月(春季)采集样品,研究了象山港海域的水样(表层海水和上覆水)中的浮游病毒及沉积物中的底层病毒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浮游病毒丰度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象山港海域表层海水、上覆水及沉积物样品中浮游(底层)病毒丰度实测值的变化范围为6.48×104~1.01×108cells/mL,均值分别为1.55×107,1.03×108,1.13×108cells/mL.季节分布特征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病毒丰度垂直分布表现为上覆水均大于表层海水;平面分布均为从港底到港口递减、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电厂附近海域出现较高值的趋势.近岸人类活动的陆源污染及水产养殖污染是造成此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溶解氧、水温及叶绿素a是制约表层海水浮游病毒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盐含量及浮游细菌丰度是制约上覆水中浮游病毒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积物中的病毒丰度与细菌丰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
王海丽杨季芳屠霄霞陈吉刚冯辉强
关键词:象山港海洋病毒丰度环境因素
1株新型小球藻病毒的分离
2010年
以常见淡水普通小球藻为材料,用反冲超滤法从自然水体中分离到1株能裂解普通小球藻的病毒,并用空斑法对病毒进行了纯化,命名为WH-1株.电镜观察显示,WH-1株病毒为球形多面体结构,直径约为21 nm;噬藻斑显示,64 h后所形成的空斑直径约为3 mm.由于与已报道的小球藻病毒株具有明显的差异,认为WH-1株是一种新型的小球藻病毒.
吴庆喜程凯许丽娜王媛媛赵以军许敏
关键词:小球藻小球藻病毒
2株高效溶赤潮异湾藻放线菌的鉴定及溶藻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从武汉周边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具有强溶藻能力的放线菌,命名为B-10和G-11.研究了2株菌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金藻(Golden algae)的溶藻效果及溶藻方式,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株放线菌对赤潮异湾藻和锥状斯克里普藻都有较好的溶藻效果,对微小原甲藻和金藻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且在传代5次后能够保持稳定的溶藻效果,按1%的体积比接种5d后B-10和G-11对异湾藻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99.44%.通过溶藻方式研究,发现2菌株都是通过释放胞外代谢物溶藻,且胞外代谢产物对温度敏感,当温度达到100℃时会使2种溶藻物质失活.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B-10菌株属于链霉菌属的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类群,菌株G-11属于链霉菌属的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类群.
于风娟徐玲玲程凯吴刚杨季芳陈吉刚赵进
关键词:赤潮异湾藻链霉菌
象山港海域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1年
于2007年的7月(夏季)、11月(秋季)与2008年的1月(冬季)、4月(春季)用高保真、无扰动重力柱状取样器替代常规抓斗式采样,首次系统研究了象山港海域的水样(表层海水和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细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细菌丰度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象山港海域的细菌的丰度较高,象山港海域的富营养化较严重。调查期间象山港海域水样及沉积物样品中细菌丰度实测值的变化范围为1.50×105?9.78×1010个/mL(个/g),总均值为2.76×109个/mL(个/g);季节分布特征为夏季(7月)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赤潮的暴发导致春季(4月)的调查结果最低。浮游细菌丰度表现为底层均大于表层的垂直分布特征;平面分布特征均为从港顶到港口递减、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电厂附近海域出现较高值的趋势,近岸人类的工农业活动造成的陆源污染及海水增养殖活动造成的养殖污染是造成此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多元统计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营养盐(N、P)、pH以及有机质污染等是影响该海域细菌丰度的最主要因素。
杨季芳王海丽陈福生屠霄霞陈吉刚冯辉强
关键词:象山港海洋细菌丰度环境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