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39)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林贵黄培希曹丽娟周亚张士民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莎士比亚
  • 2篇改编
  • 1篇莎士比亚研究
  • 1篇身份构建
  • 1篇神经症
  • 1篇诗歌
  • 1篇女性教育
  • 1篇宗教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透视
  • 1篇现当代
  • 1篇美国诗歌
  • 1篇经典诗歌
  • 1篇国诗
  • 1篇妇女
  • 1篇《驯悍记》

机构

  • 3篇东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2篇黄培希
  • 2篇杨林贵
  • 1篇周亚
  • 1篇曹丽娟
  • 1篇张士民

传媒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莎士比亚...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驯与训——《驯悍记》中近代早期妇女之身份构成被引量:4
2015年
莎士比亚的《驯悍记》揭示了近代早期妇女的教育与其主体构成的关系。通过妇女以驯与训的形式接受的教育在她们的身份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折射出该剧女性角色的受教育问题。教育成为资本主义初期妇女的"职业"以及家庭身份的重要决定因素。该剧通过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妇女地位戏剧化的塑造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职业以及道德身份的流变性。即是说,妇女在新的社会分工中"贤妻"和"花瓶"两个角色同时得到了强化和挑战。换个角度讲,那个时代划分妇女职业的传统类别,既在某种范围内得以固化,又在其他方面遭到瓦解。
杨林贵周亚曹丽娟
关键词:莎士比亚《驯悍记》女性教育身份构建
莎士比亚跨越时空——阐释、改编与传播——从2011年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看国际莎士比亚研究
2012年
2011年10月14~16日,东华大学隆重召开了主题为“莎士比亚跨时空的意义”的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阐释研究不仅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前提,也是莎士比亚研究的基础一环,是莎士比亚研究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新的文学研究视角的出现,学者们不断将莎士比亚作品置于新的背景之中,并从新的视角对其加以阐释。改编是一种传承,是莎士比亚作品跨越时空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改编的理解及其遵循的原则研究将为改编提供理论指导。而对改变后作品的研究,将促进改编质量的提高。莎士比亚作品的传播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集中体现。对如何在异域文化中培养适合传播莎士比亚的语境,对改编作品的本土化思考,以及传播手段的研究,都必将促使莎士比亚更好地跨越时空,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培希杨林贵
关键词:莎士比亚改编
阐释、改编与传播——莎士比亚跨越时空被引量:4
2013年
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能够跨越时空,属于整个世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阐释研究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前提,是莎士比亚研究的基础一环,也是莎士比亚研究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新的文学研究视角的出现,学者们不断将莎士比亚作品置于新的背景之下,从新的视角对其加以阐释。改编是一种传承,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改编及其遵循的原则进行研究将为改编提供理论指导;对改编后的作品进行研究,将促进改编质量的提高。莎士比亚作品的传播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集中体现。对如何在异域文化中培养适合传播莎士比亚的语境,对改编作品的本土化思考以及传播手段的研究,都将促使莎士比亚得到更好的传播。
黄培希
关键词:莎士比亚改编
“神经症与宗教”的辩证统一—对美国现当代经典诗歌的文化透视被引量:1
2013年
论文从美国现当代文化语境,结合社会学、精神分析与存在分析以及批判理论,尝试探察美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内在因素。论文认为美国作家同美国社会的疏离使他们获得了创作经典作品的主题——神经症与宗教;在“神经症与宗教”的辩证统一中,美国文学经典继承了莎士比亚的审美自律,一直保持象征高于讽喻、现实与崇高同一的文学美学传统。在此基础上,论文概括分析了美国现当代经典诗歌。作为一个“社会一政治一审美的有机体”,美国诗歌揭示了时代社会的“神经症”和“宗教意识”,在再现这一现实的同时又将自身投射为“神经症”和“替代性的宗教”,并在前者艺术审美和后者信仰牵引之间记录和报道了美国“民族自我发现的经验”。
张士民
关键词:美国诗歌神经症宗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