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32)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甘文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越战小说
  • 2篇战争
  • 2篇文学
  • 1篇道歉
  • 1篇洞见
  • 1篇续写
  • 1篇一个文化
  • 1篇艺术真实
  • 1篇越南战争
  • 1篇越战
  • 1篇责任伦理
  • 1篇战争伦理
  • 1篇政治
  • 1篇政治逻辑
  • 1篇屠杀
  • 1篇诺曼·梅勒
  • 1篇权力政治
  • 1篇作家
  • 1篇文本
  • 1篇文本阅读

机构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甘文平

传媒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个文化、政治、文学命题——解答诺曼·梅勒的《我们为什么参加越南战争?》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梅勒《我们为什么参加越南战争?》中设问命题的相关论述,本文认为该命题的答案涵盖以下三个部分:续写美国的"荒原——边疆"文化传统、演绎美国的现代政治逻辑、凸现作者的文学批判精神,答案的核心是揭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霸权思想、殖民意识。该答案是通过将小说放在美国文化的宏观背景中,运用历时和共时双重解析视角的途径获取的。
甘文平
关键词:政治逻辑文学批判
战争伦理与美国越战小说批评
2018年
本文从战争伦理视角解读美国越战小说。战争伦理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等,它们分别讨论发动战争的理由的正义性问题、战争过程中手段的正义性问题、战争结束后的责任性问题。美国越战小说不仅反映了战争与美国政治和文化的关系,而且表达了战争本身的伦理问题,包括美国政府和美国士兵在越战中的伦理取向问题。战争伦理视角能够帮助读者从美国越战小说中解读出新的意义维度。
甘文平
关键词:战争伦理
续写、新见、展望——2007—2017年国内越战文学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了2007—2017年间中国学者研究美国越战文学的概貌。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研究的视域涵盖越战文学中的主要文类;研究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持续关注美国越战文学和越战文学研究既有助于中国学者了解中国越战文学研究的前期成果,也为今后在该领域进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甘文平王锐
关键词:文本阅读
文学与历史的互文——从威廉·凯利为“美莱大屠杀”道歉谈起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从“威廉·凯利为越战期间参与‘美莱大屠杀,道歉”的新闻消息出发,将历史人物威廉·凯利、越南战争、叙写越战的小说《林中之湖》结合起来,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在历史与文学的互文关系中,历史书写和小说审美存在共性特征.小说《林中之湖》在“重访”历史人物和威廉·凯利事件及越战时尊重并反映二者的历史真实性.小说在揭露越战中“美莱大屠杀”的真实本质时实现了对历史与文学互文关系的建构.
甘文平
关键词:权力政治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解读越裔作家阮清越的越战小说《同情者》中的“中国形象”被引量:1
2019年
越战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西方视角下的越战文学更多地展现美国人记忆中的越战,反映越战对美国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美国越裔作家阮清越在2016年凭借其处女作越战小说《同情者》拿下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它与其他越战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讲述越战中越南难民生活状态的同时,多次提及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中国形象"。本文详细解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特征及其内涵的变化,以加深中国读者对越战文学中"中国形象"书写的审视与理解,引起中国读者对其背后社会历史与文化形态的深刻关注。
甘文平李圻
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洞见——评格雷厄姆·格林的《沉静的美国人》被引量:2
2011年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主题思想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他因此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沉静的美国人》是格林的代表作之一。当我们将该小说放到二战以来世界历史和英美文学的双重语境中时,我们发现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世界历史图景,而且还开启了美国越南战争文学。《沉静的美国人》因此被西方学者视为最早的越战文学作品,并且是最优秀的越战作品之一。
甘文平
关键词:法越战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