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0965)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黄晓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修辞策略
  • 1篇叙事
  • 1篇延异
  • 1篇认同焦虑
  • 1篇社会文化内涵
  • 1篇书刊
  • 1篇书刊发行
  • 1篇作者之死
  • 1篇癫狂
  • 1篇晚清
  • 1篇晚清翻译
  • 1篇晚清翻译小说
  • 1篇现代叙事
  • 1篇小说
  • 1篇翻译小说

机构

  • 2篇湖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黄晓华

传媒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书刊发行与晚清翻译小说的“后现代”修辞
2012年
晚清翻译小说的修辞策略有着较明显的"后现代"色彩。作为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中介,当时的书刊发行对这种"后现代"修辞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书刊编辑的视野决定了晚清翻译小说对原著及原作者的关注程度,书刊定位使翻译小说经常成为"可写文本",而书刊读者接受水平的差异性则使翻译小说的意义不断"延异"。晚清书刊成为翻译小说实现"双重解构"的重要推手,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直接相关。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这种"后现代"修辞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被"现代性"规训。
黄晓华
关键词:晚清翻译小说
中国现代癫狂叙事的修辞策略与认同困境被引量:2
2011年
作为社会对个体、理性对非理性的双重排斥的结果,癫狂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而对癫狂的叙述则必然包含着作者对癫狂的情感与价值判断。这种潜含在叙述对象与叙述行为中的多重矛盾,造成现代癫狂叙事的修辞困境,折射出现代主体的认同焦虑。中国现代癫狂叙事的寓言化修辞、诗意化修辞与写实化修辞中的意义悬置、话语代理以及距离调控,正是现代主体在文化、审美与伦理等方面的认同焦虑的修辞反应。这些修辞策略在纾缓作者认同焦虑的同时,丰富与深化了现代癫狂叙事乃至现代叙事的文化与心理内涵。
黄晓华
关键词:修辞策略现代叙事癫狂社会文化内涵认同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