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16202)

作品数:9 被引量:201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振岐牛永春任惠莉陈耀锋郭东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小麦
  • 3篇杂交
  • 3篇抗条锈
  • 3篇抗条锈基因
  • 3篇创制
  • 2篇锈病
  • 2篇锈菌
  • 2篇遗传学
  • 2篇水稻
  • 2篇条锈病
  • 2篇条锈菌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遗传
  • 2篇细胞遗传学
  • 2篇小黑麦
  • 2篇六倍体
  • 2篇六倍体小黑麦
  • 2篇抗病
  • 2篇抗病基因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榆林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李振岐
  • 3篇牛永春
  • 3篇宋运贤
  • 3篇李春莲
  • 3篇韩德俊
  • 3篇郭东伟
  • 3篇陈耀锋
  • 3篇任惠莉
  • 2篇亢福仁
  • 2篇王石平
  • 2篇陈晓红
  • 1篇商鸿生
  • 1篇胡宝忠
  • 1篇徐智斌
  • 1篇孔凡娜
  • 1篇吴立人
  • 1篇吴金红
  • 1篇井金学
  • 1篇储昭晖
  • 1篇彭开蔓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抗病与感病近等基因系SSH文库构建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为分析条锈菌诱导下的小麦抗病与感病近等基因系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接种小麦条锈菌CY26小种的抗病近等基因系Yr4/6×Taichung 29幼苗叶片cDNA作为实验方,接种CY26的感病亲本Taichung 29幼苗叶片cDNA为驱动方,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一个包含1 300余克隆的消减文库。对文库中600个克隆进行了反向Northern点杂交筛选,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了Northern杂交验证,获得显著差异的克隆12个。经测序和BlastX分析,其中6个差异表达序列的推测产物分别为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过氧化氢酶、硫氧还蛋白、RNA结合蛋白、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热激蛋白。除亮氨酸重复序列为信号传导类蛋白外、其他几个均为抗病防御类蛋白。
舒伟陈晓红牛永春
关键词:小麦近等基因系抑制消减杂交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 Ⅱ.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正、反交F1减数分裂中期 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表明,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2种杂交方式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异,前者单价体数目多于理论值,后者则少于理论值,但二价体数目两者都少于理论值。同时后者多价体和环状二价体的数目要高于前者。另外,2种杂交方式均出现了一定数量染色体配对异常情况。
陈耀锋宋运贤亢福仁李春莲郭东伟李振岐韩德俊任惠莉
关键词:小麦六倍体小黑麦杂交细胞遗传学
小偃6号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被引量:13
2006年
用小麦条锈菌CY29-mut3、CY28、CY27和CY25分别接种小偃6号、铭贤169及其F2代各株系,在常温下(15~17℃)和高温下(20~22℃)进行了小偃6号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常温下,小偃6号对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在高温下,其抗病性由2对或3对基因控制,但其正反交的作用方式不同,抗锈性也可能与细胞质遗传有关;筛选到与抗条锈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命名为OPT17650、OPC111000。同时,具有长穗偃麦草血缘的小麦品种小偃22对OPC11进行了验证,明确了其在分子辅助育种中的价值。
孔凡娜徐智斌姚秋燕王美南井金学商鸿生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RAPD
水稻全生育期均一化cDNA文库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46
2002年
以优良杂交水稻的恢复系明恢63为材料,构建覆盖水稻基因组的cDNA文库,用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选择水稻全生育期过程中的9个时期的不同组织和病原诱导的组织分别构建了15个定向cDNA文库.依据基因组DNA饱和杂交的原理,将从15个独立的cDNA文库中提取的质粒混合,并与固定在磁珠上具有互补性的2份基因组DNA亲和体系饱和杂交,收集杂交组分中的质粒并重新转化大肠杆菌,获得全生育期均一化cDNA文库.该文库平均插入片段1.4 kb,含62000个克隆子.反向Northern杂交显示,该文库收集了众多表达丰度极低的基因以及特异表达的基因.对文库中随机的10750个克隆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比较后获得6399条非重复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非重复序列占59.5%,.目前,用该文库制作的cDNA芯片已被用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储昭晖彭开蔓张利达周斌魏君王石平
关键词:水稻CDNA文库DNA芯片全生育期功能基因组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 Ⅲ.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细胞遗传学初步鉴定被引量:5
2003年
 从六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选育了9个具不同抗条锈特性的新种质,对其细胞学和主要性状特点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抗条锈新种质材料的田间表现无不良的农艺性状;细胞学初步鉴定表明,WT341为小麦-黑麦代换系,其余8个材料为小麦-黑麦易位系,并且这一易位不同于1B/1R易位。
宋运贤李春莲陈耀锋任惠莉亢福仁韩德俊郭东伟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六倍体小黑麦细胞遗传学条锈病遗传育种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2(t)的精细定位被引量:86
2002年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2 (t)进行精细定位 ,将 Pi- 2 (t)定位于分子标记 RG6 4和 AP2 2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 0 .9c M和 1.2 c M。该研究建立了 Pi- 2 (t)基因和分子标记之间的紧密连锁 ,为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 ,以及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吴金红蒋江松陈惠兰王石平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 Ⅰ.外缘抗条锈基因的导入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多元回交和花培纯合 ,将小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 ,获得了 12个在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菌流行小种免疫的新种质 ,其中 8个新种质在苗期对流行小种高抗。研究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杂交特性结果表明 ,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两种杂交方式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 ,但前者种子发育好 ,出苗率高 ,后者种子胚乳发育不良 ,出苗率低。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 ,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 ,种子出苗率较好。
陈耀锋宋运贤李振岐陆和平郭东伟韩德俊李春莲任惠莉
关键词:小麦杂交抗条锈基因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1年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是分子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抗病反应中的功能研究为揭示植物抗病反应机制和有效一控制植物病害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R基因的成功克隆方法和克隆新策略,对R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对通过遗传工程途径发展R基因介导的抗病植物新品种进行了展望。
李文凤牛永春吴立人
关键词:植物抗病基因克隆
用变性PAGE-银染法鉴定小麦抗条锈基因Yr5的RAPD标记被引量:26
2004年
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的供体亲本Triticumspeltaalbum作为对照 ,对近等基因系Yr5 6×AvocetS和感病亲本AvocetS进行RAPD分析。扩增产物用 4%变性PAGE分离 ,银染显色。在变性PAGE上可以检测到 50~ 10 0条带 ,是琼脂糖凝胶电泳的 5倍以上。筛选了 2 40个随机引物 ,发现 2 3条稳定的多态性DNA片段 ,初步检测表明其中6条与Yr5基因具有连锁性。用 12 1株AvocetS和Yr5 6×AvocetS杂交制备的F2 代分离群体进一步进行的遗传连锁性检测表明 ,多态性DNA片段S13 2 0 2 0 7和S13 4 83 6 3 分别与Yr5基因完全连锁和紧密连锁。结果表明 ,用变性PAGE分离PCR产物并结合银染显色 ,提高了小麦RAPD分析的多态性水平 。
陈晓红牛永春胡宝忠
关键词:PAGE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