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16208)

作品数:35 被引量:891H指数:15
相关作者:王琛柱郭予元吴孔明王桂荣娄永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昆虫
  • 8篇棉铃
  • 8篇棉铃虫
  • 6篇基因
  • 5篇植物
  • 5篇棉花
  • 4篇稻虱
  • 4篇稻虱缨小蜂
  • 4篇缨小蜂
  • 4篇天敌
  • 4篇转BT基因棉...
  • 4篇挥发物
  • 4篇基因棉花
  • 3篇水稻
  • 3篇免疫
  • 3篇抗虫
  • 3篇寄生
  • 3篇寄主
  • 3篇褐飞虱
  • 3篇飞虱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王琛柱
  • 12篇郭予元
  • 11篇吴孔明
  • 6篇王桂荣
  • 6篇娄永根
  • 5篇张永军
  • 5篇程家安
  • 4篇钦俊德
  • 4篇尹丽红
  • 4篇王武刚
  • 3篇徐广
  • 3篇杜孟浩
  • 2篇阎云花
  • 2篇陈巨莲
  • 2篇周剑
  • 2篇刘芳
  • 2篇程登发
  • 2篇董钧锋
  • 1篇张丛
  • 1篇王睿

传媒

  • 8篇昆虫学报
  • 7篇昆虫知识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棉花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4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13篇2002
  • 10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分DNA病毒及其在寄生蜂与寄主关系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01年
多分DNA病毒 (PDV)在协调寄生蜂与寄主的相互关系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PDV的特征、PDV与寄生蜂的相互关系、PDV对鳞翅目寄主的免疫抑制及发育调节等方面进行综述。
尹丽红王琛柱钦俊德
关键词:多分DNA病毒寄生蜂免疫抑制
几种生物因子对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行为生测考察了褐飞虱为害程度、水稻生育期和品种对水稻挥发物引诱褐飞虱卵期寄生蜂稻虱缨小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10头/株和20头/株为害1d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1头/株、5头/株、40头/株和80头/株为害1d的,与空白对照相比不显示明显的引诱作用.稻虱缨小蜂对TN1未处理稻株挥发物的趋性不明显,并且对不同生育期的稻株亦无明显差异;但受褐飞虱为害后,生育期60d的稻株比90d的对稻虱缨小蜂具更强的引诱作用.不同品种未处理稻株间,TN1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地比Nabeshi强,而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受到褐飞虱为害后,品种间的差异趋于明显.汕优63比TN1具更强的引诱作用,而Nabeshi、IR26和丙97-59等品种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则明显弱于TN1.
马波娄永根程家安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水稻品种褐飞虱稻虱缨小蜂水稻挥发物
寄生性天敌寄生行为及研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5
2005年
作为调节和利用寄生性天敌以控制害虫为害所需的重要基础信息之一,寄生性天敌的寄生行为已有70多年的研究历史。至今在这一领域的很多研究方面,包括寄生性天敌的寄主选择行为、寄主块离开行为、窝卵数以及行为的进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寄生性天敌的寄主选择行为及寄主块离开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娄永根汪霞杜孟浩周国鑫王霞
关键词:寄生性天敌寄主选择行为
PBAN及其对昆虫性外激素的调控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综述了性外激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 (PBAN)及其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产生的调控 ,包括PBAN的结构、产生、转运、作用方式及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性外激素合成的作用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丛王琛柱
关键词:PBAN性外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昆虫
植物次生物质对烟青虫和棉铃虫食物利用及中肠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5
2002年
用分别添加 0 5 % (干重比 )棉酚、烟碱、番茄苷和辣椒素 4种植物次生物质的人工饲料饲养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 ta和棉铃虫H .armigera 5龄幼虫 48h ,测定这些次生物质对烟青虫和棉铃虫的营养效应和中肠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及羧酸酯酶 (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浓度下 ,棉酚可显著降低烟青虫的相对消化率 ,但对棉铃虫却有助食作用 ;番茄苷抑制烟青虫的取食和生长 ,对其近似消化率和食物利用率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食物转化率有明显升高 ,对棉铃虫的各营养指标无显著影响 ;烟碱对烟青虫和棉铃虫的相对生长率均无影响 ;辣椒素使烟青虫的取食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对棉铃虫的取食量无影响 ,但引起其相对消化率的提高。由此可见 ,棉铃虫对 4种次生物质有普遍的适应性 ,而烟青虫只对寄主植物所含的烟碱和辣椒素有较好的适应性。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中肠CarE活性不受 4种次生物质的影响 ,烟碱和辣椒素对烟青虫GST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番茄苷对烟青虫GST活性则有抑制作用 ,4种次生物质对棉铃虫GST均无显著影响。
董钧锋张继红王琛柱
关键词:植物次生物质烟青虫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
寄生蜂多分DNA病毒对寄主昆虫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多分 DNA病毒(PDV)是在膜翅目姬蜂科和茧蜂科寄生蜂体内的一类很独特的病毒。寄生蜂产 卵时,PDV随同卵和萼液一起被注射入寄主体内,能干扰寄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该病毒直接侵染 或间接作用于血细胞,主要是浆细胞和颗粒细胞,导致血细胞变圆或凋亡。PDV也能抑制血淋巴酚氧化 酶活性,诱导抗菌因子的大量合成。最近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基因的表达和伴随寄主血细胞功能失常 的分子事件上。一些寄生蜂的PDV与其他因子,如卵巢蛋白、畸形细胞或蜂毒等协同发挥作用。
周剑尹丽红王琛柱
关键词:多分DNA病毒体液免疫免疫抑制寄生蜂寄主昆虫
昆虫对植物蛋白酶抑制素的诱导及适应机制被引量:17
2003年
植物蛋白酶抑制素是植物重要的防御物质之一 ,一般是分子量较小的多肽或蛋白质 ,能够与昆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形成复合物 ,阻断或削弱蛋白酶对食物中蛋白的水解 ,使昆虫厌食或消化不良而致死。植物蛋白酶抑制素在植物体内一般是诱导表达的 ,昆虫取食危害后 ,导致某些植物在伤口产生一种寡聚糖信息素———蛋白酶抑制素诱导因子 ,蛋白酶抑制素诱导因子诱导叶片局部产生植物蛋白酶抑制素 ,并刺激产生信号物质系统肽 ,通过十八烷酸途径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产生茉莉酸 ,茉莉酸与受体结合 ,活化植物蛋白酶抑制素基因。昆虫在长期取食植物蛋白酶抑制素后会在生理及行为上产生适应性而导致不敏感 ,适应方式主要包括 :(1)改变肠道蛋白酶对蛋白酶抑制素的敏感性 ;(2 )水解蛋白酶抑制素 ;(3)过量取食及干扰产生蛋白酶抑制素的信号通道。由于昆虫能够对植物蛋白酶抑制素产生适应 。
宗娜阎云花王琛柱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
华北地区昆虫秋季迁飞的雷达观测被引量:24
2001年
1 999年 9~ 1 0月利用昆虫雷达对华北地区昆虫秋季回迁的观测表明 ,秋季迁飞主要发生于 1 9:0 0~ 0 5 :0 0时 ,飞行高度一般在 3 0 0~ 2 0 0 0 m。迁飞方向与风向一致 ,多为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飞。运行速度和飞行高度成正相关 ,迁飞个体的平均运行速度由 3 92 m高度的 4 .8m/s增加到 2 0 0 0 m处的 2 7.8m/s。空中灯光诱捕表明 。
吴孔明程登发徐广翟保平郭予元
关键词:雷达观测秋季
Gβ_1γ_2蛋白的纯化及其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互作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对G蛋白β1γ2亚基及偶联组分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离体昆虫细胞Sf9(Spodoptera frugiperda,秋粘虫卵巢细胞)或H5(Trichoplusiani,粉纹夜蛾细胞)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了G蛋白β1γ2亚基.用Ni—NTA亲和层析柱,经快速蛋白纯化技术(FPLC)获得高纯度的Gβ1γ2.活性测定表明,纯化的Gβ1γ2能显著刺激腺苷酸环化酶(AC2)的活力.应用基于表面胞质团共振现象的BIAcore技术,采用生物传感芯片NTA(biosensor chip NTA)直接证明腺苷酸环化酶2(AC2)的胞质末端C2区域为G蛋白β1γ2亚基的结合区,从而明确了二者互作的活性位点和结合位点同位于该区域.
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G.Weng
关键词:腺苷酸环化酶互作关系G蛋白结合位点信号传导
棉铃虫中肠氨基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4
2003年
通过简并引物PCR结合RACE技术 ,从棉铃虫中肠中克隆了 1个氨基氨肽酶N基因 ,该基因全长 30 4 3bp ,阅读框包括 2 85 6bp ,编码 95 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 10 8.3kD ,等电点为 5 .2 9。序列中具有谷氨酸锌化氨肽酶的保守结构GAMEN以及锌结合位点HEXXHX18E。N 末端 2 0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的特征 ,C 末端 2 5个氨基酸具有明显的亲脂性 ,并且具有跨膜特征。该基因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 ,序列号为 :AY1810 2 6。
王桂荣梁革梅吴孔明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中肠N基因基因克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