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XJC720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陆永胜代玉民刘小伟董甲河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学院南京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心学
  • 3篇省察
  • 2篇学政
  • 2篇阳明心学
  • 2篇特质
  • 2篇图式
  • 2篇明心
  • 2篇本体论
  • 2篇标实
  • 1篇道统
  • 1篇多向性
  • 1篇养德
  • 1篇养身
  • 1篇养生
  • 1篇意境
  • 1篇意蕴
  • 1篇语境
  • 1篇遮蔽
  • 1篇致用
  • 1篇儒家

机构

  • 13篇贵阳学院
  • 9篇南京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1篇陆永胜
  • 1篇董甲河
  • 1篇刘小伟
  • 1篇代玉民

传媒

  • 4篇贵阳学院学报...
  • 2篇王学研究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承载、遮蔽与呈现:论“气”在阳明心学中的效用与价值
2014年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融合知行与格致的多向性心本体论,而"气"在其中的效用与价值尚未阐明。经梳理,"气"分"意气"、"气质"与"气象"三个层面,其中,"意气"是多向性心本体界的现实性承载;"气质"的差异性与阶次性割断了多向性心本体界的连续性与一体性,"气质"的波动性则打乱了此心本体界在道德层面的原初状态;"气象"对此心本体界以客观具象与主观体认的方式进行整体呈现。
代玉民陆永胜
关键词:遮蔽
解构与重建:儒家生态伦理的困境及反思被引量:3
2014年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差等之爱建构有限度的一体之仁观,解构"仁"与"欲"的现实紧张。儒家生态伦理的建构不是断章取义后的意义串联,对之保持反思是使其更具有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意义的前提。
陆永胜
关键词:儒家生态伦理天人合一
养德与养身的合一与紧张——论邹守益心学的养生向度
2014年
邹守益作为江右王门的主要代表之一,终生有疾,并从心学角度关注儒家养生问题。他认为养德与养身是一事,由养德可以学圣,同时亦可长寿。他着重于个体生命,提出闲其物欲、敬慎之功等心学养生方法,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实践,可以实现仁者万寿无疆,世人之寿会有浅深,亦有广狭。他的心学养生是心理养生,呈现出伦理化特色,并以儒家长寿之说抵抗道教长生之说,树立儒家主体地位,但因终生病痛缠身,多次寻医问药,与儒家心学养生实践之间呈现出紧张关系。
董甲河
关键词:邹守益养德养身
王阳明龙场悟道及其实学意蕴被引量:2
2015年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一件具有重大思想史意义的事件,其价值意义在于:首先,将朱子学的外在天理安置于心体,实现本体论的转换,为其实学思想提供内在的本体依据;其次,确立了心的本体-主体地位,肯定了"民"的价值主体意识和地位,开辟了新的实学路径,从而带来阳明心学实学价值层面的新指向。龙场悟道是阳明居黔思想的标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实学思想,表征着宋代以来的理学实学向心学实学的转化。
陆永胜
关键词:龙场悟道实学
意义世界构建的多重向度——阳明心学对存在意义的诉求被引量:1
2012年
王阳明哲学构建了一个意义世界,此意义世界涵涉多个领域。阳明之"心"具有本体之心和主体之心两个层面的含义,作为本体之心,它可以向内,向外两个方向展开,作为主体之心则含有个体之心和类心两方面的意义;阳明之"物"指客观事物,但更多指向"意向客体",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后者包含事物和事实两个层面的含义;阳明之意义世界的第三向度是关系——心物关系,具体呈现为意向性。心、物及二者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心物在不同向度的合一,即意义世界的多向度构建。
陆永胜
关键词:境界
《大学》工夫诠释图式重构——以朱熹、阳明的《大学》诠释为语境被引量:4
2014年
《大学》在宋已降的经典诠释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以其工夫之道成为各种诠释话语的主题,也因此在不同的诠释视阈中呈现出不同的工夫图式,其中以朱子理学至阳明心学的诠释图式为代表,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以伦理之域的修养论为旨归,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上对朱熹工夫论的智识化诠释倾向。在此辨析基础上,新的工夫图式得以建构。《大学》工夫新图式以成德为内在理路,以逐层递进为逻辑关系,呈现出内修、外治和内圣外王一体的三重结构。新图式在某种意义上更形象地体现出宋明理学的儒学本质和特色,也对解决内圣外王的紧张提供了一条思路,因此对儒学开新与践行不无启示意义。
陆永胜
关键词:工夫图式
心·学·政——黔中王学治理思想及其特质被引量:3
2015年
"心""学""政"是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三个重要内核。"心统学政"是其思想和实践的内在维度,这一内在维度体现为"心"在"学"和"政"的领域的落实。在理论层面呈现出"心学合一"和"心政合一"两个维度的理论建构,在实践层面则呈现出"心学"和"心政"两种形态,表现为"为学"和"为政"两种活动形态。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这种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形成于中晚明时期贵州特殊的儒学环境和地缘政治生态中,同时其作为儒学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对现代社会"政治治理""民间治理""个人治理"等方面都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与意义。
陆永胜
关键词:心学
论莫友芝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莫友芝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变,艺术手法灵活,注重炼意炼字,意浓情真,创造了众多的美妙意境,韵味无穷。莫诗意境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的取境美、意与境浑的情性美和深邃悠远的韵味美三个方面。
陆永胜
关键词:莫友芝诗歌意境美学特征
明代黔中王学思想的两大特质
2016年
黔中王学思想之"心统学政"的理论特质和"重行致用"的实践特质是黔中王学自身学术品质和思想发展与具体的时代、地域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内在理论演化的必然性和外在语境促成的偶然性。"心统学政"以本心为本体依据,以致良知为心物间的功夫指向性,以知行合一为心、学、政三者间价值转换的理论依据,在理论层面呈现出"心学合一"、"心政合一"和"学政合一"三个维度的理论建构,在实践层面呈现出"心学"、"心政"和"学政"三种理论形态,表现为"修身"、"为学"和"为政"三种活动形态。"重行致用"体现于黔中王学以讲学治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并表现出黔中王学思想的政治、文化向度。这主要表现在黔中王学积极讲学以善俗化民,引领士风,建构地方秩序、民间话语等治世实践饱含着以儒学大传统涵化夷文化小传统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感,以及体现出的强烈的道统立场和国家在场意识。"心统学政"和"重行致用"体现出黔中王学的学派学术个性和时代思想的共同取向,凸显出明代黔中王学思想作为地域断代思想史的地位和价值意义。
陆永胜
关键词:特质
王阳明的艺术美论
2016年
"艺道合一"是王阳明艺术美论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诉求,"以心释艺"是其诠释方法、心学立场的体现。目标、方法、立场的辩证统一使阳明的道艺观富于辩证性:心的本体性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艺的精神附属性,取消了艺的自在独立性;心(道)作为游于艺的内在价值依据,使艺成为道的承载者或呈显为道的外化形态;由此,艺不但是对道的把握方式之一,而且透显出主体的生命意识,最终又和道圆融为一。王阳明的艺术美论既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美论的继承,也有对宋代"道"抑制"艺"的理论的突破,并因生命意识、情感的参与而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趣。王阳明的音乐美论和书画美论集中体现了上述思想,并在心学衍化史的观照下而呈现出开新的价值意义。
陆永胜刘小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