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9820003)

作品数:7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宗华鲁国东王宝华阮志平张学博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瘟病
  • 3篇稻瘟菌
  • 3篇育种
  • 3篇抗病
  • 3篇抗病育种
  • 2篇稻瘟病菌
  • 2篇水稻
  • 2篇病菌
  • 1篇稻瘟病菌生理...
  • 1篇毒性频率
  • 1篇育成
  • 1篇育成品种
  • 1篇育性
  • 1篇生理小种
  • 1篇水稻病
  • 1篇水稻病害
  • 1篇培养基
  • 1篇种质

机构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鲁国东
  • 6篇王宗华
  • 3篇阮志平
  • 3篇张学博
  • 3篇王宝华
  • 2篇陈在杰
  • 2篇郑武
  • 1篇谢联辉
  • 1篇张居念
  • 1篇沈瑛
  • 1篇袁筱萍
  • 1篇林雄杰

传媒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Journa...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国际水稻研究所部分育成品种及种质资源抗瘟性初步鉴定
2002年
用福建主要菌株评价 43份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部分育成品种及种质资源抗瘟性。结果苗期人工鉴定为高抗的有 1 2个、中抗的有 2 0个材料。高抗的材料为 5 1 73、 IR65、 IR70、 IR5 8、 PSBRC2 0、PSBRC5 4、 PSBRC2、 IR74、 IR5 2、 IR60、 PSBRC2 8、 IR2 9;其中 IR5 2、 PSBRC2 0、 PSBRC2 8、 PSBRC5 4等还在病圃中鉴定为抗叶瘟和穗颈瘟。
阮志平张居念林雄杰张学博鲁国东王宗华
关键词:种质资源稻瘟病抗瘟性抗性鉴定抗病育种
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被引量:10
2000年
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菌株 2 539W(MAT1- 1)和 6 0 2 3(MAT1- 2 )对福建省长期保存的 118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经长期保存的菌株仍具有性生殖能力 ,其可育菌株率为32 .2 % ,可育菌株的交配型均为 MAT1- 1.
王宝华鲁国东张学博谢联辉王宗华袁筱萍沈瑛
关键词:稻瘟菌育性交配型水稻病害
福建稻瘟菌毒性类型组成及其对水稻几个Pi基因的毒性频率被引量:14
2003年
稻瘟病是福建省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系统掌握稻瘟菌毒性类型组成和变化动态及其与主要抗病基因的互作特点 ,是制定抗病品种选育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本研究根据稻瘟病菌与 6个CO39近等基因系品种互作亲和性的结果 ,将1995~ 2 0 0 1年从福建采集分离的 398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为 2 6个毒性类型 ,其中毒性类型I34.1出现频率最高 ,为优势毒性类型 ,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I2 0 .1、I0 4 .1、I2 4 .1、I0 .1、I30 .1等 ;结果还发现福建稻瘟菌群体对Pi1和Pi2毒性频率较低 ,分别为7.5 3%和 11.31% ,特别是对Pi1和Pi2基因联合毒性频率仅 2 .76 % 。
鲁国东郑武阮志平陈在杰王宗华
关键词:稻瘟菌水稻毒性频率抗病育种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1、Avr-Pi2和Avr-Pi4a的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被引量:23
2002年
用CO39近等基因系品种C10 1LAC (Pi 1)、C10 1A5 1(Pi 2 )、C10 4PKT (Pi 3)、C10 1PKT (Pi 4a)、C10 5TTP 4L 2 3(Pi 4b)对稻瘟病菌菌株 812 78ZB15和GUY11及其有性后代进行毒性分析 ,结果表明 ,812 78ZB15含Avr Pi1、Avr Pi2、Avr Pi4a、Avr Pi4b无毒基因 ,有性后代在Pi 1、Pi 2、Pi 4a上的无毒、有毒分离比例符合 1∶1,有 8个后代个体发生了这 3个无毒基因座的重组。推断 812 78ZB15对Pi 1、Pi 2、Pi 4a的无毒性是由 3个不同的单一基因座控制的 ,且 3个基因座紧密连锁。进一步采用rep PCR法比较了亲本及其有性后代的DNA指纹 ,获得了与 3个无毒基因座紧密连锁的DNA标记 (RPF1.2 )。RPF1.2与Avr Pi1、Avr Pi2、Avr Pi4a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5 9cM、2 .2cM和 2 .2cM。 2个亲本对Pi 3、CO39均有毒性 ,对Pi 4b均无毒性 ,但是后代中出现 3个对Pi 3、1个对CO39无毒的个体 ;8个对Pi 4a有毒的个体 。
王宝华鲁国东林伟明王宗华
关键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子标记
1995-2000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动态被引量:21
2003年
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1995-2000年从福建省18个县(市)采集分离的204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25个生理小种.1995-1999年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B13为优势小种;2000年,ZC群出现频率高于ZB群,成为优势小种群,ZC13成为优势小种.最后简要讨论了近年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及鉴别品种的使用等问题.
郑武阮志平鲁国东陈在杰郑亨城王宗华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抗病育种稻瘟病
稻瘟菌产孢培养基的筛选被引量:24
2000年
采用随机区组多因素分析法对三种培养基产孢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 ,不同菌株之间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三种培养基中以燕麦片培养基产孢效果最好。但米糠培养基具有产孢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点 。
王宝华郑武鲁国东张学博王宗华
关键词:稻瘟菌培养基产孢量稻瘟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