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TY040)

作品数:14 被引量:209H指数:9
相关作者:王洪珅梁勤超韩玉姬韦晓康张文涛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体育学院成都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体育
  • 8篇传统体育
  • 7篇社会
  • 6篇文化
  • 6篇民族传统
  • 5篇民族传统体育
  • 4篇社会环境
  • 4篇体育文化
  • 4篇文化生态
  • 4篇化生
  • 4篇传统体育文化
  • 3篇少数民族传统
  • 3篇生态
  • 3篇生态适应
  • 3篇自然环境
  • 3篇族群
  • 3篇民族
  • 3篇民族体育
  • 2篇中国传统体育
  • 2篇中国传统体育...

机构

  • 10篇成都体育学院
  • 7篇成都师范学院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王洪珅
  • 6篇梁勤超
  • 5篇韦晓康
  • 5篇韩玉姬
  • 3篇张文涛
  • 2篇李源
  • 1篇徐鹏
  • 1篇杨成
  • 1篇王洪坤
  • 1篇杨一

传媒

  • 2篇体育科学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四川体育科学
  • 1篇内蒙古体育科...
  • 1篇2016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态适应被引量:10
2018年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不断适应所处生态的过程中发展的,作为一种"过程"描述和"结果"呈现的生态适应存在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以生态适应界定和类型划分为基础,从生态适应的4个维度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在演变适应的维度要突破从传统到后现代化转型的现实困境;在交互适应的维度需适应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的濡化与涵化;在策略适应的维度要整合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形态;在趋同适应的维度需拓展文化增殖的地域范围。
王洪坤韩玉姬梁勤超
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适应
现代性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的民运会出场与回归——基于贵州“独竹漂”运动的考察被引量:10
2015年
贵州赤水河流域的"独竹漂"运动,由传统社会中渡河出行的交通方式,演变成现代民运会中的表演竞赛项目,为探析少数民体育的民运会出场与回归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文本。通过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从现代性的视角对贵州"独竹漂"运动的民运会出场与回归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政府意志的推动下,"独竹漂"通过现代性转型,完成了从民间传承到民运会表演与竞赛的华丽转身,其出场是功利性的工具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带来了新生和繁荣,并由此催生了向外推广普及的发展愿景。但在民运会之后,其发展渐归常态,对外推广普及的愿望也趋于落空。为此建议:民运会后,"独竹漂"更应理性回归,坚持聚焦,突出特色优势,集中精力走小众化和区域性传承与发展之路。这对于其他任何一项意欲进入到民运会中的少数民族体育都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梁勤超王洪珅李源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民运会出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索分析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外因和历史文化背景、心理认同、自身文化娱乐性、游戏性特点及传承主体、传承方式等内因,为寻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具体方法和传承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上的帮助。
韦晓康吕琰琰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因素
城镇化转型中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迷失与复归被引量:9
2016年
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自身的行为模式、具有身体实践的社会记忆等特性。在城镇化裹挟下,我国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遭遇了发展迷失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呈现出价值取向倒置、结构功能失序、权利主体失真等迷失现象。实践主体的抽离、传承主体的断裂及传承制度的消解共同导致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迷失。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须坚守少数民族村落体育价值理念,重视村落传统文化的承续,完善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系统结构,以实现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复归。
梁勤超王洪珅李源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村落体育系统结构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本质推演被引量:31
2014年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领域之一,相关研究呈现出了多视角、多维度、多理论支撑和多学科交叉的态势。兰德尔·柯林斯从微观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学问题,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该理论中的部分内容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解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探讨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存续的动因、消亡的本质原因。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本质上只是一种仪式性的身体活动,情感能量获取是其存续的根本动因,沉降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日渐式微的本质原因。
王洪珅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族群
壮族蚂祭祀中的身体人类学意蕴解读
2021年
身体的行动中蕴含有丰富的社会文化符号成为社会文化构建的基础单元。在乡村社会祭祀中的身体行为与仪式、行为方式、行为意义以及规范对非制度形式的社会制度形成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因此,解读民间祭祀中意蕴,对于把握乡间社会的组织与秩序、推行适宜治理方略有着关键意义与作用。本文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结构论、场域理论对壮族“蚂祭”的结构及其中的身体行为进行阐释,以揭示仪式文本中与众不同的身体践行活动与社会建构的关联。
韦晓康马婧杰
关键词:社会结构身体运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被引量:71
2019年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原生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容括多种因素的社会环境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日趋增大。基于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当在自然环境维度,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体的建设和优化;在社会环境维度,进行内涵发掘,并针对传承、教育、交流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发展的生境困境。
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生态生境社会环境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轴线:生态适应被引量:9
2016年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涵,是世界体育文化生态圈的一个构成"因子"。研究从生态适应的角度切入,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纵向探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演进理路。研究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不断适应所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发展演变的,从上古时期的萌芽到古代的繁荣发展,再到近代以来的转向,都是以生态适应为演进轴线的。
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适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及纾困路径被引量:41
2020年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其在不同语境、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等问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审视,唯此,才能形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维度认知,才能使相关问题得到多元化的呈现。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立论,尝试性地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为出发点,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系列问题。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族群和传统体育4个维度提出了构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观点。探索性地给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概念和内涵,同时,剖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在4个维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即自然环境的滋养作用逐渐减弱、社会环境亟待优化和整合、族群的主体作用日渐减损、传统体育在转型中出现异变现象。最后认为:保护自然环境以巩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基,优化社会环境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存续空间,通过激发族群力量使其自觉自为,检证并调适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来摒除各种沉疴痼疾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可取路径。
王洪珅韩玉姬韦晓康梁勤超张文涛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族群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沂蒙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及传承路径分析
2014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从生态学视角对沂蒙民俗体育文化进行解读。发现:沂蒙民俗体育具有强大生命力,她既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民俗文化,更是一种体育文化,这种多元文化视角的杂糅决定了沂蒙民俗体育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沂蒙民俗体育进行整理、挖掘和传承,响应全民健身号召,推行养生体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民俗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以全国第一届红色运动会为契机,促进沂蒙民俗体育发展。
张文涛
关键词:生态文明民俗体育传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