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50703-5)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倪雪岩铃木基之吕亚林魏秀峰黄洋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昭和大学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牙周
  • 3篇牙周致病菌
  • 3篇致病
  • 3篇致病菌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口腔
  • 2篇合酶
  • 2篇12
  • 1篇牙周疾病
  • 1篇中间普氏菌
  • 1篇日本儿童
  • 1篇腔内
  • 1篇紫单胞菌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口腔内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吉林大学口腔...
  • 3篇昭和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4篇倪雪岩
  • 3篇吕亚林
  • 3篇铃木基之
  • 2篇魏秀峰
  • 1篇佐佐龍二
  • 1篇欧阳喈
  • 1篇黄洋

传媒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PCR法对日本儿童口腔内4种牙周致病菌的检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应用PCR检测日本儿童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中间普氏菌以及福赛斯坦氏菌4种牙周病致病菌,并探讨检出结果与牙周临床检查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被检儿童为昭和大学齿科病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儿童。随机选取全身健康的儿童37名作为被检对象,在上颌右侧中切牙和上颌右侧第一磨牙的近中唇、颊面采取龈上菌斑,应用PCR法检测牙周致病菌;临床检查包括口腔内检查、探诊深度及牙龈探诊后出血。结果:临床检查结果显示37名儿童均未患有牙周病。牙周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Pg检出率为21.6%,Aa、Pi、Tf三菌种检出率为55%~58%。混合牙列期Aa、Pi、Tf检出率增高和恒牙列完成期检出率减低的倾向。Pg与牙龈探诊后出血之间未见相关,而Aa、Pi、Tf的检出率呈BOP阳性部位高于BOP阴性部位的倾向。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6~18岁儿童龈上菌斑中高频度存在着牙周致病菌。为早期预防牙周病,对将来患牙周病危险性高的儿童进行早期筛查,并且从儿童时期采取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倪雪岩伊田博欧阳喈铃木基之井上美津子佐佐龍二
长春市某小学7~12岁儿童牙周致病菌分布状态调查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儿童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分布状态进行检测,探讨检出结果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春市自强小学151名7至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选择右上颌中切牙唇面和右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为被检部位,取龈上菌斑、记录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应用PCR法对两菌种进行检测。结果①儿童龈上菌斑中魄、Aa检出率为27.6%、54.3%;②6 颊面%、Aa的检出率(40.0%、57.9%)均高于1 唇面(15.5%、50.7%),P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BOP、PD、GI呈正相关;③Pg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趋势,Aa检出率在11—12岁组最高,其次为7—8岁组和9~10岁组;④BOP阳性部位Pg、Aa检出率(38.3%、65.4%)均高于BOP阴性部位(23.2%、50.5%),P〈0.05。在BOP阳性部位,随PD加深取检出率逐渐增高,特别是在PD≥4mm时,Pg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显示%检出率与BOP阳性、PD增加呈正相关。结论7—12岁儿童龈上菌斑中高频度分布着赡、Aa;上颌前牙区与磨牙区菌丛构成不同,%在磨牙区定植更早;两菌种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儿童早期采取牙周病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倪雪岩伊田博铃木基之吕亚林魏秀峰井上美津子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牙周致病菌
长春市138名7~12岁儿童口腔牙周健康状态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长春市小学7~12岁儿童牙周疾病患病状态及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大规模系统的儿童口腔疾病调查提供依据。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为被检部位,记录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联邦、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后,判断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同时取龈上菌斑、应用PCR法检测4种牙周致病菌。结果:长春儿童牙龈炎患病率98.2%,探诊后出血阳性率为29.5%。被检部位PD≥4mm比例为12.7%,磨牙区PD≥4mm比例(18.2%)高于切牙区(7.3%)2.5倍。PD值随年龄增长探诊深度加深趋势。同部位检出3种以上牙周致病菌的比例,BOP阳性部位(33.3%)高于BOP阴性部位(19.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市7~12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率高,磨牙区为牙周疾病好发部位,且患病程度重;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疾病患病率增加、病情加重倾向,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与牙周临床指标相关,提示儿童时期进行牙周病早期预防非常必要。本研究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系统的儿童牙周疾病调查奠定基础。
倪雪岩吕亚林铃木基之黄洋井上美津子
关键词:牙周疾病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牙周致病菌
长春市某小学7~12岁儿童福赛斯坦氏菌和中间普氏菌分布状态调查
2011年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儿童口腔内福赛斯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us,Tf)和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进行检测,探讨检出结果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长春市自强小学151名7至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选择右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为被检牙位,取龈上菌斑、记录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应用PCR法对儿童龈上菌斑中的Tf和Pi进行检测.结果 儿童龈上菌斑中Tf、Pi的检出率分别为40.3%(1 18/293)、46.4%(136/293);6颊面Tf、Pi的检出率分别为55.2%(80/145)、53.8%(78/145)均显著高于(1)唇面的Tf和Pi的检出率[分别为25.7%(38/148)、39.2%(5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低趋势,Tf检出率在7~8岁组最高,其次为11~12岁和9~10岁组;BOP阳性部位的Tf、Pi检出率[分别为43%(35/81)、49%(40/81)]均高于BOP阴性部位二者的检出率[分别为37%(72/194)、45%(87/194)].在BOP阳性部位,随PD加深Tf检出率逐渐增高,特别是在PD 4 mm以上时Tf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Tf检出率与BOP阳性、PD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7~12岁儿童龈上菌斑中高频度分布着Tf和Pi;上颌前牙区与磨牙区菌丛构成不同,Tf、Pi在磨牙区检出率更高,Tf的检出率与PD呈正相关,Tf检出率在7~8岁组最高,Pi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减低趋势,儿童时期进行牙周病早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倪雪岩伊田博吕亚林铃木基之魏秀峰井上美津子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儿童中间普氏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