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aWY014)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郗昕韩东一冀飞洪梦迪陈艾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言语
  • 3篇言语测听
  • 3篇测听
  • 2篇语句
  • 2篇普通话
  • 2篇汉语
  • 2篇儿童
  • 1篇动词
  • 1篇动词习得
  • 1篇动因
  • 1篇信度
  • 1篇性别
  • 1篇语言
  • 1篇语言习得
  • 1篇早期儿童
  • 1篇整句
  • 1篇天赋论
  • 1篇同质性
  • 1篇普通话儿童
  • 1篇趋向动词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冀飞
  • 3篇韩东一
  • 3篇郗昕
  • 2篇赵阳
  • 2篇陈艾婷
  • 2篇洪梦迪
  • 1篇张云秋
  • 1篇邹立志
  • 1篇周琳
  • 1篇李佳楠
  • 1篇杨仕明
  • 1篇符晶
  • 1篇程莉维

传媒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世界汉语教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儿童母语获得的机制和动因被引量:5
2007年
目前流行的儿童母语获得机制的一些理论问题值得探讨。其中,认为天赋论的现有论据不足以证明其理论主张,如果说存在一个天赋的机制制约语言获得的话,这个机制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以及它和认知机制的关系还需做进一步的思考。天赋之外的功能因素对语言的获得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至少作为动因激发了语言能力的实现。承认外在因素对语言获得的制约就是承认语言获得的可控性,这对儿童(也包括聋儿、语障儿童)进行目的性语言输入以提高儿童语言获得的速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张云秋符晶
关键词:天赋论
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整句识别的同质性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获得嘈杂语噪声背景下汉语短句识别率-信噪比(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的斜率和50%的得分所对应的信噪比(记为SNR50),并对所有短句的同质性进行评估和调整。方法采用16张(每张20句)新编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普通话短句识别表作为测试材料。选取年龄为21~25岁之间、听力/言语发育正常且日常以汉语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48名受试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在-1、-4、-7、-10dB四种信噪比条件下进行言语识别率的心理声学测量。使用Statistica7.0软件进行P-I函数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320句语句在嘈杂语噪声下的言语识别P-I函数曲线的阈值呈正态分布,斜率呈不规则分布。剔除P-I函数强健性增长(斜率>55%/dB)的语句,并保留阈值变异度在±2!内的语句,精选出同质性良好的240句。结论逐个调整每句的SNR以实现同质性,可为编制"等言语识别阈级"的句表奠定扎实的心理声学基础。
郗昕赵阳冀飞Teresa Ching韩东一
关键词:言语测听语句同质性
普通话早期儿童趋向动词习得个案研究——以“上、下”两组趋向动词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对一名1;2—3;7普通话儿童"上、下"两组共六个趋向动词的习得情况作了详尽的追踪考察,包括它们习得的时间序列、产出频率、语义发展规律等,我们发现儿童趋向动词习得在认知发展上反映出"路径→结果→时间"的隐喻投射;在语义发展上,基本上演绎了汉语历时发展上"空间→路径→结果→状态→时间"实义虚化的过程;在语法发展上,体现出"词汇范畴→词汇—语法范畴→语法范畴"的转变。总的看来,儿童的语义—语法发展跟他们的认知发展基本一致,不过语用频率因素可能压倒认知原则从而使某些词义习得违背一般的习得序列,但我们认为这些词义的语用频率之所以高,归根到底还是认知语义决定的。我们的研究支持基于认知功能的语言习得观。
邹立志周琳程莉维
关键词:趋向动词语言习得
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儿童语句测听表的标准化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研究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语句识别测听材料在学龄前儿童言语测听中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指标,并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测听结果的影响。方法招募54名北京市4-6岁听力言语正常儿童(分成4.0-、4.5-、5.0-6.0岁三组,每组18名,男女各半),应用27张中文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语句识别表,采用随机区组裂区设计,在幼儿园简易声场(本底噪声〈40 dB A)在SNR=+1、-2、-5 dB三种条件下由同一扬声器播放语句(强度固定为65 dB SPL)和噪声,由儿童复述所听到的语句,逐一计算各表的言语识别率。结果①多种信噪比下的识别率得分在各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表对学龄前儿童的识别率(performance)-信噪比(SNR)函数显示,SNR50阈值为-1.96±0.19 dB SNR,斜率为15.8%±1.1%/dB;③各表得分经"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推定在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CD)为24.6%;④4-4.5岁儿童与另两组儿童之间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另二组儿童之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 199)。男女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结论①27张中文嘈杂语噪声下的普通话语句识别表,对学龄前儿童彼此等价;②学龄前儿童50%语句识别率所对应的SNR50接近-2 dB,测试的敏感度为15.8%/dB,均低于成人水平;③男女儿童在噪声下的语句识别能力虽略有差异,但远小于信度指标所对应的24.6%的临界差值;④每表测试时间仅1.5分钟,适用于4.5岁以上的城市儿童。
郗昕陈艾婷李佳楠冀飞洪梦迪杨仕明韩东一
关键词:言语测听信度性别
嘈杂语噪声下汉语语句测听中的学习效应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验证采用噪声下语句识别表进行言语测听时是否存在"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并确定在使用本测试材料时需要几张练习表才能抵消学习效应。方法选取年龄18~25岁、听力/言语发育正常且日常以汉语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64名受试者,在-3、-5、-7、-9 dB四种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条件下进行语句识别率测试。采用32张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普通话语句识别表(每表10句,每句3~7个关键词,共50个关键词)作为测试材料。采用"拉丁方设计"编排受试者顺序和测试表序。每名受试者均在四种SNR条件下完成8个轮次的测试,测试前每种SNR条件下只用一张句表进行练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每种SNR条件下语句识别率在8个轮次之间的差异。结果在-3、-5、-7、-9 dB SNR条件下,所有受试者的平均语句识别率依次为92.2%±2.4%、68.2%±5.3%、26.1%±2.7%、9.4%±1.7%。-3、-9 dB SNR下的得分已呈现出天花板和地板效应,因而不再考察其学习效应。-5、-7 dB SNR下,8个轮次识别率得分之间方差分析的总体P值为0.001、0.090。以Post-Hoc方式两两比较-5 dB SNR下各轮次间得分的差异,发现第1、2轮次的得分与第3轮次之后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首次接受语句测听的受试者,随着对测试流程的熟悉,识别率得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表现出了"学习效应"。对于本测试材料而言,正式测听之前需要进行3张语句识别表的练习以排除学习效应的影响。
赵阳郗昕冀飞陈艾婷洪梦迪韩东一
关键词:言语测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