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语句识别测听材料在学龄前儿童言语测听中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指标,并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测听结果的影响。方法招募54名北京市4-6岁听力言语正常儿童(分成4.0-、4.5-、5.0-6.0岁三组,每组18名,男女各半),应用27张中文嘈杂语噪声下普通话语句识别表,采用随机区组裂区设计,在幼儿园简易声场(本底噪声〈40 dB A)在SNR=+1、-2、-5 dB三种条件下由同一扬声器播放语句(强度固定为65 dB SPL)和噪声,由儿童复述所听到的语句,逐一计算各表的言语识别率。结果①多种信噪比下的识别率得分在各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表对学龄前儿童的识别率(performance)-信噪比(SNR)函数显示,SNR50阈值为-1.96±0.19 dB SNR,斜率为15.8%±1.1%/dB;③各表得分经"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推定在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CD)为24.6%;④4-4.5岁儿童与另两组儿童之间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另二组儿童之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 199)。男女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结论①27张中文嘈杂语噪声下的普通话语句识别表,对学龄前儿童彼此等价;②学龄前儿童50%语句识别率所对应的SNR50接近-2 dB,测试的敏感度为15.8%/dB,均低于成人水平;③男女儿童在噪声下的语句识别能力虽略有差异,但远小于信度指标所对应的24.6%的临界差值;④每表测试时间仅1.5分钟,适用于4.5岁以上的城市儿童。
目的验证采用噪声下语句识别表进行言语测听时是否存在"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并确定在使用本测试材料时需要几张练习表才能抵消学习效应。方法选取年龄18~25岁、听力/言语发育正常且日常以汉语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64名受试者,在-3、-5、-7、-9 dB四种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条件下进行语句识别率测试。采用32张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普通话语句识别表(每表10句,每句3~7个关键词,共50个关键词)作为测试材料。采用"拉丁方设计"编排受试者顺序和测试表序。每名受试者均在四种SNR条件下完成8个轮次的测试,测试前每种SNR条件下只用一张句表进行练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每种SNR条件下语句识别率在8个轮次之间的差异。结果在-3、-5、-7、-9 dB SNR条件下,所有受试者的平均语句识别率依次为92.2%±2.4%、68.2%±5.3%、26.1%±2.7%、9.4%±1.7%。-3、-9 dB SNR下的得分已呈现出天花板和地板效应,因而不再考察其学习效应。-5、-7 dB SNR下,8个轮次识别率得分之间方差分析的总体P值为0.001、0.090。以Post-Hoc方式两两比较-5 dB SNR下各轮次间得分的差异,发现第1、2轮次的得分与第3轮次之后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首次接受语句测听的受试者,随着对测试流程的熟悉,识别率得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表现出了"学习效应"。对于本测试材料而言,正式测听之前需要进行3张语句识别表的练习以排除学习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