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6082)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倪明江赵佳飞岑可法寿春晖蔡洁聪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纳米
  • 3篇对流换热
  • 3篇对流换热系数
  • 3篇热系数
  • 3篇流区
  • 3篇纳米流体
  • 3篇换热
  • 3篇换热系数
  • 3篇CUO
  • 3篇层流
  • 2篇电热
  • 2篇遗传算法
  • 2篇溶胶
  • 2篇太阳能
  • 2篇透射
  • 2篇透射率
  • 2篇纳米溶胶
  • 2篇聚光
  • 1篇对流换热特性
  • 1篇多孔薄膜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广东省电力设...

作者

  • 9篇倪明江
  • 7篇赵佳飞
  • 4篇寿春晖
  • 4篇岑可法
  • 3篇蔡洁聪
  • 3篇王涛
  • 2篇张艳梅
  • 2篇王辉
  • 2篇张邵波
  • 2篇王辉
  • 1篇武婷婷
  • 1篇朱伟军
  • 1篇张邵波
  • 1篇王菲
  • 1篇魏葳
  • 1篇张冀翔
  • 1篇肖刚
  • 1篇王锡辉
  • 1篇寿春辉

传媒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上海电力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动力工程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能电热联产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11
2009年
该文综述了目前电热联产系统(photovoltaic/thermal,PV/T)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比较了目前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PV/T系统的发展,总结了各类(气冷式和水冷式,平板式和聚光式)PV/T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比较了各类PV/T系统的性能。为分析PV/T系统效率,详细介绍了PV/T系统效率的试验测试方法和基于辐射传递模型和热平衡模型的理论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建筑一体化的PV/T系统及聚光PV/T系统。最后,结合各类PV/T系统特点,概述了目前PV/T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赵佳飞骆仲泱蔡洁聪王辉倪明江
关键词:水冷式
CuO纳米溶胶层流区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测量了三种不同粒径(23nm,51nm和76nm)的Cu O-水纳米溶胶在层流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对比了不同纳米颗粒粒径对层流区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且在相同R...
张邵波
关键词:纳米溶胶对流换热系数层流
文献传递
倾斜降膜蒸发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电加热作为供热热源来模拟太阳能,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倾斜降膜蒸发特性,通过对蒸馏器吸热面和冷凝面划分等间距小区段,根据液膜和冷凝面的温度分布,利用Dunkle模型预测了蒸馏器的产水速率.结果表明:热流密度、单位长度给水质量流量、倾斜角度和单位长度冷却水质量流量是影响蒸馏器产水速率的主要因素;产水速率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加;在单位长度给水质量流量为5.5~10.0kg/(h.m)时,产水速率随着单位长度给水质量流量的减小呈线性增大,单位长度给水质量流量为0.7~5.5kg/(h.m)时,产水速率波动较小;在倾斜角度为15°~60°时,产水速率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冷却水均匀地流过冷凝面上表面有助于增大蒸馏器的产水速率;蒸馏器吸热面和冷凝面划分的区段越多,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越好.
倪明江王菲肖刚朱伟军王锡辉岑可法
关键词:热流密度
基于遗传算法的辐射特性反向研究方法
2009年
以辐射传递理论和弥散介质理论为基础,采用Pikaia遗传算法建立了物质辐射特性反向计算模型,该模型方法可以计算物质的辐射特性参数(折射率和吸收因子)、特征频率以及高频介电常数,同时确保计算结果满足Kramers-Kronig关系.通过结合实验对流体水、固体二氧化硅以及二氧化钛薄膜的反向计算分析,证明该模型方法能够准确和快速地计算物质各辐射特性参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赵佳飞骆仲泱王辉倪明江
关键词:遗传算法折射率
层流区CuO-水纳米流体流动与对流换热特性(英文)被引量:9
2009年
测量了3种不同粒径(23、51和76nm)的CuO-水纳米流体在层流状态下的管流对流换热系数,对比不同纳米颗粒粒径对层流区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且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23nm粒径的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要比其他2种粒径的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高出大约10%。基于有效介质理论和分型理论,得出新的纳米流体有效导热系数关联式,使用此关联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实验方程。
张邵波骆仲泱寿春晖倪明江岑可法
关键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层流
SiO_2纳米流体透射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高压微射流法制备了多种SiO2纳米流体,并用分光光度计结合积分球原理测试了不同粒径、不同体积分数及不同光程下SiO2纳米流体在太阳能辐射全波段的透射率.比较实验结果发现,SiO2纳米流体的颗粒粒径,以及其体积分数的不同对纳米流体的透射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定制不同厚度的样品池,测试不同光程下SiO2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实验发现:7nmSiO2纳米流体的透射率随光程的变化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而40nmSiO2纳米流体由于颗粒散射加剧导致结果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王辉骆仲泱蔡洁聪王涛赵佳飞倪明江
关键词:透射率粒径体积分数光程
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利用被引量:10
2009年
太阳能光热光电的综合利用技术是将聚光、分光、热电联用等技术集成,通过对太阳能全波段能量进行一体化地利用,可极大地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市场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利用系统的技术情况,分别对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技术路线作了阐述,分析了聚光PV/T系统以及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PV/T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结合各类太阳能利用系统的特点,比较分析了各种光热光电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利用各种光热光电技术来提高应用效果的理念。
倪明江骆仲泱寿春晖王涛赵佳飞岑可法
关键词:太阳能利用技术热发电
纳米流体在太阳能光电利用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纳米流体中颗粒的小尺寸效应使其对太阳能辐射体现出了与普通材料不同的特殊光吸收特性。文章介绍了通过高压微射流分散法制备了稳定的纳米流体,用激光粒度仪观察了分散前后的粒径分布,实验测试了多种颗粒粒径SiO2纳米流体的透射率。用太阳能模拟发生器模拟太阳辐射,对表面加SiO2纳米流体的电池板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SiO2纳米流体对电池板的开路电压、最大功率以及工作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若能利用纳米颗粒特殊的光学性质改变介质某一波段的辐射特性,探索一种对太阳能可见光高透过、其他波段高吸收的纳米流体,将有望极大地提高热电联用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
寿春晖骆仲泱王涛蔡洁聪赵佳飞倪明江岑可法
关键词:纳米流体透射率
基于皮卡遗传算法的纳米多孔薄膜辐射特性反问题研究
2010年
利用可见光–红外分光仪对实验制备得到的纳米多孔薄膜材料的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以实验测试数据为依据,采用皮卡遗传算法,基于辐射传递理论,建立了纳米多孔薄膜材料辐射特性的反问题研究模型。利用该反问题研究模型,对不同物样的Sellmeier方程系数反射率、光学常数、以及厚度参数进行了反向计算,并将反向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反问题研究模型可以准确、快速地计算纳米多孔薄膜材料的各类辐射特性参数。
赵佳飞张艳梅倪明江寿春晖张冀翔武婷婷骆仲泱
关键词:遗传算法反问题光学常数纳米
CuO纳米溶胶层流区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测量了三种不同粒径(23nm,51nm和76nm)的Cu O-水纳米溶胶在层流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对比了不同纳米颗粒粒径对层流区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且在相同R...
张邵波
关键词:纳米溶胶对流换热系数层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