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3339)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郑晓吉倪永清徐宇丽史学伟周红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天山冻土产低温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通过天山冻土细菌的分离和产低温脂肪酶菌株的筛选,了解天山冻土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产脂肪酶菌株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为高效低温脂肪酶生物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浓度的R2A、TSB平板涂布分离天山冻土中可培养细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采用细菌常规生理生化实验、最适生长温度、耐盐性、产酶性能对分离菌株的生理学进行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产脂肪酶菌种的系统进化地位,通过BOX-PCR指纹技术对16S rRNA基因高度同源性的菌株进一步区分。【结果】分离筛选到78株可培养低温菌,选择培养基显示有17株可产低温脂肪酶,其中8株在两种选择培养基中均可产脂肪酶和酯酶。17株产酶菌分别隶属于5个系统发育类群、6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大多数(58.9%)。【结论】天山冻土中产低温脂肪酶的细菌具有较丰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依据生长温度,均属于耐冷菌。
- 徐宇丽王大伟史学伟郑晓吉周红刘娅倪永清
- 关键词:低温脂肪酶多样性
- 冻土甲烷循环微生物群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9
- 2011年
- 冻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碳库,既发挥着碳源又起着碳汇的作用。人们非常关注贮存于冻土中有机碳的最终归宿,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快冻土的解冻,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到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据估计每年从北半球冻原陆地生态系统释放进入大气的甲烷约占全球自然界释放甲烷总量的25%。研究证实冻土生物源甲烷的产生和消耗分别由耐(嗜)低温的产甲烷菌(methanogens)和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介导。鉴于冻土甲烷循环对全球甲烷平衡的显著作用以及在冻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功能,对介导冻土甲烷循环的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冻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就冻土甲烷循环过程、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活动、生态功能及其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冻土甲烷循环机理研究提供支持。
- 倪永清史学伟郑晓吉顾燕玲徐宇丽程国栋
- 关键词:冻土甲烷氧化细菌
- 天山1号冰川底部沉积层产β-半乳糖苷酶低温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及生理多样性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天山1号冰川底部沉积层冻土中细菌的分离和产β-半乳糖苷酶低温菌株的筛选,了解天山冻土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并对产β-半乳糖苷酶低温菌株的系统发育和生理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以乳糖为主要碳源,X-Gal为显色剂,分离筛选出产低温β-半乳糖苷酶菌株。对细菌常规生理生化实验、最适生长温度、耐盐性、药物敏感性进行测定。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确定产β-半乳糖苷酶低温菌种的系统进化地位,并采用BOX-PCR指纹图谱技术对16S rRNA基因高度同源性的菌株进一步区分。【结果】分离到90株可培养低温菌中25株可产β-半乳糖苷酶,其中76%为革兰氏阳性菌。依据生长温度,产酶菌株80%为嗜冷菌,20%为耐冷菌。在系统发育上,产酶菌株隶属于4个类群,其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占26%,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占2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13%。【结论】天山1号冰川底部沉积层冻土中产β-半乳糖苷酶的低温细菌具有比较丰富的物种和生理多样性。
- 张明顾燕玲徐宇丽史学伟郑晓吉周红倪永清
-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BOX-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