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3338)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尚季芳张丽坤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近三十年西北近现代禁毒史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2年
- 历史上,禁毒为历界政府所重视。时至今日,禁毒任务仍然刻不容缓。随着对毒品问题的广泛关注,近三十年,学术界关于毒品与禁毒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尽管西北地区毒品与禁毒研究的专著实属甚少,但相关论文成果却不在少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晚清西北地区禁毒研究、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禁毒研究、陕甘宁边区禁毒研究、建国后西北地区禁毒研究。这些成果在研究层面不断广泛和深入,为后来之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开阔了视野,给西北区域禁毒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虽成绩斐然,但研究中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 张丽坤
- 民国时期国人的甘肃观与旅外学生之应对被引量:1
- 2012年
- 民国时期,在部分国人的眼里,甘肃是落后、闭塞和野蛮的代名词,来甘肃做事的部分外地人也因有这种观念,时常抱着刮地皮思想,常怀五日京兆之心。斯时走出甘肃省门的旅外学生受到外界新思潮的鼓荡,反观外人的负面评价和桑梓自身的落后,改造故土之情勃发。他们组织同乡会,创办杂志,从历史和现实等多种角度阐述甘肃的重要性,驳斥外人不合时宜的谬论,指陈故乡社会的诸多鄙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旅外甘人的言论受到了故乡民众及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沟通甘肃与外界的重要桥梁,对促使甘肃走向近代化至关重要。
- 尚季芳
- 关键词:民国时期近代化
- 抗战时期内迁高校与西北地区现代化——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5
- 2012年
- 抗战军兴,华北、华南沦陷,举国震动。为保存中国高教实力,大批院校迁往湘西、西南和西北等内陆腹地。迁往内地的高校在努力求取生存之际,对迁入地的教育事业、社会建设和经济开发颇为着力推进。1939年肇建于陕西城固,后迁入甘肃兰州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承继北平师范大学之遗产,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且不遗余力为地方社会服务,诸如举办社教,开启民智,创建师资训练处,培养中小学教师,参与经济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等,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对促生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的现代化进程功不可没。
- 尚季芳
- 再造“西北”:民国时期旅外学人对西北形象的重塑被引量:1
- 2012年
- 民国时期,西北在国人的眼里具有双重性,部分论者包括在西北任事的一些外省籍人士认为西北是一蛮荒之区,这种负面评价在当时颇有市场,西北的旅外学人对此甚为反感,撰文驳斥。由于旅外学人处于建言地位,且某些言论和行为触及了统治者的利益,不被当权者重视甚至被封杀。不过旅外学子信守知识分子的弘毅使命,勇敢揭露故乡黑暗统治,向外界告知西北真实情境,不遗余力为桑梓献言献策等举止,为民国时期乃至后来西北形象的重塑和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 尚季芳
- 关键词:民国
- 论民国时期甘肃省的毒品经济与社会变迁被引量:4
- 2011年
- 民国时期,甘肃省的常川大宗财政收入主要是田赋和烟亩罚款。田赋受征收底册不一、粮差贪剥和地籍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常年征收不足实数。斯时甘肃省军队林立,军费开支浩繁,养兵之资缺乏,于是烟亩罚款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因着毒品的厚利,政府在禁毒上首鼠两端,无彻底措施,甚而强迫民众种烟,借机征收烟亩罚款。民众在政府的高压下,不得不群趋于改种鸦片,甘肃省的鸦片种植日甚一日。不可否认,在短时期内,毒品经济刺激了产烟区的"繁荣",且对地方财政的平衡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鸦片的种植使得良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下降,民众体质被摧残,农民离村严重,农村经济备受打击,甘肃社会处在恶性循环当中。
- 尚季芳
- 关键词:民国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