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92)

作品数:23 被引量:436H指数:13
相关作者:陈学森冯建荣吴燕陈晓流何天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自交不亲和
  • 5篇杂种
  • 4篇杂交
  • 4篇果类
  • 4篇果树
  • 4篇核果
  • 4篇核果类
  • 4篇核果类果树
  • 3篇杂种一代
  • 3篇自交
  • 3篇自交亲和
  • 3篇果实
  • 3篇RAPD
  • 3篇S-RNAS...
  • 3篇S基因
  • 2篇杏果
  • 2篇杏果实
  • 2篇樱桃
  • 2篇有性杂交
  • 2篇远缘

机构

  • 21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潍坊职业学院

作者

  • 21篇陈学森
  • 10篇冯建荣
  • 8篇吴燕
  • 7篇何天明
  • 6篇陈晓流
  • 5篇陈美霞
  • 4篇慈志娟
  • 4篇姜新
  • 4篇刘月霞
  • 4篇束怀瑞
  • 4篇王大江
  • 3篇冯宝春
  • 3篇张艳敏
  • 3篇孙永华
  • 3篇杨红花
  • 3篇姜俊卿
  • 2篇刘焕芳
  • 2篇高东升
  • 2篇李宪利
  • 2篇李玉晖

传媒

  • 9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果树学报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落叶果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杏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被引量:98
2005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味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绿熟期检出香味成分35种,含量较多的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E)-2-己烯-1-醇、己醛、1-己醇;商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5种,主要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己醛、罗勒烯醇、香叶醇;完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4种,主要包括芳樟醇、(Z,Z,Z)-9,12,15-三烯十八酸甲酯、α-萜品醇、γ-癸内酯、(E)-2-己烯醛、γ-十二内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C6醛类和醇类的含量在绿熟期最高,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而大多数萜烯醇类在商熟期含量达最高;内酯类和酮类直到商熟期才检测出;还检测出大量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丁酯、乙酸-3-己烯酯、乙酸己酯、乙酸-2-己烯酯等。除丁酸-2-己烯酯和己酸-2-己烯酯外,其它酯类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多。
陈美霞陈学森周杰刘扬岷慈志娟吴燕
关键词:香味组分杏果实Γ-癸内酯绿熟期完熟期内酯类
从蔷薇科果树硅胶干燥叶片中制备DNA用于RAPD分析
野外植物资源考察者常常需要采集大量供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植物样品,如何创造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以保证样品中的DNA在运输过程中不被降解,这是许多研究者所希望的。本文以几种蔷薇科主要树种特别是杏属植物为试材,从DNA提取、模板D...
何天明陈学森吴燕
关键词:蔷薇科硅胶DNARAPD
文献传递
新疆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FB基因的检测
通过筛选有效鉴定新疆地区主栽杏品种SFB基因的引物,系统鉴定新疆地区主栽杏品种SFB基因型,为从SFB基因序列上探讨杏自交不亲和机理、研究栽培杏的起源演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杏授粉品种,提高杏产量提供...
刘月霞冯建荣王大江樊新民姜新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
文献传递
两个杏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57
2004年
对两个杏品种‘新世纪’、‘红丰’成熟期果实采用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 ,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新世纪检测出 74种成分 ,占总峰面积的 73 6 0 4 %;红丰检测出 72种成分 ,占总峰面积的 4 4 6 77%。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内酯类、酮类化合物。相同成分有紫罗酮、己醛、己醇、己烯醛、己烯醇、内酯类、萜烯醇类等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杏果实的香味 ,但其含量在两个品种间存在差异。
陈美霞陈学森冯宝春
关键词:果实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新疆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2010年
以3个新疆杏品种的叶片为试材,以其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对PCR扩增体系中的10×Buffer(含Mg2+)、dNTP、上下游引物、TaqDNA聚合酶和退火温度5个因素设计6个梯度,研究了新疆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PCR扩增条件,建立其优化的PCR扩增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2℃退火45s,72℃延伸2min,35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25μL反应体系10×Buffer(含Mg2+)2.5μL,dNTP0.08mmol/L,上下引物0.16μmol/L,DNA80ng,DNA聚合酶1μL,此为最优的反应体系。
姜新冯建荣姜俊卿王大江刘月霞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
分子标记技术在核果类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快速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核果类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研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标记、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三个方面对分子标记技术特别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关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何天明陈学森高疆生吴燕
关键词:分子标记RFLPAFLPSST核果类果树种质资源
杏杂种实生树叶片童性的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以凯特×新世纪杂种后代群体不同童期实生树及同一童期不同区段叶片为试材,测定其形态、解剖和生理生化等11个指标。结果表明,(1)除DNA含量无显著差异外,2年童期实生树的叶面积、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淀粉及RNA含量等指标均高于4年童期实生树的相应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随童区到成年区的过渡,各项指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2年童期实生树童区和成年区的叶面积、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DNA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可溶性糖等其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但4年童期实生树的童区和成年区比较,除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2年童期实生树童区的童性不明显,4年童期实生树童区的童性表现十分明显。
孙永华陈学森
关键词:实生树
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试验初报被引量:24
2003年
本试验以桃、李及杏等 3种核果类果树的 8个品种为试材 ,进行了远缘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①母本的不同花期授粉 ,坐果率差异很大 ,铃铛花期授粉坐果率显著地高于初花期授粉坐果率 ;②不同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差异显著 ,在同一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均以新世纪杏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坐果率最高 ;③中华寿桃和大石早生李进行正反交试验 ,以中华寿桃为母本 ,坐果率高 ,亲和性好 ;④杂种胚的败育从授粉后的第 5周开始 ;⑤桃×杏、李杂交亲和性与杂种败育率均较高 ,而李×桃、杏杂交亲和性差 ,但杂种败育率低。
李玉晖陈学森杨红花沈洪波郑洲吴树敬
关键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坐果率
不同引物组合对中国杏品种资源S基因特异扩增效果比较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已报道的5对蔷薇科李属通用引物组合对起源于我国的30个杏(Prunus armentaca L.)品种进行了S等位基因的专一性PCR扩增(S-allele-specific PCR),并依据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两个指标对扩增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的引物组合对参试杏品种的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差异很大,其中引物组合EM-PC2consFD+EM-PC3consRD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均为最高(66.7%和53.3%),效果最好;②引物组合EM-PC2consFD+EM-PC3consRD对‘华县大接杏’和‘猪皮水杏’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而PruC2+PruC4R和PaConsⅡ-F+PaConsⅡ-R两对组合却能对其扩增出两条带;此外,5对组合均没有对‘兰州大接杏’和‘白木杏’这两个品种扩增出任何条带,表明要对中国杏品种资源的S基因型进行全面、准确鉴定,除了采用不同的引物组合外,还需要根据中国杏的S基因序列进一步开发、设计新的专用引物;③EM-PC2consFD+EM-PC3consRD和PruC2+PruC4R两对组合对‘红丰’、‘新世纪’、‘红荷包’和‘二花槽’等4个品种的扩增结果表明,依据本试验所提出的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两个指标评价不同引物组合的扩增效果是有效的。
张立杰陈学森陈晓流冯建荣刘晓丽慈志娟
关键词:S基因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被引量:84
2006年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成熟前略有下降,呈“S”型变化曲线,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陈美霞陈学森慈志娟史作安
关键词:果实有机酸发育阶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