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121)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维娟刘洋孙成钱杨晰杨震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科技大学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烘烤硬化
  • 7篇低碳钢
  • 7篇碳钢
  • 7篇内耗
  • 4篇预变形
  • 4篇超低碳
  • 3篇烘烤硬化钢
  • 3篇超低碳烘烤硬...
  • 2篇应变时效
  • 2篇预应变
  • 2篇时效
  • 2篇位错
  • 2篇位错密度
  • 2篇内耗研究
  • 2篇晶界
  • 2篇晶粒
  • 2篇烘烤
  • 2篇烘烤时间
  • 2篇SNOEK
  • 2篇超低碳钢

机构

  • 12篇辽宁科技大学
  • 4篇鞍钢股份有限...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上海梅山钢铁...

作者

  • 12篇李维娟
  • 4篇杨震
  • 3篇杨晰
  • 3篇孙成钱
  • 3篇刘洋
  • 2篇韩鹏
  • 2篇金晓龙
  • 1篇董毅
  • 1篇刘仁东
  • 1篇时晓光
  • 1篇徐烨明
  • 1篇张恒毅
  • 1篇侯少林
  • 1篇冯浩
  • 1篇杜林
  • 1篇戚翔宇
  • 1篇张冲冲
  • 1篇付豪
  • 1篇马鹏宇

传媒

  • 3篇金属热处理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上海金属
  • 1篇特殊钢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溶碳含量对ULC-BH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了固溶碳含量对ULC-BH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测量了不同烘烤时间下的烘烤硬化(BH)值,通过内耗试验分析固溶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对试样进行相同预变形、不同时间烘烤硬化处理后,随烘烤时间增加,BH值先快速增大再基本不变最后增大;Snoek峰峰高随烘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固溶碳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对于试验钢,常规的烘烤工艺170℃×20 min没有达到最大的BH值,但继续增加烘烤时间BH值提高缓慢。
杨晰李维娟金晓龙刘洋刘洋
关键词:超低碳烘烤硬化钢烘烤时间
烘烤时间对大晶粒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测试了大晶粒低碳钢在170℃烘烤不同时间的烘烤硬化(BH)值。通过内耗试验获得了相应烘烤工艺的内耗曲线,研究了烘烤时间对大晶粒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预变形量为5%,烘烤温度为170℃时,不同烘烤时间的大晶粒低碳钢的BH值均为负值; BH值和SKK峰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不变,BH值随着SKK峰的变化而变化,即BH值主要受Cottrell气团强化作用的影响。烘烤1 000 min的钢的BH值达到最大,继续延长烘烤时间,BH值变化不大;当烘烤时间为20 min时,SKK峰值最大;当烘烤时间超过1 000 min时,SKK峰高变化不大。
金晓龙王旭刘仁东李维娟
关键词:低碳钢烘烤硬化内耗预变形
高强度热轧高扩孔钢的研制与开发被引量:3
2016年
以一种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模拟试验对其连续冷却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室热轧进行了高强度热轧高扩孔钢的研制与开发。结果表明,冷速在2~10℃/s时,试验钢组织由铁素体和贝氏体构成,随冷却速率增加,铁素体含量降低。实验室热轧卷取后冷却至室温,所得钢板铁素体含量约为76%,铁素体晶粒尺寸约为5.8μm,抗拉强度大于670 MPa,扩孔率大于90.5%,伸长率大于21.0%。
韩鹏董毅李维娟时晓光刘仁东杨震马鹏宇冯浩
关键词:连续冷却转变
低碳钢烘烤硬化中C元素晶界的偏聚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低碳钢,测试了不同预变形量下的烘烤硬化性能;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及电子探针技术分别分析了低碳烘烤硬化钢板的晶界特征和晶界元素偏聚。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不断增加,烘烤硬化值不断增大;钢中小角度晶界不断增多,但总体上大角度晶界还是占主导地位。退火态和不同预变形量下的烘烤态均存在碳元素在晶界处偏聚的现象,锰元素没有晶界偏聚。
付豪李维娟刘洋张建平戚翔宇
关键词:低碳钢烘烤硬化晶界偏聚
预应变量对超低碳烘烤硬化(ULC-BH)钢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测定了ULC-BH钢1 mm退火冷轧钢板(/%:0.002C,0.008Si,0.60Mn,0.043P,0.009S,0.031Al,0.071Ti)经2%~10%预应变,170℃20 min烘烤后的烘烤硬化(BH)值,通过内耗实验获得不同应变时效下的内耗谱线,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位错密度,研究了Cottrell气团对ULC-BH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预应变量增加,ULC-BH钢的BH值增大;随预应变量增加,Snoek峰逐渐降低,而SKK峰逐渐升高;经2%、6%和10%预应变,位错密度增大,分别为3.9×10^(10)/cm^2,8.4×10^(10)/cm^2和6.8×10^(11)/cm^2,相应的Cottrell气团密度逐渐减小。
杨晰李维娟金晓龙孙成钱
关键词:预应变超低碳烘烤硬化钢位错密度
预变形量对大晶粒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影响的内耗研究
2015年
测试了大晶粒尺寸低碳钢不同预变形后的烘烤硬化性能及其变形态和烘烤态的内耗曲线,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试样位错的形态。结果表明,不同预变形的大晶粒低碳钢的烘烤硬化值(BH2)均为负值;预变形量在2%~10%范围内,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BH2先增大后减小,在预变形量为5%时,BH2最大,SKK峰高最大;烘烤态的SKK峰的峰高变化趋势和位错密度都与BH2变化趋势相同;变形态Snoek峰的峰高逐渐减小,SKK峰的峰高逐渐增加。与变形态相比较,预变形2%的烘烤态Snoek峰的峰高增加,5%和10%的Snoek峰的峰高减小;预变形2%、5%和10%的烘烤态SKK峰高增加。烘烤硬化机制与Cottrell气团密度相关。
张恒毅李维娟金晓龙
关键词:低碳钢预变形
梅钢1420 mm连退瓢曲缺陷演变规律及抑制措施
2020年
结合梅钢1420 mm连退线结构特点和工艺特征,分析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瓢曲缺陷的影响因素,并以"0.12C-0.03Si-0.27Mn"系冷轧带钢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了在起炉升温、规格过渡、高低温切换3个过程中瓢曲缺陷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内外部影响因素,本质上都是造成了带钢在宽度方向上所受应力分布不均匀,当不均匀应力超过钢带的屈服强度时,在张力作用下,出现沿长度方向拉伸或宽度方向拉窄的条状皱褶。采用宏观控制参数,如炉内温度、张力控制、带钢运行速度等,是改善炉内瓢曲缺陷的有效措施。
徐烨明李维娟庞启航
关键词:连续退火瓢曲温度场应力分布
预变形对低碳钢应变时效的影响
2016年
通过拉伸实验和内耗测试分析预变形对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和屈服点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0℃不同时间保温和多次随炉加热至400℃保温10 min两种时效工艺下,预变形在2%~6%时,随预变形增加,烘烤硬化(BH)值降低,SnoekKê-Kster(SKK)峰峰高增加;在170℃时效预变形在5%~16%时,随预变形增加,吕德斯带扩展所需要的剪切应力增加,屈服点伸长率增加。
赵圣诗李维娟张冲冲杜林王山生苑小峰
关键词:预变形应变时效内耗
低温应变时效下ULC-BH钢的烘烤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测试了100℃不同烘烤时间下的烘烤硬化(BH)值,通过内耗实验获得相应烘烤工艺下的内耗谱线,研究了Cottrell气团变化对ULC-BH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实验钢进行2%预变形、不同时间烘烤硬化处理后,随烘烤时间延长,BH值先增大最后基本不变;低温烘烤中,Snoek峰、B峰和SKK峰共同存在,随烘烤时间延长,Snoek峰降低、B峰和SKK峰升高;Cottrell气团碳浓度和高温SKK阻尼峰对BH值大小起主导作用。
杨晰李维娟刘洋孙成钱
关键词:烘烤硬化内耗
低碳钢不同保温时间下烘烤硬化性能
2017年
针对低碳钢分别进行了热处理和模拟烘烤,热处理工艺为850℃保温2 min、15 min和30 min后水冷,模拟烘烤工艺为2%预变形后加热到170℃保温20 min。观察了其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尺寸分布,测试了烘烤硬化(BH)值,分析了热处理态和烘烤态的内耗。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始样品相比,热处理样品的BH值较高;随着保温时间延长,平均晶粒尺寸不断增大,晶粒的不均匀性逐渐增加,烘烤硬化值逐渐减小;烘烤前后相比较,Snoek峰高降低,SKK峰高升高;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间隙碳原子含量下降,SKK峰逐渐升高,间隙碳原子和Cottrell气团共同影响了BH值的变化。
赵圣诗李维娟杨震
关键词:低碳钢烘烤硬化晶界内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