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19-512)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美霞祁建民陶爱芬刘晓倩刘伟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宁德师范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红麻
  • 1篇叶片
  • 1篇育种
  • 1篇原种
  • 1篇致病力
  • 1篇炭疽
  • 1篇炭疽病
  • 1篇炭疽病菌
  • 1篇总RNA提取
  • 1篇作物
  • 1篇麻类
  • 1篇麻类作物
  • 1篇分子标记
  • 1篇分子标记辅助
  • 1篇分子标记辅助...
  • 1篇分子育种
  • 1篇辅助育种
  • 1篇QTL定位
  • 1篇RDNA-I...
  • 1篇RNA提取

机构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陶爱芬
  • 3篇祁建民
  • 3篇陈美霞
  • 2篇刘晓倩
  • 2篇徐建堂
  • 2篇刘伟
  • 1篇李爱青
  • 1篇祁伟
  • 1篇牛小平
  • 1篇林荔辉
  • 1篇粟建光
  • 1篇陈玉森
  • 1篇陈绵才
  • 1篇陈富成
  • 1篇方平平
  • 1篇颜克伟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红麻叶片高质量RNA提取方法比较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红麻叶片中富含多糖、多酚和其他次生代谢物质,影响其RNA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应用CTAB法、热硼酸法、SDS法、Trizol法和商品化试剂盒5种方法提取福红992幼嫩叶片总RNA,并对各方法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硼酸法效果最佳,其次是CTAB法和SDS法,而Trizol法、试剂盒提取效果不理想.采用热硼酸法提取的红麻叶片总RNA能够成功进行反转录和制备cDNA.
陈美霞陈富成颜克伟刘晓倩徐建堂陶爱芬祁建民
关键词:红麻叶片总RNA提取
麻类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6
2012年
麻类作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成功依赖于对基因库资源遗传变异的数量、分布及其进化关系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分子标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有利工具。目前关于麻类作物的遗传背景知识相对有限,但是对于作物育种又是必需的。一张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可以用于重要性状定位、重要基因克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6种麻类作物包括红麻、黄麻、亚麻、苎麻、大麻、剑麻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陈美霞祁建民刘伟刘伟徐建堂祁伟李爱青粟建光陶爱芬
关键词:麻类作物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90%—91%,而AH、HN和ZJ 3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红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胶孢炭疽菌(C.gioeosporioides),其中以黑线炭疽菌致病力较强,胶孢炭疽菌致病力较弱。
刘晓倩祁建民陈玉森陈绵才陈美霞刘伟方平平林荔辉陶爱芬
关键词:红麻炭疽病菌病原种类致病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