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9903)

作品数:29 被引量:266H指数:9
相关作者:游勇陈晓清刘兴年郭志学唐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水利工程
  • 8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篇石流
  • 12篇泥石
  • 12篇泥石流
  • 6篇地震
  • 6篇汶川地震
  • 5篇河道
  • 4篇堆积体
  • 3篇震区
  • 3篇水流
  • 3篇土壤
  • 3篇均匀沙
  • 2篇银合欢
  • 2篇特大泥石流
  • 2篇强震
  • 2篇强震区
  • 2篇流速分布
  • 2篇金沙江
  • 2篇非均匀沙
  • 2篇比降
  • 2篇DEBRIS...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8篇游勇
  • 6篇刘兴年
  • 6篇陈晓清
  • 5篇郭志学
  • 4篇杨克君
  • 4篇唐川
  • 4篇黄尔
  • 4篇柳金峰
  • 3篇曹叔尤
  • 3篇杨东旭
  • 3篇王道杰
  • 3篇李德基
  • 3篇陈东
  • 3篇陈晓艳
  • 2篇屈永平
  • 2篇陈舜
  • 2篇崔鹏
  • 2篇陈兴长
  • 2篇苏杨中
  • 2篇杨奉广

传媒

  • 8篇水利学报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Journa...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灾害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年份

  • 6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Disastrous 23 July 2009 Debris Flow in Xiangshui Gully, Kangding County, Southwestern China被引量:1
2011年
On 23 July 2009, a catastrophic debris flows were triggered by heavy rainfall in Xiangshui gully, Kangding county, southwestern China. This debris flow originating shortly after a rainstorm with an intensity of 28 mm per hour transported a total volume of more than 480×103 m3 debris, depositing the poorly sorted sediment including boulders up to 2-3 m in diameter both onto an existing debris fans and into the river. Our primary objective for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iggering rainfall and the debris supply conditions, and to estimate debris-flow volume, mean velocity, and discharge. A comparison with adjacent rain-gage records indicates that debris flows in this setting can be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as little as 17 mm/hour or 3.5 mm/10-minute of rainfall intensity with relatively lower amount of cumulative antecedent rainfall. The field measuremen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ldview image indicate that abundant landslides occurred on steep slopes within areas underlain by highly weathered granite. Using empirical equations that combine flow depth and channel slope, the mean velocity and discharge of the debris flow were estimated to be 9.2 m/s and 2150 m3/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s leading to catastrophic debris flows.
TANG Chuan YANG Yonghong SU Yongchao DING Jun HUANG Wenjie
关键词:降雨强度平均流速
汶川地震区绵竹小岗剑沟泥石流发展趋势被引量:13
2012年
小岗剑沟是汶川地震区内一条典型的泥石流沟,位于绵远河的左测,流域面积1.36 km2,沟床平均纵比降412‰。该沟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多次暴发泥石流,掩埋从沟口通过的汉(旺)清(平)公路,给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的地震灾后重建造成重大危害。通过初步分析,小岗剑沟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为:暴雨作用下沟因上游良好的汇流条件而产生山洪→山洪冲刷堆积在沟道内的松散固体物质形成小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沿大比降沟道向下运动,因具有强大动能而具有强大冲刷下切侵蚀能力,下切侵蚀下游沟床质以及沟口的老台地→在沟口形成大规模泥石流。地震后4 a内共暴发泥石流10次,将沟口老堆积体下切侵蚀深度达35 m,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50×104m3。目前,沟内仍有固体物质量334.3×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156.8×104m3。如此大量的松散固体物源,使小岗剑沟可能还暴发大规模泥石流。通过泥石流形成因素分析,该沟泥石流活动总体呈强度下降趋势,泥石流活动类型:震后一段时间内为输移控制型、然后为输移控制型向松散固体物质控制型过渡,最后发展成为松散固体物质控制型。通过这些分析,为泥石流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杨东旭陈晓清游勇柳金峰陈兴长赵万玉
关键词:汶川地震泥石流
非均匀沙卵石推移质输移随机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使用天然尺度的实验室渠道观测了在恒定流条件下非均匀卵石床面的推移质运动变化过程,采集到了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输沙率变化过程,用Γ分布有效描述了推移质输沙率的随机过程。在采样历时较短时,规则明渠的单宽输沙率过程与单宽输沙率横向分布均呈现较大的随机性,但随着采样历时的延长,虽然规则明渠的单宽输沙率过程仍呈现一定的随机性,但规则明渠的单宽输沙率的横向分布基本趋于稳定。相对推移质单宽输沙率概率密度分布可近似地表示为Γ分布,且α、β的取值随采样历时与无量纲希尔兹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本次试验成果,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α、β与采样历时以及无量纲希尔兹切应力的关系式,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聂锐华杨克君刘兴年曹叔尤
关键词:随机性输沙率
集对分析方法在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预报和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决策基础。它是对潜灾害进行预评估的重要手段,其涉及到了致灾体的自然属性,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传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由于需要根据经验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这在实际应用很不方便。为了解决传统方法中因子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消除应用时需要人为确定各因子权重的弊端,而且其联系度能够刻画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变量之间微观上的相关结构。最后将模型应用到北川县7乡镇,研究表明应用集对分析法可行的。
吴燕华曹叔尤杨奉广
关键词:泥石流集对分析联系度评价指标
基于等效阻力的植被化复式河道流速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天然河道中许多都是具有主槽和滩地的复式河槽,水流漫滩以后,复式河槽的水流结构发生复杂的变化。而天然河道漫滩上常常生长着各种植物,水中植被的存在增加了河床的阻力,如何确定流速分布和流量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植被作用下水流阻力的等效平衡原理,提出刚性植被等效附加阻力系数以及植被等效综合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运用SKM方法计算植被作用下的复式河槽垂线平均流速的横向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植被等效综合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能较好地确定植被作用下的复式河道垂线平均流速的横向分布。
蒋北寒杨克君曹叔尤陈梁
关键词:植被复式河道
复式河槽漫滩水流流速分布二维解析解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水深平均纵向与横向流速的乘积(UV)d和垂线平均流速的平方Ud2获得了二次流项系数K的横向分布;根据(UV)d和Ud2在各区域内的关系,引入常系数a和b来表征二次流,进而给出了新的垂线平均流速二维解析解。该解析解表明,b只出现在水深线性变化区域的解析式中。分析发现,a的符号代表各区域内二次流的旋转方向,二次流强度则由a和b的取值共同决定;各区选定合适的a值可以得到较好的计算结果,b值对流速分布的影响主要在主槽区和主槽边坡区。采用英国FCF不同系列试验资料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同时,比较了a和b在不同断面形态的复式河槽中的取值,并就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刘超杨克君刘兴年
关键词:复式河槽漫滩水流解析解二次流流速分布
北川震裂带柳杉林地土壤功能特性试验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汶川地震形成了大面积的震裂带,震裂带内水土流失严重。本文重点从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有机质含量、土壤抗冲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北川震裂带柳杉林地土壤结构功能特性,分析了地震裂隙程度对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有机质含量、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深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震裂隙程度对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影响不显著,而地震3 a后强度裂隙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抗冲性大于中度裂隙或弱度裂隙样地;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抗冲性与土壤深度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抗冲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陈晓艳王道杰陈东陈舜
关键词:有机质含量土壤抗冲性土壤深度
泥石流对重大水电工程的影响评估——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电站库区黑水河泥石流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泥石流是金沙江下游主要山地灾害之一,它对重大水电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工程安全可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危害。通过评估该区泥石流对重大水电工程的影响,指出泥石流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施工道路、水电工程附属设施及移民安置、库区泥沙、坝区工程设施等4个方面。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电站库区黑水河泥石流为例,具体分析了泥石流对水电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水河泥石流可能堵塞主河,其堵塞回水和溃决洪水对白鹤滩电站建设的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有一定危害。此外,泥石流会将大量的泥砂带入库区,从而减少电站的有效库容。
柳金峰游勇陈晓清
关键词:金沙江下游泥石流
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被引量:105
2011年
2010年8月14日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暴发,泥石流堰塞堆积体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镇,引发洪水泛滥;造成映秀镇13人死亡、59人失踪,受灾群众8000余人被迫避险转移.由于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震中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调查和航空图像解译,分析了红椿沟泥石流流域特征,特别是地震条件下的泥石流物源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石流起动过程和堆积过程.红椿沟泥石流典型实例表明了汶川震区泥石流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因此,应该开展对汶川地震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估和监测、早期预警等研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唐川李为乐丁军黄翔超
关键词:泥石流汶川地震
山区河道溃坝水流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研究溃坝水流在山区河道中的传播,采用SPH方法来求解2维浅水方程,建立了溃坝水流数值模型。SPH方法由于是拉格朗日法,在处理对流主导的问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精度,且是无网格方法,无需划分网格和判定干湿网格,很好地解决了山区河道溃坝水流流速急,水位变幅大,动边界变化频繁,计算区域难确定等问题。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山区河道的溃坝水流,初步再现了溃坝水流的流动过程,分析表明模拟结果是合理的,因而采用SPH方法对溃坝水流进行模拟是可行的。
陈日东刘兴年周晓泉黄尔
关键词:山区河流SPH溃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